1安全
https://mp.weixin.qq.com/s/bSmmOUkCDvqGo-7Wah14Zw
原创: 吕波国学 吕波国学 2月20日 *自2018年3月27日始,【国学会】微信群发起了“天天学则阿含经”的活动(点击蓝字便可查看),如下根据群内部分学习讨论整理: 《杂阿含经》 14、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昔于色味有求有行,若于色味随顺觉,则于色味以智慧如实见;如是于受、想、行、识味有求有行,若于受、想、行、识味随顺觉,则于识味以智慧如实见。 “ 诸比丘,我于色患有求有行,若于色患随顺觉,则于色患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患有求有行,若于识患随顺觉,则于识患以智慧如实见。 “ 诸比丘,我于色离有求有行,若于色随顺觉,则于色离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离有求有行,若于受、想、行、识离随顺觉,则于受、想、行、识离以智慧如实见。 “ 诸比丘,我于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离、不出,永住颠倒,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已脱、已离、已出,永不住颠倒,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吕波:唉,今天的这则《杂阿含经》真好。 佛陀讲了不落二边的如实观照,也讲了为何咱们不能如实。由于有求有行,故而有执取与抗拒,于是妄图控制,这就是妄做。 妄做源于无明。 这些天的《杂阿含经》,你们能看懂一些吗? 问:“我昔于色味有求有行,若于色味随顺觉,则于色味以智慧如实见。”这句一开始就看不懂,随顺觉是什么意思? 吕波:就是保持观照呀。这里的味,有贪执的意思。 问:那色味,色患,色离都是对色的种种执着吗? 吕波:味讲贪执、患讲抗拒、离讲出离/远离。就是,咱们老是处于这三种状态中,难以随顺觉,难以保持如实观照,所以永住颠倒。 ⭕️ 随顺觉,能够细说一下。举一个例子: 咱们看到一朵花,可能会升出不少的念头来:好比咱们看到一朵花。而后呢,咱们升起这朵花真漂亮呀,而后咱们再升起,哎!这朵花比那朵花更漂亮一点…… 随顺觉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咱们看到外在究竟发生了什么:这里有一朵花;同时看到咱们对这个发生产生了怎样的念头:啊,这朵花真漂亮……一直保持着这种观照。 可能咱们立刻再升起一个心,说,哎呀,我以为这朵花比那朵漂亮,是个人分别心,而后再升起一个心,这个分别心是很差的,而后,哎呀我是一个在修行的人,怎么能有这种很差的想法呢?怎么能有分别心呢? 随顺觉的意思就是,咱们把这些都看到: 我既看到了这朵花; 我也看到了我对这花升起的喜悦之情; 同时我也看到了我以为这朵花比那朵花更漂亮; 同时我也看到了我在评判这种分别心,认为这个分别心很差; 同时我也看到了之因此我评判这个分别心,是由于我以为我是一个修行人…… 就是随顺着这些个连锁反应同样的念头的产生,咱们始终保持观照,看到它就行了,这叫随顺觉。 念头是在不断不断变化的,从咱们看到一朵花,到最后说我是一个修行人,不能有分别心……其实这个念头的链条中间,经历了不少的变化,这个念头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变化。 念头是不断生灭的,可是这个观照,一直随顺着变化的念头保持着,这叫随顺觉。 可是咱们每每作不到随顺觉,可能咱们在看到升起分别心,开始自我批判,而后就什么都看不到了,而后就陷入到种种情绪、新的自我批判、各类烦恼里面去了……你就看不到了,那个观照失去了。 随顺觉的意思是说—— 随顺着念头的变化,保持观照。 若是用《圆觉经》里面说的那句话,就叫: 常觉不住。 ⭕️ 但咱们作不到随顺觉,由于咱们可能在中间某一个念头的时候,就已经跟着这个念头跑掉了,就是咱们随时可能跟着这个觉察的对象跑掉…… 也就是说咱们的定力不够,因此咱们才须要各类办法来练定力。 若是没有这种练习,你可能在看到花后,第一念升起时就彻底跑掉了;而后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可能能够到到第二个环节,第三个环节才跑掉;而后越到后面,能够到很长的时间里面才会跑掉;你能看到这个不断的生灭的念头,很长的时间都不会跑掉…… 这个要去练习啊,若是你不练习的话,是没有用的。 就是要知道佛陀给咱们的这些东西,像《杂阿含经》,这样的东西它不是给咱们讲一个道理,咱们讲这么多道理什么用呢?就像网络上说的一句话同样:咱们懂再多得的道理,也不能过好这一辈子。对吧? 道理没有用的,这个东西得本身去行。就像经文最后一句话叫:欢喜奉行。你得去奉行,你得去作,去观这个念头,去观咱们这个念头在怎样变化。 *关联阅读 咱们要作的不是消灭兔子,而是和兔子脱开一点距离 本人长期提供取名服务,详情请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国学会】(会费:4800元/年)。有意者请加我微信:kafeibaiju;备注:入会。非诚勿扰! 吕波国学 喜欢做者 16 喜欢 阅读原文阅读 1883 在看28 精选留言 写留言 ~澄o澄~(邹姗序) 谁写的这篇文章啊…… 做者 我 高亮 随顺觉,应该就是所谓的正等正觉,通俗讲就是觉到全部正在发生的,而不是去觉发生过的。念就是所觉就是相,它是一个接着一个展示,而咱们每一个都能了了分明的觉到,但又不跟着跑掉。咱们凡夫是很容易跟着感受跑掉的,有人问,我愿意跑就跑啊为何跑掉就是妄?答:由于带你跑掉的那个已经发生完了,你如今在跟着妄想在跑。人再问,那我如今妄了咋办?答:你观你如今正在妄的这念啊,依然仍是随顺觉。 感谢波师醍醐灌顶。 做者 回忆正在发生当如何?是否有过去?跑得掉吗?这个随顺觉,依然是一个"做意",并非正等正觉。 十五 看了老师上面的回复“回忆正在发生当如何?是否有过去?跑得掉吗?这个随顺觉,依然是一个"做意",并非正等正觉。” 那是否是说,在当下,所回忆的“过去”其实就正在发生着?陷在过去的回忆里时,要把本身拉回来么,怎样随顺觉? 感恩老师 做者 知即出 洪平 老师,我想问的是当下即需解决的问题。人们失落的“心里”究竟藏在身体何处?找答案非回观返照不可。 摘自张庆祥讲师著做《失落的心里中》————《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十一: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心无形相,亦无住处。凡夫行者最初发心,依何等处?观何等相? 佛言:善男子。凡夫所观菩提心相,犹如清净圆满月轮,于胸臆(胸中两乳之间)上明朗而住,若欲速得不退转者。在阿兰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冥目观察臆中明月。做是思维,是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明净,内外澄澈最极清凉。月便是心,心便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能令众生身心清净,大菩提心坚固不退。 请问老师,是这样吗?我只是了解一点点儒家经典,佛经也只读过《金刚经》我《六祖坛经》,其余都没有看过,但愿老师真心赐教感恩。 做者 这是观想的有相修法。适合某些人吧! 洪平 心在哪里? 做者 这 洪平 老师您好,我想请教您,黄庭禅讲心便是气,念头,情绪都只是(气)能量的变化,是身心受与万物之间交感的一种波动,原本无二对立,气的变化原本是天然流畅。因为咱们的妄见才有了各类贪嗔好恶。我看了您不少关于观照的分享,赞叹您悟性极高,可是好像没有焦点,因此想听听您怎么看“心便是气”这句话。 做者 心即一切 xf 波波原来如此年轻,还挺帅 【净土茶业】李涛 观心法门 团圆 这个好难哦!如实知才能如实观,可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作到如实知呢?须要有这个本事才行啊! Annie🌈🌴【心理疗愈师】 观照念头,在取舍的挣扎间去觉知,出离不易,修行一定是一场人性的逆行。 神觉🌝 无染 随顺觉象看小偷同样看着心念,念起即觉,只是觉知一个一个的心念,来来每每,不随它来来每每这就是观照的功夫,亦称练定力的持久功夫,定得住真功夫,久炼成正觉佛 ~澄o澄~(邹姗序) 嗯,好的。 顺其天然 如婴儿乎,天然而然。 ~澄o澄~(邹姗序) 哈哈怎么跳跃性这么大,写出如此高端的文章,我一句都看不懂,不少汉字估计都不认识。厉害 做者 进入公众号,点右下角,文章精选,慢慢看。取名只是顺带手的事 越然 清醒也是种痛苦啊 观色 这种状态叫随顺觉啊,昨天在面对别人的话语和行为时,看到本身的心念变化,以及产生的情绪,逐渐的,情绪止息,心念再也不随他人的言行流转。随顺觉是心里自在的基础。 感恩改过――灯塔 我看到了个人执着,对某个念头的执着,因此在生活中当与这个念头发生冲突时就陷入进去了,如今只是看到了本身陷入进去了,也看到了本身不肯意离开这个执着,由于那样就没有安全感了! 念佛回家 这些天念佛的时候,一边念佛,一边一些五花八门的念头不断更替,知道这些只是念头,但都是从内在升起的,以为本身的阴暗面太不想面对了,固然也是念头,但越念越看到的多,真不知道啥时是个头,虽然都是念头,目前就是看到本身太多的不足,不太想继续面对了,但还得去作,去行持吧 黄地平 看着念头升起,随而觉知,以后出离,跟着内观。 如今 由心而发,看见了就看见了,知道了,就知道了,错了就错了 郑冬梅 感恩分享 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