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阶梯负载与最终请求数

概述

最近有不少朋友来咨询关于阶梯加压与聚合报告中实际请求数的问题。服务器

你们的困惑基本一致,那就是明明本身只设置了几十个线程,最后为何聚合报告中跑出了上万个请求?spa

关于这个问题,今天来实际操做并记录一下,解答你们的疑惑。线程

实验

仍是用百度作例子blog

咱们设置阶梯加压线程组的请求参数,以下图资源

 

 

此图表示

1:每隔2秒钟,会在1秒内启动5个线程百度

2:每次线程加载以后都会运行2s而后开始下一次线程加载请求

3:最终会加载50个线程并持续运行30sim

4:50个线程持续运行30s后,会每隔2秒钟中止5个线程,剩余的线程继续负载。一直到全部线程彻底中止d3

 

要正确理解最终请求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咱们必须知道每一秒钟线程到底释放了多少请求!!数据

 

阶梯加压阶段:

若是该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是100ms,那么一秒内就能够迭代10

那么,这1秒内我若是启动了5个线程,那么这1s内发出的请求数就是5*10=50次

接着,它运行了2s钟才开始加载下一波线程。在这2秒以内,它发出的请求数是2*5*10=100

在2s以后,线程组又在1s内释放了5个请求,并运行了2s。那么在这2s内,它发出的请求是2*10*10=200次(此时是10个线程在运行)

以此类推,一直到50个线程加载完以前,咱们的线程组释放的请求数是这样的

(2*5*10)+(2*10*10)+(2*15*10)+(2*20*10)+(2*25*10)+....+(2*45*10)=4500

 

持续负载阶段:

注意:为何最后不是2*50*10呢?由于从50个线程加载完以后,咱们进行的是30s的持续负载!!

这30s内,咱们的总的请求数是30*50*10=15000

 

线程释放阶段:

在30s负载结束以后,咱们的线程组开始阶梯式释放

此时,即便是线程组在释放,那么剩余的线程依然在发起请求

(2*45*10)+(2*40*10)+(2*35*10)+(2*30*10)+(2*25*10)+....+(2*5*10)=4500次

 

总的请求数=4500+15000+4500=24000次

 

是否是请求数真的就这么精确呢?其实这样计算也是不许确的

由于随着咱们的负载愈来愈大,对服务器资源的消耗也愈来愈大,请求的响应时间也会愈来愈长

响应时间愈来愈长,那么相应的每秒迭代次数就会变少。咱们这里的响应时间仅仅取了个平均值,真实的数据确定会有偏差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