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式程序员
顾名思义,lazy loading(延迟加载,一说懒加载),在须要的时候才建立单例对象,而不是随着软件系统的运行或者当类被加载器加载的时候就建立。当单例类的建立或者单例对象的存在会消耗比较多的资源,经常采用lazy loading策略。这样作的一个明显好处是提升了软件系统的效率,节约内存资源。下面咱们看看最简单的懒汉单例模式:安全
代码1-1多线程
?ide
1函数 2性能 3测试 4spa 5.net 6线程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在单线程环境下,屡次调用getInstance()方法得到的Singleton对象均为同一个对象,单例模式实现成功。然而,在更多时候,软件系统工做于多线程环境下,所以不得不考虑线程安全的问题。
现有多线程测试程序以下:
代码1-2
1 2 3 4 5 6 7 8 9 10 |
|
代码中先建立了一个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匿名类对象run,而后用for循环建立并启动50个线程,其中一次运行结果以下:
1 2 3 4 |
|
显然,Singleton的构造方法不止一次被调用,也就是说,Singleton存在四个实例对象,这违背了单例模式的初衷。这个实验说明,简单的懒汉式在多线程环境下不是线程安全的。有人提出在getInstance()方法上同步锁,可是锁住一整个方法可能粒度过大,不利于效率。既然锁方法不太好,那么锁代码呢?下面咱们再看看两个例子:
代码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代码段1-3的getInstance()方法里,在判空语句后上锁,把singleton = new Singleton()语句锁住了,这样作看似解决了线程安全问题,其实否则。设现有线程A和B,在t1时刻线程A和B均已经过判空语句但都未取得锁资源;t2时刻时,A先取得锁资源进入临界区(被锁的代码块),执行new操做建立实例对象,而后退出临界区,释放锁资源。t3时刻,B取得被A释放的锁资源进入临界区,执行new操做建立实例对象,而后退出临界区,释放锁资源。明显地,Singleton被实例化两次。因此,如代码段1-3这样写也不能保证线程安全。
代码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代码段1-4把代码锁放在了判空语句前,这样作避免了代码段1-3的问题,然而这样作相似于在方法签名上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会影响程序效率。由于当有多个线程几乎同时访问getInstance方法时,多个线程必须有次序地进入方法内,这样致使了若干个线程须要耗费等待进入临界区(被锁住的代码块)的时间。基于此,有人提出了双重校验锁式。
双重校验锁DCL(double checked locking)
双重校验锁式(也有人把双重校验锁式和懒汉式归为一类)分别在代码锁先后进行判空校验,避免了多个有机会进入临界区的线程都建立对象,同时也避免了代码段1-4后来线程在先来线程建立对象后但仍未退出临界区的状况下等待。双重校验锁代码以下:
代码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经屡次试验说明,双重校验锁式是线程安全的。然而,在JDK1.5之前,DCL是不稳定的,有时也可能建立多个实例,在1.5之后开始提供volatile关键字修饰变量来达到稳定效果。
饿汉式
单例模式的饿汉式,在定义自身类型的成员变量时就将其实例化,使得在Singleton单例类被系统(姑且这么说)加载时就已经被实例化出一个单例对象,从而一劳永逸地避免了线程安全的问题。代码以下:
代码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使用多线程测试代码1-2进行测试,单例模式成功实现。
我想应该有朋友对饿汉式单例在什么时候被实例化感兴趣。能够编写以下简单测试代码:
代码3-2
1 2 3 4 5 |
|
运行这段代码后能够看到控制台有“构造函数被调用”字符串输出,说明在ClassLoader加载Singleton类时,饿汉式单例就被建立。
虽然饿汉式单例是线程安全的,但也有其不足之处。饿汉式单例在类被加载时就建立单例对象而且长驻内存,无论你需不须要它;若是单例类占用的资源比较多,就会下降资源利用率以及程序的运行效率。有一种更高级的单例模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静态内部类。
IoDH(Initialization Demand Holder)——经过静态内部类实现线程安全的单例模式
静态内部类式在Singleton类内部定义了一个静态的内部类,在该内部类里建立Singleton的单例对象。咱们先看代码:
代码4-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静态内部类式和饿汉式同样,一样利用了ClassLoader的机制保证了线程安全;不一样的是,饿汉式在Singleton类被加载时(从代码段3-2的Class.forName可见)就建立了一个实例对象,而静态内部类即便Singleton类被加载也不会建立单例对象,除非调用里面的getInstance()方法。由于当Singleton类被加载时,其静态内部类SingletonHolder没有被主动使用。只有当调用getInstance方法时,才会装载SingletonHolder类,从而实例化单例对象。
这样,经过静态内部类的方法就实现了lazy loading,很好地将懒汉式和饿汉式结合起来,既实现延迟加载,保证系统性能,也能保证线程安全。
然而,对于上述四种方式的单例模式,若是你的Singleton类实现了Serializable序列化接口,那么可能会被序列化生成多个实例,由于readObject()方法一直返回一个新的对象:
1 2 3 4 5 6 |
|
这种状况能够经过在Singleton类添加readResolve()方法来解决:
1 2 3 4 |
|
可是这种解决方案虽解决了序列化的问题,可是没法避免被反射。下面还有一种枚举单例,写法简单,还能够避免序列化、反射的问题。
枚举单例
上面说到的静态内部类方式不失为一个高级的单例模式实现。但若是开发要求更严格一些,好比你的Singleton类实现了序列化,又或者想避免经过反射来破解单例模式的话,单例模式还能够有另外一种形式。那就是枚举单例。枚举类型在JDK1.5被引进。这种方式也是《Effective Java》做者Josh Bloch 提倡的方式,它不只能避免多线程的问题,并且还能防止反序列化从新建立新的对象、防止被反射攻击。代码以下:
代码5-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在外部,能够经过EnumSingleton.INSTANCE.work()来调用work方法。默认的枚举实例的建立是线程安全的,可是实例内的各类方法则须要程序员来保证线程安全。总的来讲,使用枚举单例模式,有三个好处:1.实例的建立线程安全,确保单例。2.防止被反射建立多个实例。3.没有序列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