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泄密事件再也不重演-CSDN及天涯社区用户帐户泄密事件有感

新闻背景资料:

12月22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发布了《关于CSDN中文社区用户账号密码泄露的安全公告》主要内容:疑似泄露的数据库有26个,涉及账号、密码2.78亿条。确认CSDN社区、天涯社区两家网站发生了用户数据泄漏事件,但泄漏缘由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详细状况参见公告:http://www.cert.org.cn/articles/bulletin/common/2011123025709.shtml

个人一点见解:

这起事件之因此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缘由:

1,涉及的帐户数据库高达26个,帐户信息更高达2.78亿条。
2,事关CSDN和天涯两大超人气社区。
3,由于不少人习惯于在多个不一样的地点使用相同的帐号,所以受影响的范围实际远大于以上数字。
4,泄密数据库中的密码被***导入到“蛮力”***工具做为密码字典,一旦被普遍使用,泄密形成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5,泄密的缘由至今不明,网上流传多种说法。能够确定的是,相关网站没有尽到其应尽的义务。
6,2012年将是云计算蓬勃发展的一年,这一事件给不少企业敲响了警报,云安全将成为企业发展云计算,特别是应用公有云的最大障碍。

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及如何避免相似事件再次发生:

从技术的层面来说,这一次泄密事件实在没有什么新意,发生这样的事件也丝绝不用感到意外,CERT给出的“五条建议”已经很全面了,我就再也不累述了。

我只想谈一谈发生相似事件的必然性,以及这一事件与云安全的关系。实际上咱们是没有能力“避免”相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只能尽力下降泄密的风险。

让咱们从“责权利”的角度来看看泄密事件发生的根本缘由:

1,责即责任,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开始,网站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真正担负起这一责任的又有几家呢?特别是那些提供“免费服务”的网站,不只没有责任心,不愿在安全方面投入,甚至还坚守自盗,变卖用户信息大发不义之财。

2,权即权力,网站在保护用户信息方面有多大权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站一方面要保护用户的信息,另外一方面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若是不可以很好地界定各方的权力,监管职能也可能被滥用。

3,利即利益,商人无利不起早,在安全方面的投入能获得什么回报呢?这就须要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努力了。在中国经商,违法违规的成本过低了,所以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且重点不该该放在过后惩治,而应该放在事前预防,英语里有个“due care”,这个词很好,政府应该对商家讲清楚,什么是你的职责,你必须尽职尽责。商家要接受审查,且在发生事故后要负有举证责任,要提供审计日志证实本身是尽责的,不然要遭受严惩,违法成本要远高于尽责成本。另外一方面,社会要重视商家的信誉,你们一块儿创建起诚信社会,中国人太健忘了,这极大地纵容了商家。咱们一边高喊“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一边很快地原谅那些靠眼泪博取同情蒙混过关的商家,还自我安慰说“其实都同样”。有句俗语叫“好了伤疤忘了疼”,有了如此宽容的政府和用户,商家从未曾体会到“疼”的感受,又怎么会花钱去尽责呢?

再谈谈云安全吧,看看这一事件在云安全方面给咱们的启示,我一样不谈技术层面的东西,技术能解决的,根本就不是问题。 严格意义上的云计算应该只有公有云而没有私有云,大企业自建的私有云,实际上也是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服务关系的体现。所以,云计算是一种新的IT服务形式,云计算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是一种契约关系。 问题来了,双方在签定服务合同时,可否把一切相关内容都写入合同之中呢?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任何一份商业合同都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服务过程当中若是产生了纠纷,而相关内容在合同中又没有言明,该做何处理? 这就是我要讲的合规性,它是云安全的关键点。我认为当前中国发展云计算的三大障碍是投资回报,网络及安全性,而云安全中最重要的部分则是合规性。 为何前一段不少云计算项目被戏称为“云地产”呢,是由于本末倒置。先把云平台建起来,再“挖掘”需求。或者先讲故事,编造出一堆需求,为云计算项目的上马铺路。这是很可怕的。 云计算时代,什么是政府应该作的?第一是敦促并帮助运营商把网络建好,第二是把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起来,当好裁判员。这两件事情作很差,政府就拖了中国云计算发展的后腿。有了健全的法律法规,天然会有安全厂商开发出自动化的工具,帮助服务商实现合规性,用户也更容易选择好的服务提供商。 失去一部分控制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服务提供商的“责权利”不明晰,服务提供商的行为得不到监管,这样服务质量确定得不到保证,用户拥有再多的选择权也是白搭,最后就真的应了前面那句话“其实都同样”。 [完]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