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缺陷管理流程

软件缺陷( Bug)可以引发软件运行时产生的一种不但愿或不可接受的外部行为结果,而 软件测试的过程简单来讲就是围绕缺陷进行的。而为了有效的的跟踪、管理Bug的处理状况,指导测试团队和开发人员有效的处理相关Bug,有必要采用一套完整的方法、手段对其进行管理,也就是本文将介绍的 缺陷管理流程。
   1、缺陷产生的缘由
  一般开发及测试人员所讲述的软件错误和软件缺陷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简单的来说软件错误是指在软件声明周期内不但愿或不可见接受的人为错误,其结果是致使软件缺陷的产生。在软件动态运行过程当中,在某种条件下系统中软件缺陷暴露致使故障发生,最终致使软件失效。
   软件缺陷产生的缘由:
  ①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的不够全面、不完整、不许确而产生的缺陷;
  ②设计变动时,没有及时沟通或者沟通不畅;
  ③研发过程当中的需求变动;
  ④程序开发人员对业务上的不理解或理解不一致;
  ⑤代码编写不严谨,缺乏逗号、被除数为0等
  ⑥软件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带来的问题。
   正确理解了缺陷定义和产生的根源,能够帮助测试人员比较容易地找到判断缺陷的方法,所以用户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或产品说明书是判断缺陷的关键。所以在识别缺陷的过程当中,测试人员能够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首先测试人员要对需求规格说明书或者产品说明书等说明性文档要很是熟悉,由于这些文档反映了用户的实际业务需求;
  ②经过对所测试产品或系统的行业和业务背景知识的了解,来发现被忽视的问题;
  ③经过本身不断的积累测试经验和行业规则,发现深层次的缺陷;
  ④经过沟通来收集、 学习和分享其余人判断缺陷的方法。
   2、缺陷报告介绍
  缺陷报告是测试工程师的主要的产物,也是测试团队主要的交付物之一。其做用是让研发人员可以了解到缺陷是如何产生的,便于更好的修复缺陷。
  缺陷报告的几大要素:缺陷标题、缺陷发生的模块、缺陷产生的功能点、缺陷类型、缺陷状态、缺陷产生的详细步骤、缺陷的严重性、缺陷的优先级、缺陷的状态、涉及的软件版本、提交缺陷的人员、提交日期。同时还能够提供相关联的 测试用例编号。
  缺陷处理后要填写的信息:修复的版本号、修复人、拒绝/挂起人。
   3、缺陷管理流程
  ①整体流程
 ②缺陷提交流程
 
  ③缺陷修复流程
  
  ④缺陷验证流程
  
  ⑤缺陷拒绝处理流程
  
  ⑥挂起缺陷处理流程
  
  ⑦争议缺陷处理流程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