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网络

动态路由是与静态路由相对的一个概念,指路由器可以根据路由器之间的交换的特定路由信息自动地创建本身的路由表,而且可以根据链路和节点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自动调整。动态路由是基于某种路由协议实现。
路由信息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是内部网关协议 IGP中最早获得普遍使用的协议。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是应用层协议。使用UDP(520端口)数据报传送。java

动态协议是根据度量值选择相应的路由路径网络

常见的度量值有跳数、带宽、负载、时延、可靠性、成本分布式

而RIP是只根据距离矢量,也就是跳数(由于每通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就加 1。这里的“距离”实际上指的是“最短距离”)来做为度量选择路径ide

“距离”的定义 :
从一路由器到直接链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 1。
从一个路由器到非直接链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所通过的路由器数加 1。学习

RIP 容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 15 个路由器。“距离”的最大值为16 时即至关于不可达。可见 RIP 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测试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net

根据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所通过的路由器的个数选择路由(跳数)
2.常见的矢量协议有: RIP、IGRP、 EIGRP——思科私有协议(2013已公有化)。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orm

RIP的几个特色blog

ü: 按期更新30s,使用UDP协议的520端口接口

ü: 邻居(相邻的两台路由器运行同一个动态路由协议,就造成了邻居关系)

ü:以广播的形式更新

ü: 全路由表更新(发送更新包含了全路由表)

ü: RIP协议只根据跳数做为度量值选择路径(最高15跳)

RIP路由表里的Metric(度量值)能够观察到跳数

rip还有一个水平分割机制:从一个接口学习到路由信息,不在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为了防止路由回环)

路由表的创建

1.路由器在刚刚开始工做时,只知道到直接链接的网络的距离(此距离定义为1)。
2.之后,每个路由器也只和数目很是有限的相邻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
3.通过若干次更新后,全部的路由器最终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RIP实现起来也是特别简单:下边作一个小实验
用三台路由作个小示范,首先配各自端口ip地址

而后启用RIP并宣告

而后用R1测试是否ping通R3

是能够ping通的,而后查看路由表
路由表有这么两个条目:
C ———— 表示直连网段
R ———— 表示RIP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空空如也13」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连接及本声明。
原文连接:https://blog.csdn.net/A1057076935/java/article/details/84635331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