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第八阶段 学习记录之---算法

算法(Algorithm): 一个计算过程,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递归的两个特色
- 调用自身
- 结束条件

时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是用来估计算法运行时间的一个式子(单位)
- 通常来讲,时间复杂度高的算法比复杂度低的算法快
空间复杂度
用来评估算法内存占用大小的一个式子

列表查找: 从列表中查找指定元素
输入:无序
输出:有序
顺序查找:
从列表第一个元素开始,顺序进行搜索,直到找到为止。

二分查找:
从有序列表的候选区data[0:n]开始,经过对待查找的值与候选区中间值的比较,可使候选区减小一半。
找任何一个数,次数都不会超过LOG 2 N, 2为底N的对数, 2 ** x <= n
在10**5内找一个数,那么找到它,须要找的次数 2 **x < 10**5, x = 16

列表排序:

列表排序: 将无序列表变为有序列表
应用场景:
各类榜单、表格、给二分排序用,给其它算法用

排序lowB三人组: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插入排序
快速排序
排序NB二人组:
- 堆排序
- 归并排序
没什么人用的排序:
基数排序
希尔排序
桶排序


1、LOW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冒泡排序:
时间复杂度:O(n**2)
random.shuffle(data) #
排序一万个数得10多秒,
首先,列表每两个相邻的数,若是前边的比后边的大,那么交换这两个数
若是冒泡排序中执行一趟而没有交换,则列表已是有序状态,能够直接结束算法。
选择排序
一趟遍历记录最小的数,放到第一个位置;
再一趟遍历记录剩余列表中最小的数,继续放置;
找到最小的数:
if xx < xxx: xxx=xx, xx,xx=xx,xx, 小于则交换
插入排序:(打牌同样,来一个数、插入一次)
列表被分为有序区和无序区两个部份。最初有序区只有一个元素。
每次从无序区选择一个元素,插入到有序区的位置,直到无序区变空。


2、快排(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
好写的排序算法里最快的
快的排序里最好写的

快排思路:
取一个元素P(第一个元素), 使P归位;
列表被P分红两部分,左边都比P小,右边都比P大;
递归完成排序

效率:
快排相比冒泡快了多少?
问题:
最坏状况
递归

最好状况 通常状况 最坏状况
快排 O(nlogn) O(nlogn) O(n^2)
冒泡 O(n) O(n^2) O(n^2)

代码实现:



树是一种数据结构 好比:目录结构
树是一种能够递归定义的数据结构
树是由n个节点组成的集合:
若是n=0,那这是一棵空树;
若是n>0,那存在1个节点做为树的根节点,其余节点能够分为m个集合,每一个集合自己又是一棵树。
一些概念
根节点、叶子节点
树的深度(高度)
树的度: 有几个子结点(下一层,)
孩子节点/父节点
子树

二叉树:度不超过2的树(节点最多有两个叉)
满二叉树
彻底二叉树

二叉树的存储方式:
链式存储方式
顺序存储方式(列表)

父节点和左孩子节点的编号下标有什么关系?
i -> 2*i + 1

父节点和右孩子节点的编号下标有什么关系?
i -> 2i+2
好比,咱们要找根节点左孩子的左孩子
x = 2*(2*0+1)+1 = 3, list_[3]
最后一个有子结点的堆
x = n // 2 - 1 # n = len()

二叉树是度不超过2的树
满二叉树与彻底二叉树
(彻底)二叉树能够用列表来存储,经过规律能够从父亲找到孩子或从孩子找到父亲


大根堆:一棵彻底二叉树,知足任一节点都比其孩子节点大
小根堆:一棵彻底二叉树,知足任一节点都比其孩子节点小

假设:节点的左右子树都是堆,但自身不是堆
当根节点的左右子树都是堆时,能够经过一次向下的调整来将其变换成一个堆
堆排序过程:
创建堆
获得堆顶元素,为最大元素
去掉堆顶,将堆最后一个元素放到堆顶,此时可经过一次调整从新使堆有序。
堆顶元素为第二大元素。
重复步骤3,直到堆变空。



归并:
- 假设如今的列表分红两段有序, 如何将其合成为一个有序列表
- 从两边分别取,取最小的 ===> 这个过程就叫归并
确定有一边先取完,剩下的就没必要再比较,直接取下来,xx[:] = xxx[:]

有了归并如何使用?
分解: 将列表越分越小,直至分红一个元素。
一个元素是有序的
合并: 将两个有序列表归并,列表愈来愈大。


时间复杂度:O(nlogn)
空间复杂度:O(n)

* 三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 通常状况下,就运行时间而言:
快速排序 < 归并排序 < 堆排序

- 三种排序算法的缺点:
- 快速排序: 极端状况下排序效率底
- 归并排序: 须要额外的内存开销
- 堆排序: 在快的排序算法中相对较慢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是一种分组插入排序算法。
首先取一个整数d1=n/2,将元素分为d1个组,每组相邻量元素之间距离为d1,在各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取第二个整数d2=d1/2,重复上述分组排序过程,直到di=1,即全部元素在同一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每趟并不使某些元素有序,而是使总体数据愈来愈接近有序;最后一趟排序使得全部数据有序。

时间复杂度: O((1+T)n) # O(1.3n)

排序:
- 两个排序条件
姓名、年龄
排序的稳定性,


冒泡、快排、堆、归并
算法稳定性:
就是算法的稳定性:假定在待排序的记录序列中,存在多个具备相同的关键字的记录(有相同的元素),
若通过排序,这些记录的相对次序保持不变,
即在原序列中,ri=rj,且ri在rj以前,而在排序后的序列中,ri仍在rj以前,则称这种排序算法是稳定的;不然称为不稳定的。

练习1:
一、如今有一个列表,列表中的数范围都在0到100之间,列表长度大约为100万,设计算法在O(n)时间复杂度内将列表进行排序。
- 计数排序,统计每一个数出现的次数。只能是数值型,而后再写回列表
这时使用快排等会比较慢,有大量重复数据

二、有N(n>1000000)个数,如何取出最大的前10个数?
- 取列表前10个元素创建一个小根堆。堆顶就是目前第10大的数
- 依次向后遍历原列表,对于列表中的元素,若是小于堆顶,则忽略该元素;若是大于堆顶,则将堆顶更换为该元素,而且对堆进行一次调整;
- 遍历列表全部元素后,倒序弹出堆顶。


堆----> 优先排列
练习2:
给定一个升序列表和一个整数,返回该整数在列表中的下标范围。
例如: 列表[1,2,3,3,3,4,4,5], 若查找3,则返回(2,4);若查找0,由返回(0,0)


study
#-*- coding: utf-8 -*-
# Wind clear raise
# 2017/7/22 下午4:33


import random
import runtime

@runtime.call_time
def bubble_sort(x):
    print(id(x))
    for i in range(len(x)-1):

        for j in range(len(x) -i - 1):
            # 相邻两个数相比较
            #
            if x[j] > x[j+1]:
                x[j], x[j+1] = x[j+1], x[j]


@runtime.call_time
def bubble_sort_2(x):
    """冒泡排序优化"""
    print(id(x))
    for i in range(len(x)-1):
        exchange = False
        for j in range(len(x) -i - 1):
            # 相邻两个数相比较
            #
            if x[j] > x[j+1]:
                x[j], x[j+1] = x[j+1], x[j]
                exchange = True
        if not exchange:
            print(exchange)
            break


#选择排序
@runtime.call_time
def select_sort(li):
    for i in range(len(li) -1 ):
        min_loc = i
        for j in range(i+1, len(li)):
            if li[j] < li[min_loc]:
                min_loc = j
        li[i], li[min_loc] = li[min_loc], li[i]


#插入排序
@runtime.call_time
def insert_sort(li):
    for i in range(1, len(li)):
        tmp = li[i]
        j = i - 1
        while j >=0 and tmp < li[j]:
            li[j+1] = li[j]
            j -= 1
        li[j+1] = tmp

## 快排


def quick_sort(data, left, right):
    if left < right:
        mid = partition(data, left, right)
        quick_sort(data, left, mid-1)
        quick_sort(data, mid + 1, right)

def partition(data, left, right):

    tmp = data[left]
    while left < right:  # left == right 终止
        while left < right and data[right] >= tmp:
            right -= 1
        data[left] = data[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data[left] <= tmp:
            left += 1
        data[right] = data[left]

    data[left] = tmp

    return left

@runtime.call_time
def quick_sort_x(data):

    quick_sort(data, 0 , len(data) -1)



#
def sift(data, low, high):
    i = low
    j = 2 * i + 1
    tmp = data[i]

    while j <= high:  # 孩子在堆里
        if j < high and data[j] < data[j+1]: # 若是有右孩子且比左孩子大
            j += 1
        if tmp < data[j]:  # 孩子比根大
            data[i] = data[j]
            i = j    # 新的根
            j = 2 * i + 1   # 新的孩子

        else:
            break
    data[i] = tmp
# 降序
def sift_desc(data, low, high):
    i = low
    j = 2 * i + 1
    tmp = data[i]

    while j <= high:  # 孩子在堆里
        if j < high and data[j] > data[j+1]: # 若是有右孩子且比左孩子小
            j += 1
        if tmp > data[j]:  # 孩子比根小
            data[i] = data[j]
            i = j    # 新的根
            j = 2 * i + 1   # 新的孩子

        else:
            break
    data[i] = tmp

@runtime.call_time
def heap_sort(data):

    n = len(data)
    # print(data)
    # 最后一个有子结点的堆 n // 2 -1
    for i in range(n // 2 -1, -1, -1):
        sift(data, i, n -1)
    # 堆建好了。。
    # print(data)

    for i in range(n -1, -1, -1):   # i指向堆的最后
        data[0], data[i] = data[i], data[0]  # 领导退休,下属上位
        sift(data, 0, i - 1)   # 调整新领导
    # print(data)


## 归并
def merge(li, low, mid, high):
    i = low
    j = mid + 1
    ltmp = []
    while i <= mid and j<=high:
        if li[i] < li[j]:
            ltmp.append(li[i])
            i += 1
        else:
            ltmp.append(li[j])
            j += 1

    while i<= mid:
        ltmp.append(li[i])
        i += 1
    while j<= high:
        ltmp.append(li[j])
        j += 1

    li[low:high+1] = ltmp
def mergesort(li, low, high):
    if low < high:
        mid = (low + high) // 2
        # print(low, high, mid)
        mergesort(li, low, mid)
        mergesort(li, mid+1, high)
        merge(li, low, mid, high)

@runtime.call_time
def mergesort_x(*args):
    mergesort(*args)


# 希尔
@runtime.call_time
def shell_sort(li):
    gap = len(li) // 2
    while gap >0:
        for i in range(gap, len(li)):
            tmp = li[i]
            j = i - gap
            while j >= 0 and tmp < li[j]:
                li[j+gap] = li[j]
                j -= gap
            li[j + gap] = tmp
        gap //= 2



import copy

data = list(range(10000))
#
random.shuffle(data)  # 打乱一个列表
data1 = copy.deepcopy(data)
data2 = copy.deepcopy(data)
data3 = copy.deepcopy(data)
data4 = copy.deepcopy(data)
# data = [1, 5, 3, 7, 8, 9]

# bubble_sort(data)
# random.shuffle(data)
# bubble_sort_2(data)
# print(id(data))

##xxx 1 5 3 7 8 9
## 5 4 8 3 9
# data = [5, 4, 8, 3, 9]

# insert_sort(data2)
# select_sort(data1)
# bubble_sort_2(data4)
# print(data)
print("快排")
quick_sort_x(data3)
# print(data3)
print("")
heap_sort(data1)

# 归并
print("归并")
mergesort_x(data4, 0, len(data4)-1)

print("shell sort")
shell_sort(data2)
# print(data2)




def topn(li, n=10):
    heap = li[0:n]
    for i in range(n//2-1, -1, -1):
        sift(heap, i, n-1)

    for i in range(n, len(li)):
        if li[i] > heap[0]:
            heap[0] = li[i]
            sift(heap, 0, n -1 )

    for i in range(n -1, -1, -1):
        heap[0], heap[i] = heap[i], heap[0]
        sift(heap, 0, i-1)

    return heap
study.py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