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及网络技术难点总结缓存
工做中须要,有时候会上网查询一些资料,长此以往,本身都不知道的状况下,个人硬盘给塞满了,资料好多,每个文件上面都是有本身的脚印啊.........感叹服务器
五一过去了,时间又开始紧迫,北京的天气闷热......开始工做啊....网络
(PC)计算机部分:
1. 什么是文件分配表?
文件分配表(FAT)是软盘或硬盘上的一个隐含表。FAT记录如何将文件存储在特定的(不必定是连续的)簇上。文件分配表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不停地跟踪数据。在FAT中,第一簇的入口是用于存储文件的第二簇的地址。在第二个簇入口处则是第三个簇的地址,等等,直到包含文件结束码的最终簇入口。 很明显,若是FAT表数据由于某种缘由遭到破坏,就会致使硬盘数据的逻辑连续性发生紊乱,从而发生硬盘空间丢失的问题。这种空间丢失的故障用通常的磁盘修复工具均可以解决,但数据每每没法修复。 因为传统FAT格式的缺陷,若某个簇没有在任何文件分配链中出现,并且该簇在相应的文件分配表中又被标记为非零时,这时该簇既没有被任何文件使用,又不能够再为其余文件所用,这样就发生了"簇丢失"现象。簇的丢失必然致使硬盘空间的丢失。这种"丢失"空间的现象一般是因为程序在运行中非正常终止、在Win98环境中非正常关机等缘由形成的。
2. 什么是文件系统?
磁盘上的全部数据都用文件的形式来表示。
文件系统是不一样操做系统支持的对文件的管理、访问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不一样操做系统提供给用户的
对文件进行管理的一种接口。原理相似于在书架上排列书本:书架至关于磁盘,而书本至关于文件,无论咱们在书架上横排或者竖排,但目的都是为了在须要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到而且取用须要的书。那么文件系统也同样,磁盘针对各类操做系统是同样的,可是不一样的操做系统会采用不一样的文件管理和访问方法,目的也是在须要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并访问文件。
3. 什么是磁盘主引导记录(MBR)?
MBR(Main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不过,在总共512字节
的主引导扇区中,MBR只占用了其中的446个字节,另外的64个字节交给了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盘分区表),最后两个字节“55,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这个总体构成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
主引导记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其中的硬盘引导程序的主要做用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而且在系统硬件完成自检之后引导具备激活标志的分区上的操做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启动程序。MBR是由分区程序(如Fdisk.exe)所产生的,它不依赖任何操做系统,并且硬盘引导程序也是能够改变的,从而实现多系统共存。
我认为,所谓的MBR里面记录了包含启动引导信息的分区位置,记录了操做系统所在分区位置。
4. 什么是簇?
所谓的簇是磁盘的一个基本逻辑存储单元。磁盘上每一个磁道都划分300-3000个扇区,可是每一个扇区只
有512字节的容量。按道理说,磁头应该在每一个扇区之间进行寻址,可是因为512字节的容量太小,致使磁头在各个扇区之间移动寻址定位至关不易,所以咱们规定了一个逻辑存储单元——簇。簇能够看做是多个扇区合成的一个更大的区域。磁头在簇之间寻址就相对容易。
这种原理相似于,若是人站在一个盘子上跳舞,基本上没法想象;可是若是将8个盘子摆成一个形状,人在这八个盘子上跳舞,就会相对容易得多。
5. 什么是总线?
全部主机中的设备都要受到CPU的管理和控制。这就意味着全部设备都要连通一条去往CPU的通道,
经过这条通道来传送数据或者是控制信号。这就像人的大脑实际上会生长出多条去往人体各部分的神经。可是若是每一个设备都创建这么一条通道势必会形成主板上的电路过于复杂。所以在计算机里面,人们尽可能统一各类设备传输数据的格式以及方法,从而设计出一条公共的通道能够供全部的或者大部分的设备使用和向CPU传输数据。
这就相似于一条高速公路上面能够跑轿车,也能够跑货车或者客车。
6. 什么是中断?
所谓中断是计算机通信过程当中会应用到的一种重要技术。
因为计算机在同一个时刻只能处理一个信号,若是在这个时候有其余的处理请求到达,计算机会停止
当前的处理工做,转而处理其余的请求;等处处理完成以后,再回去继续处理原先的工做。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若是咱们在执行打印操做的时候,忽然打印机没有纸,那么设备会发出一个中断信号来停止当前的打印工做并向用户报警,用户在向打印机添加纸张以后打印机又会自动开始工做,直到所有打印做业完成。
7. 什么是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同步传输:能够在同一个时间发送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
异步传输: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分开发送
网络部分:
1. 什么是存储转发和分组?
存储转发:设备的接口在发送数据以前首先完整地接收数据,而且缓存进行校验。
分组:设备将一个大的数据进行拆分,拆分红若干小的数据以后,在每一个数据上加上足够的地址等方
面的信息,使他们能够被正确发送到相应的设备上。
2. 为何存储转发和分组可以改善网络性能?
存储转发的用途针对以往第一代网络采用电路交换的特性来改善网络性能。
在第一代网络中,链接的创建采用电路交换机制,链接一旦创建则会占用所有的带宽,相似于以往通
过电话拨号上网的时候,则其余人就没法拨通该电话;可是存储转发机制的出现,能够在处理第一个用户发送过来数据的同时可将第二个、第三个以及更多用户的请求缓存到端口中,而不会直接拒绝用户链接。这样的话,多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即成为可能。
而分组的原理也是针对以往电路交换网络性能差的特性提出的改进方法。
为了减小第一代网络的主机负载,咱们只须要将本来去往一台主机的数据分流到其余的主机,可是如何使相应的数据去往相应的主机,那么每一个通过分组拆分的数据都带有足够的地址信息。这样就能够将本来由一台主机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流处理。
3. 为何要采用分层的协议设计方法?
协议分层是一种协议的开发和设计方法。经过协议分层,能够相对独立地解决网络通信中存在和须要
考虑的各类问题,从而简化了网络的开发和学习。
要实现计算机网络通信其实要考虑不少问题:
首先:数据由什么产生;(应用程序——应用层)
第二:数据怎样发送?(确认仍是不确认——TCP或者UDP——传输层)
第三:数据向哪里发送?如何在网络中标识本身和标识对方(IP地址——网络层)
第四:使用什么设备实现数据通讯?(各类链接介质和网络设备——物理层)
。。。。。。。。。。。。
咱们所分的层实际上就是这些在网络通信中产生的问题,为何要分层解决?
好比,若是某天回家,开灯发现不亮,那么如何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其余电器可使用————灯的问题————检查灯泡、电路、开关等
其余电器不可使用————去问问其余人家——状况同样——停电
只有本身家电器不能使用——检查本身的电路
。。。。。。。。。。。。。
经过上面的排查,咱们能够针对不一样的状况锁定不一样的问题所在;
但在任何状况下,咱们不可能不通过基本的判断,而将整个灯的电路挖出来去检查和判断问题。
4. 什么是服务类型?
服务类型是下层向上层提供操做的一个过程和步骤,在这个步骤中,实现的其实是上下层数据相互
封装和解封装的一个过程。
5. 什么是吞吐量和带宽?
吞吐量是在一个时间段以内线路所传输的数据总量,相似于一个水管十分钟可以流出的水量;
但这个水流量在每分钟都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值
所以咱们取每分钟的一个平均水流量的值来肯定线路传输的数据量,这个概念就是带宽
6. 为何要进行综合布线?
最先的以太网使用总线结构来进行构建,虽然构建方法简单可是一旦网络在出现问题的话会形成排查
以及网络升级改造十分困难。由于任何一个节点出现的问题和变更均可能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在这种状况下咱们引入了综合布线的概念:
综合布线将整个网络分为六个子系统,每一个系统的变化都不会影响其余子系统。而且对于网络问题的排查会相对容易。
所以综合布线最重要的做用就是利于管理。
7. 数据链路层和以太网的自动协商方法
以太网交换机能够实现链接设备之间的自动协商:设备在接入到网络的时候,会相互通告全部支持的
通信方式以及通信格式。
而后彼此选择一种支持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8. 为何要在配置交换机的时候配置网关和DNS服务器地址。
网关的指向,可使交换机将数据转发往其余的网络;而DNS服务器的指向,可使交换机在tracert
的时候将通过的节点用名称标识出来。
9. 什么是共享内存、共享总线和交叉点阵列?
共享内存——交换机的全部端口共用一个内存
缺点:若是某个端口数据流量过大而致使内存占用较大会影响其余全部端口
共享总线——交换机全部端口都拥有本身的内存,可是全部的数据交换还要经过一条共享总线来进行
缺点:相对于共享内存而言,共享总线效率要高,可是若是总线上出现冲突和拥塞,同样影响网
络性能
交叉点阵列——数据的转发经过临时创建的专用电路来进行,在三种交换机制中效率最高
10. 网络层的做用以及子网划分的方法?
按照一个固定思路进行:
数据链路层可以和不可以解决的问题——网络层的做用(路由、寻址、协议转换)——实现的过程(数据封装解封装)——封装的内容(包头格式)——最关键的部分(IP地址)——IP地址的重要原则(4字节32位、N+H、N同样的部分为一个网络内的主机,能够实现点对点通讯)——怎样标识网络和主机(二进制十进制在IP认识中的做用)——怎样得到IP地址(IP地址的分类)——每种分类的特色(A、B、C对比)——这种分类出现的问题(广播、浪费)——解决的方法(子网掩码的特色)——子网掩码的做用(划分子网,固定变长子网)——若是对于C类网络实现子网划分(可变长子网掩码)
11. 路由器的做用以及静态路由的配置:
强调路由其实是为数据包的发送指明一条路径
去往的目标是一个网络段,而去往这个区域须要到达一个离本身最近的节点:
例子: A地————B地————C地————D地————E地
若要从C地去A地,虽不知怎样走,但能够到B地再想办法,由于在C地能够看到B地;
若要从C地去E地,虽不知怎样走,但能够到D地再想办法,由于再C地能够看到D地;
因此路由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数据包去往目标地域,发送以前不可能全部的走法都知道,所以能够发往本身知道的一个节点(下一个路由器),经过这个节点想办法,但若是可以发到这个节点,该节点必须是和本身直连的节点,这样数据能够直接到达(这就是下一跳)
12. 传输层的做用:
经过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解决了数据向哪里发送,可是还要解决数据以何种方式发送
首先要肯定,数据经过传输层发送会选择一种传输方式(分段)
例子:传递一个苹果和传递一箱苹果的不一样
而且要肯定,数据经过传输层发送会选择一种接收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之间端到端的链接)
例子:传递一个苹果,对方能够用手接或者用筐接
最后要肯定,保证传输的效果(面向链接:要求确认;面向无链接:要求效率)
咱们生活中的手机发送短信和对讲机讲话就都属于面向无链接,而咱们打电话就是面向链接,
13. 传输层中的URG位和PSH位的区别:
当TCP的缓存空的时候,若是收到数据,那么他确定是要马上发送出去了。
当缓存快满的时候,若是他收到了数据,他就会在这个数据上打PSH标志来推送缓存的数据。
协议的实现为了提升效率,每每在应用层传来少许的数据时不立刻发送,而是等到数据缓冲区里有了必定量的数据时才一块儿发送,但有些应用自己数据量并很少,并且须要立刻发送,这时,就用紧急指针,这样数据就会立刻发送,而不需等待有大量的数据。
14. 应用层DNS的实现:
对网络上的资源访问实际仍然是经过IP地址进行——IP地址访问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案——主机hosts文件——产生的新问题(更新麻烦)——集中主机配置文件于一台服务器——又产生了问题(负载过大)——分散负载的须要(层次化命名)——针对名称层次,设定各层的区域服务器——分布式的DNS名称解析系统
15. DNS的两种解析方法:
递归解析:全部解析过程由DNS服务器×××
迭代解析:在递归解析的过程当中,相似于踢皮球,DNS服务器A解析不到以后会向B请求解析,一次类推,知道解析到并返回
16. 关于反向域的理解:
www wqmsl com cn
主机名称 组织名称 组织类型 所属国家
com属于国际域名
cn是国家级的,如今cn域名的DNS是在我们本身国家的,由我们本身管理,而com的依然在美国。
小——————————————————————大
一、我在下载中心两次登上了下载中心资源牛人榜,个人下载中心有不少资源,大可能是Linux的,有须要的能够去下载,没有豆豆的说一声,我改为0,不要豆豆,只要和你们一块儿进步么
个人下载中心地址:http://down.51cto.com/847418/up
二、如下是我写的RHCE的学习笔记,如今在学习阶段(自学),若有爱好者,能够一块儿讨论,由于我是直接从Word复制,不知道存在格式的源代码,因此总是提示我超出字数,刚开始觉得本身的权限不够呢,因此一下的文章都是分两次发表的,昨天和51CTO工做人员聊天,才知道起因,之后的文章就放一块儿拉.........
Linux 5.4 RHCE samba学习笔记一: http://wqmsl.blog.51cto.com/847418/308283
Linux 5.4 RHCE samba学习笔记二: http://wqmsl.blog.51cto.com/847418/308408
Linux 5.4 RHCE NFS学习笔记 :http://wqmsl.blog.51cto.com/847418/305611
Linux RHCE DHCP 学习笔记一 : http://wqmsl.blog.51cto.com/847418/303744
Linux RHCE DHCP 学习笔记二 : http://wqmsl.blog.51cto.com/847418/309560
Linux 5.4 RHCE DNS学习笔记一 : http://wqmsl.blog.51cto.com/847418/298230
Linux 5.4 RHCE DNS学习笔记二 : http://wqmsl.blog.51cto.com/847418/309563
之后还会有文章发表............我正在实验中,作完一个发表一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