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的下划线

单下划线(_)

一般状况下,会在如下3种场景中使用:django

一、在解释器中函数

在这种状况下,“_”表明交互式解释器会话中上一条执行的语句的结果。spa

>>> _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NameError: name '_' is not defined
>>> 88
>>> _
88

二、做为一个名称翻译

“_”做为临时性的名称使用。当其余人阅读你的代码时将会知道,你分配了一个临时用的名称。以下,你可能对循环计数中的实际值并不感兴趣,此时就可使用“_”。code

n = 42
for _ in range(n):
    print("hello,world!")

三、国际化blog

”_“被做为一个函数来使用。它一般用于实现国际化和本地化字符串之间翻译查找的函数名称,这彷佛源自并遵循相应的C约定。例如,在Django文档“转换”章节中,你将能看到以下代码:文档

from django.utils.translation import ugettext as _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def my_view(request):
    output = _("Welcome to my site.")
    return HttpResponse(output)

能够发现,场景二和场景三中的使用方法可能会相互冲突,因此咱们须要避免在使用“_”做为国际化查找转换功能的代码块中同时使用“_”做为临时名称。字符串

 

名称前的单下划线(如:_shahriar)

变量名前使用一个单下划线,称为保护变量。相似于惯例,其余人(或你本身)使用这些代码时将会知道以“_”开头的名称只供内部使用。应该将它们看做是一种实现细节,在修改它们时无需对外部通知。get

它对解释器来讲有必定的意义,若是你写了代码“from <模块/包名> import *”,那么以“_”开头的名称都不会被导入,除非模块或包中的“__all__”列表显式地包含了它们。了解更多请查看“Importing * in Python”。it

 

名称前的双下划线(如:__shahriar)

变量名(属性方法名)前加双下划线__称为私有变量,这种用法对解释器来讲有特定的意义。Python中这种用法是为了不与子类定义的名称冲突。“__spam”这种形式的标识符将会被“_classname__spam”这种形式取代,在这里“classname”是去掉前导下划线的当前类名。以下:

>>> class Animal(object):
... def _dog(self):
... pass
... def __cat(self):
... pass
...
>>> dir(Animal())
['_Animal__cat', ..., '_dog']

 

正如所预料的,“_dog”并未改变,而“__cat”却被变成了“_Animal__cat”。此时,若是你建立Animal的一个子类B,那么你将没法轻易覆盖Animal中的方法“__cat”。

>>> class B(A):
... def __cat(self):
... pass
...
>>> dir(B())
['_Animal__cat', '_B__cat', ..., '_dog']

这里的功能几乎和Java中的final方法和C++类中标准方法(非虚方法)同样。

 

名称先后的双下划线(如:__init__)

这种用法表示Python中特殊的方法名。其实,这只是一种惯例,对Python系统来讲,这将确保不会与用户自定义的名称冲突。一般,你能够覆盖这些方法,并在里面实现你所须要的功能,以便Python调用它们。例如,当定义一个类时,你常常会覆写“__init__”方法。

虽然你也能够编写本身的特殊方法名,但不要这样作。

>>> class C(object):
... def __mine__(self):
... pass
...
>>> dir(C)
... [..., '__mine__', ...]

其实,很容易摆脱这种类型的命名,而只让Python内部定义的特殊名称遵循这种约定。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