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这个做业属于哪一个课程:软件工程1916|W 数据库
-
这个做业要求在哪里:结对第一次—原型设计(文献摘要热词统计)微信
-
这个做业的目标:了解《构建之法》中的NABCD模型,学习分析用户需求和设计原型。post
做业正文
===========================================================================学习
NABCD模型
N (NEED 需求)
用户须要一个用于搜索论文的平台,要求的基本功能有:测试
-
用户可给定论文列表 编码
-
经过论文列表,爬取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原文连接;spa
-
可对论文列表进行增删改操做(今年、近两年、近三年);设计
-
-
对爬取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分析top10个热门领域或热门研究方向;
-
可对论文属性(oral、spotlight、poster)进行筛选及分析;
-
造成如关键词图谱之类直观的查看方式;
-
-
可进行论文检索,当用户输入论文编号、题目、关键词等基本信息,分析返回相关的paper、source code、homepage等信息;
-
可对多年间、不一样顶会的热词呈现热度走势对比(这里将范畴限定在计算机视觉的三大顶会CVPR、ICCV、ECCV内)。
-
-
可进行数据统计,例如每一个国家录用文章的分析、每一个学校录用文章的分析、哪一个学校哪方面的研究方向比较强等。 咱们对这些需求分析以后认为功能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根据关键词搜索, 二是对数据的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如下是咱们对此平台大概的流程分析:
A (Approach 作法)
-
肯定平台。做为一个论文搜索应用,在参考其余此类应用以后咱们认为web端是最好的选择,没必要受到平台的限制,使用方便快捷。
-
肯定主要功能的内容。搜索功能可实现关键词模糊搜索,用户可对列出的论文列表进行条件筛选和增删改操做,列出的论文信息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原文连接等。而对统计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则包括近年发文量趋势的折线图走势,相关学者、相关机构的发文分析以及对筛选论文的关键词柱状图,用户可选择相应的内容查看。首页则有三大顶会近年的热词热度走势对比和各个国家、机构以及研究方向的图表分析入口。
B (Benefit 好处)
-
web端应用没必要下载便可使用,可跨平台即时使用,后期维护成本更低。
-
针对性强,对于客户的需求有更强的适应性。
-
可视化分析涉及到的方面较广,能给用户带来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视角。
C (Competitors 竞争)
-
劣势:目前已有的知网、万方等平台已经能提供相似功能,且知名度较高,与各个学校、机构的合做已经延续多年,应用较广。而且在数据库方面咱们也难以与目前的成熟平台比较。
-
优点:咱们的产品主要是计算机方面的内容,更具针对性,界面更加友好。且在初期不需付费即可下载相关图表,无需注册登陆也可以使用部分功能。
D (Delivery 推广)
-
线上:找一些学习、文具类的微博博主和有必定粉丝基础的微信公众号发表推文;
-
线下:与各个学校合做推广;在教辅资料上投放广告。
原型设计
-
工具:Adobe XD
-
初期原型界面构想:
-
原型展现:
-
登陆界面
-
检索界面(主界面)
-
输入关键词
-
论文检索结果显示
-
对结果进行条件筛选
-
可视化分析图表
-
顶会热词走势
-
各国家、机构以及学校研究方向分析
-
PSP
PSP2.1 |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 预估耗时(分钟) | 实际耗时(分钟) |
---|---|---|---|
Planning | 计划 | 60 | 150 |
• Estimate | • 估计这个任务须要多少时间 | 600 | 1200 |
Development | 开发 | - | - |
• Analysis | • 需求分析 (包括学习新技术) | 180 | 300 |
• Design Spec | • 生成设计文档 | - | - |
• Design Review | • 设计复审 | - | - |
• Coding Standard | • 代码规范 (为目前的开发制定合适的规范) | - | - |
• Design | • 具体设计 | 480 | 1000 |
• Coding | • 具体编码 | - | - |
• Code Review | • 代码复审 | - | - |
• Test | • 测试(自我测试,修改代码,提交修改) | - | - |
Reporting | 报告 | 300 | 400 |
• Test Report | • 测试报告 | - | - |
• Size Measurement | • 计算工做量 | - | - |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 过后总结, 并提出过程改进计划 | 60 | 95 |
合计 | - | - |
结对过程
由于咱们是舍友,以前也有一块儿合做完成项目的经验,所以在分工讨论方面没有多少分歧。肯定项目以后咱们就选定了没课的时间就这次做业的要求进行讨论,分析需求、分配工做。在确认了原型界面大概的设计以及博客写做的基本内容以后咱们一块儿完成了后续工做。结对照片:
总结
-
结对心得:
-
康小榕:和舍友结对,一来距离较近,能够方便的对实践内容进行交流分析,二来此前也有过合做经历,此次结对但愿可以一块儿有所收获。这次结对,发现本身容易在细枝末节的地方太过较真,例如在原型设计的各个面板的内容划分还未完成时,就在一个面板上抠文字内容的行距,边角的弧度,甚至交互效果之类的。但愿之后能够作到先完成大方向的设计,再对细节进行细化,不要在前期花费太多没必要要的时间精力,致使没必要要的进度拖延和熬夜。
-
李姣:结对合做完成做业并非这门课才有的内容,此前我和个人队友已经一块儿合做完成过屡次做业,对彼此比较熟悉,在分析需求、原型界面设计等阶段两我的比一我的思考得更加全面,梳理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可以更快解决问题。可是有时候也会遇到词不达意没法向对方描述清楚想法的情况。
-
-
项目总结:在这次做业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对原型制做工具Adobe XD的使用不够熟练,原型设计也有必定的难度,颜色的选择、元素的排列,一个美观且用户友好的界面须要长时间的打磨。虽然这次并未作到尽善尽美,但在作的过程当中咱们都收获颇丰,对NABCD模型的认知也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