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Linux系统性能

作系统优化,必须首先要知道系统的瓶颈在哪里,是CPU处理能力过低?仍是IO吞吐过小?本文将介绍监控系统性能的工具。缓存


top:工具

查找系统性能的瓶颈,常常使用的判别工具是top。只要在命令行输入top,再回车,就会显示系统如今的负载状况。性能

top 显示的系统信息包括运行时间、进程的数量和状态、CPU周期的百分比和每一个进程占用的存储空间、每一个进程运行的时间,以及大量的其它信息。进程是按使用资源的多少来排列的,显示每5秒钟自动更新一次。在显示过程当中,也能够按下空格键手动更新显示。在查找并解决系统性能故障时,这些信息是至关有用的。优化



你们能够看到显示的系统状况,运行中的进程有正在使用的top程序,140个进程,1个运行,其余都是休眠,这里还能够看到内存和swap的使用状况。ui


/proc/cpuinfo:命令行

经过查看/proc/cpuinfo文件,能够获得CPU的型号,主频,缓存等信息。队列


free:进程

使用free命令能够查看系统中内存空间的大小。其中,Mem行中的total栏显示了当前Linux正在使用的RAM总量。used栏显示的是被占用的内存空间,但Mem行与这一栏结合并不能产生最好的分析结果,由于其中包含了Linux分配给磁盘缓冲区的一部分分区。在大多数系统中,used栏显示的值和total栏的值至关。然而,咱们能够核对used栏、-/+buffers/cache行对应的值来查看有多少内存处于使用状态(used栏、 Swap栏对应的数值)。这一部分是做为内存来用的磁盘,而磁盘速度比内存慢,因此优先使用物理内存,交换内存则使用得较少。内存


vmstat:资源

获取内存、swap等系统数据信息。用法是vmstat delay count,其中delay表示时间间隔,count表示次数。例如,# vmstat 3 4 就表示3秒得到一次IO统计,总共统计4次。


sar:

sar命令功能很强大,可是参数比较多,用法不少,有时判断一个问题,须要几个sar命令结合起来使用,好比,怀疑CPU存在瓶颈,可用sar -u 和sar -q来看,怀疑I/O存在瓶颈,可用sar -b、sar -u和

sar-d来看:


sar参数对照表:

-A 全部的报告总和

-a 文件读,写报告

-B 报告附加的buffer cache使用状况

-b buffer cache使用状况

-c 系统调用使用报告

-d 硬盘使用报告

-g 有关串口I/O状况

-h 关于buffer使用统计数字

-m IPC消息和信号灯活动

-n 命名cache

-p 调页活动

-q 运行队列和交换队列的平均长度

-R 报告进程的活动

-r 没有使用的内存页面和硬盘块

-u CPU利用率

-v 进程,i节点,文件和锁表状态

-w 系统交换活动

-y TTY设备活动


hdparm:

该命令主要是修改IDE硬盘属性的,所以在如今的主流的SAS硬盘或者SCSI硬盘中,应用的不多了。可是用户也能够经过它,得到硬盘和缓冲的读写速度。若是用户对于本身的应用程序读写速度有怀疑,就能够经过它来排斥硬盘问题。

# hdparm -T /dev/sda(得到缓存读的速率)

# hdparm -t /dev/sda (得到硬盘sda的读的速率)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