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1 是一个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的国际标准。简单地说,802.11 就是无线以太网的标准:算法
凡使用 802.11 系列协议的局域网又称为 Wi-Fi (Wireless-Fidelity)。网络
一个移动站若要加入到一个基本服务集 BSS,就必须先选择一个接入点 AP,并与此接入点创建关联(association) 。less
只有关联的 AP 才向这个移动站发送数据帧,而这个移动站也只有经过关联的 AP 才能向其余站点发送数据帧。分布式
移动站与AP创建关联有如下两种方法:ide
被动扫描spa
主动扫描.net
热点咱们都不陌生,它也就是无线入网点,通常又办公室、快餐店等有偿或无偿向公众提供。
由许多热点和AP链接起来的区域被称做热区 (hot zone)。计算机网络
【思考时间】为何对于大多数手机来讲,Wi-Fi链接和热点功能不能同时开?(在末尾处会解释)
如今也出现了无线互联网服务提供者WISP(Wireless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这一名词。用户能够经过无线信道接入到 WISP,而后再通过无线信道接入到互联网。3d
自组网络是没有固定基础设施(即没有 AP)的无线局域网。
这种网络是由一些处于平等状态的移动站之间相互通讯组成的临时网络,也被称做移动分组无线网络。代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是由大量传感器结点经过无线通讯技术构成的自组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的应用领域就是组成各类的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无线局域网不能简单地搬用 CSMA/CD 协议,主要有这样两个缘由:
无线局域网使用“碰撞检测”可能发生的“隐蔽站问题”和“暴露站问题”:
所以,无线局域网采用改进的CSMA/CA协议,增长了碰撞避免CA (Collision Avoidance)功能。同时,增长使用中止等待协议。
MAC层经过协调功能来肯定在基本服务集BSS中的移动站在什么时间能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
MAC层分为两个子层:无争用服务的点协调功能PCF和争用服务的分布协调功能DCF(这是必须实现的功能)。
DCF子层在每个结点使用CSMA机制的分布式接入算法,让各个站经过争用信道来获取发送权。
在全部的站发送完成后,欲发送帧的站点必须再等待一段很短的时间(继续监听)才能发送,这段时间统称为“帧间间隔IFS(InterFrame Space)”。
SIFS,即短帧间间隔,长度为28μs,是最短的帧间间隔,用于分隔属于一次对话的各帧。一个站应当可以在这段时间从发送方式切换到接收方式。
DIFS,即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它比SIFS的帧间间隔要长得多,长度为128μs。DIFS通常用来发送数据帧和管理帧。
先了解如下几个概念:
信道从忙态变为空闲时,任何一个站要发送数据帧时,不只都必须等待一个 DIFS 的间隔,并且还要进入争用窗口,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计算随机退避时间以便再次从新试图接入到信道。
网络分配向量(NAV)指出了必须通过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数据帧的此次传输,才能使信道转入到空闲状态。
当一个站检测到正在信道中传送的MAC帧首部的“持续时间”字段时,就调整本身的网络NAV。
第i次退避就在2^(2+i)个时隙中随机选择一个。
不须要使用退避算法的状况:
- 检测到信道是空闲的,而且这个数据帧是要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帧
除此之外,都是须要使用退避算法的状况:
- 发送第一个帧以前检测到信道处于忙态
- 每一次重传
- 每一次成功发送后
(1) 若站点最初有数据要发送(而不是发送不成功再进行重传),且检测到信道空闲,在等待时间DIFS后,就发送整个数据帧。
(2) 不然,站点执行 CSMA/CA 协议的退避算法。一旦检测到信道忙,就冻结退避计时器。只要信道空闲,退避计时器就进行倒计时。
(3) 当退避计时器时间减小到零时(这时信道只多是空闲的),站点就发送整个的帧并等待确认。
(4) 发送站若收到确认,就知道已发送的帧被目的站正确收到了。这时若是要发送第二帧,就要从上面的步骤 (2) 开始,执行 CSMA/CA 协议的退避算法,随机选定一段退避时间。若源站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帧 ACK(由重传计时器控制这段时间),就必须重传此帧(再次使用 CSMA/CA 协议争用接入信道),直到收到确认为止,或者通过若干次的重传失败后放弃发送。
为了更好地解决隐蔽站带来的碰撞问题,802.11 容许使用RTS(Request To Send)帧和CTS(Clear To Send)帧对要发送数据的站对信道进行预定。
使用RTS帧和CTS帧会使整个网络的通讯效率有所降低。但与数据帧相比,开销不算大。
相反,若不使用这种控制帧,则一旦发生碰撞而致使数据帧重发,则浪费的时间就更多。
802.11数据帧最特殊的地方在于:有四个地址字段。其中地址4用于自组网络,咱们只讨论前三种地址。
不管是同一个BSS内站点间的通讯,仍是须要经过路由器的和其余BSS中的站点通讯,数据帧都须要通过AP转发。
去往AP | 来自AP | 地址1 | 地址2 | 地址3 | 地址4 |
---|---|---|---|---|---|
0 | 1 | 目的地址 | 去往的AP地址 | 源地址 | -- |
1 | 0 | 来自的AP地址 | 源地址 | 目的地址 | -- |
无线我的区域网 WPA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就是在我的工做地方把属于我的使用的电子设备用无线技术链接起来自组网络,不须要使用接入点 AP。
整个网络的范围大约在10m左右。
咱们最熟知的WPAN的应用就是1994年爱立信公司推出的蓝牙系统,其标准是 IEEE 802.15.1。
咱们常说的2G,3G实际上都是蜂窝移动网络(Cellular Network)标准。
从3G开始,手机能够“上网”了,咱们称之为“移动宽带技术”。3G使用了IP的体系结构和混合的交换机制(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可以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同时也向下兼容(即可以通电话和发送短信)。
而4G更进一步,仅使用分组交换的机制,实现了“低延迟”(low-latency)的数据传输。
Wi-Fi和移动上网在物理层(利用基站实现)和IP上层的原理都是相似的。
一个很大的不一样点就是,在使用流量上网时,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是PPP(点对点)协议。
也就是说,移动上网的设备没有所谓的MAC地址。
取代MAC地址地位的,天然就是能够惟一标志手机设备的SIM卡了。
使用移动IP(Mobile IP),可以容许计算机移动到外地时,仍然保留其原来的 IP 地址。
使用户的移动性对上层的网络应用是透明的。
其实只要IP地址不变,这个设备对于上层协议来讲就是“不动”的了。
可是移动意味着接入不一样的局域网,那么IP地址就必定会根据接入的网络而改变啊。
若是是你,你会怎么作呢?
因而你们想到了一种方法:
让每一个移动用户使用两个IP地址:
移动站A必须有一个 永久地址,或 归属地址 (home address),其原始链接到的网络叫作 归属网络 (home network)。归属网络中使用的代理叫作 归属代理 (home agent) 。
当移动站A移动到另外一个地点,接入的网络称为 被访网络(visited network)或 外地网络 (foreign network)。被访网络中使用的代理叫作 外地代理 (foreign agent)。为移动站A在被访网络中建立的临时地址叫作 转交地址 (care-of address)。
① B发送给A的数据报被A的归属代理截获了(只有当A离开归属网络时,归属代理才能截获发给A的数据报)。
② 因为归属代理已经知道了A的转交地址(后面会讲到),所以归属代理把B发来的数据报进行再封装,新的数据报的目的地址是A如今的转交地址。新封装的数据报发送到被访网络的外地代理。这里使用的是隧道技术或 IP-in-IP。
③ 被访网络中的外地代理把收到的封装的数据报进行拆封,取出B发送的原始数据报,而后转发给移动站A。这个数据报的目的地址就是A的永久地址。A收到B发送的原始数据报后,也获得了B的IP地址。
④ 若是如今A要向B发送数据报,状况就比较简单。A仍然使用本身的永久地址做为数据报的源地址,用B的IP地址做为数据报的目的地址。这个数据报显然没有必要在经过A的归属代理进行转发了。
以上这种工做方式也叫做“间接路由选择”。
然而,间接路由选择可能会存在“三角路由选择问题”:即若是发送站B与移动站A当前的位置很近,那么B->归属代理->A的路线就显得效率比较低了。
于是,与“间接路由选择”相对的,咱们能够采用“直接路由选择”
让通讯者B建立一个 通讯者代理 (correspondent agent),让这个通讯者代理向归属代理询问到移动站在被访网络的 转交地址。而后 由通讯者代理把数据报用隧道技术发送到被访网络的外地代理,最后再由这个外地代理拆封,把数据报转发给移动站。但这是以增长复杂性为代价的。
① B的通讯者代理从移动站A的归属代理获得A所漫游到的被访网络N1的外地代理。咱们把移动站首次漫游到的被访网络的外地代理称为锚外地代理 (anchor foreign agent)。
② 通讯者代理把B发给A的数据报再封装后,发送到A的锚外地代理。
③ 锚外地代理把拆封后的数据报发送给A。
④ A移动到另外一个被访网络N2。
⑤ A向被访网络N2的新外地代理登记。
⑥ 新外地代理把A的新转交地址告诉锚外地代理。
⑦ 当锚外地代理收到发给A的封装数据报后,就用A的新转交地址对数据报进行再封装,而后发送给被访网络N2上的新外地代理。在拆封后转发给移动站A。
同理,若是移动站再漫游到另外一个网络,则这个网络的外地代理将仍然要和锚外地代理联系,以便让锚外地代理之后把发给A的数据报转发过来。
【为何通常的手机,没法同时使用Wi-Fi接入功能和开热点的功能呢?】在介绍基本服务集的工做方式的时候,咱们已经了解到,在一个服务集内,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是“接入点”,而与接入点相连的是“移动站”。对通常的手机来讲,会有“接入点”模式和“移动站”模式的两张不一样时使用的无线网卡。手机在连Wi-Fi的时候,网卡工做在移动站模式;而手机在开热点的时候,网卡工做在接入点模式,所以这两种行为是不能在同一时间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