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7 月,海外媒体 The Information 曝光了华为神秘的「达芬奇计划」,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和 AI 云端芯片。华为的 AI 战略会是怎样的?对于如今已经竞争激烈的 AI 市场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消息引发了人们的议论和猜想。算法
近日,咱们从一名接近华为的消息人士处获知:华为的「达芬奇计划」确实存在,而且极可能在 10 月的全联接大会上发布该计划的详情,包括 AI 云芯片、跨平台深度学习框架的实例均可能出如今下个月举办的大会上。看来,华为即将发布的产品很是重磅。安全
在 2018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云 BU 总裁郑叶来提出了华为「普惠」AI 概念,为 AI 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加实用的发展方向:让 AI 高而不贵、让全部企业用户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这些新产品也将成为华为全新云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器
「达芬奇计划」的重要一步网络
在这一波 AI 浪潮中,BAT、京东、今日头条等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都发出了较大声音:不管是人才投入、技术研究,仍是产业应用,它们的行动都广为所知。而华为的人工智能研究一直以来都处于较为低调的状态,以致于每次有关华为 AI 动态的消息放出,都会引发业内极大的关注。app
首先,是达芬奇计划。框架
据了解,「达芬奇」是华为内部的 AI 项目代号,但并不是是最终正式发布的产品或方案名字。该项目是由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带队执行。做为华为目前规模最大的新项目,这家公司已在「达芬奇」计划上投入了很是大的精力。机器学习
有迹象代表,华为即将推出的解决方案不只是单纯的芯片,并且还将包含面向开发者的开发板、基于公有云的 AI 加速器服务,以及私有云服务器上搭载的硬件能力。全部这些产品都会配以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并同时发布。据称,届时发布的产品将很是有「震撼力」。ide
面向开发者打造全平台深度学习框架工具
在 AI 云服务领域,华为并无先发优点。而做为后来者,华为如何可以在竞争激烈的 AI 领域站稳脚跟?据透露,华为极可能会面向开发者发布全套的人工智能软件、硬件开发平台,并在展会上向全部参会者开放。在 AI 芯片以外,深度学习框架将可能成为华为区别于其余 AI 厂商的杀手锏。性能
在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过程当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不一样客户端移植的问题。开发者须要使用神经网络框架(如 TensorFlow、PyTorch)进行建模,在云平台中进行训练。但在实际应用部署中,深度学习模型却很难利用到谷歌 TPU 等深度学习芯片的加速。
另外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部署和推理须要不一样的硬件需求。对于开发者来讲,将模型从云端迁移到手机上,总会面临大量繁杂的工做。统一的深度学习框架可让人们从这些工做中解放出来。基于此,华为的深度学习框架将为广大 AI 开发者的工做带来更多便利。
在今年六月的全球伙伴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提出了全面开放华为「芯-端-云」能力的愿景。华为的深度学习框架将占据其中什么样的位置?
如同谷歌、百度等科技公司同样,咱们能够看到,华为正但愿经过 AI 战略汇集更多开发者,并逐渐造成活跃的社区,发力打造以芯片为载体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完整开发者生态。
在将来,华为旗下全系列的产品将有可能具有统一的人工智能能力,让人们在作开发时可以实现一次开发、一次调优、一次部署,大大提高开发效率。
不过,众所周知,在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框架中,谷歌的 TensorFlow 和 Facebook 的 PyTorch 已经成为主流。华为提出的框架要想在开发者社区中占据一席之地,或许还须要不少努力。
普惠 AI 战略
在 2018 中国数博会上,华为云 BU 总裁郑叶来首次提出了「普惠 AI」概念。华为认为,AI 将在将来成为一种基本生产力,AI 并非一个简单的独立产品,更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在华为看来,AI 技术适用于大部分的经济活动。基于这种思考,华为提出了让普通人「用得好、用得起、用得安心」的普惠 AI 概念。
AI 是基础生产力,这个观点是华为经过自身的实践总结出的经验。AI 技术已深入地改变了华为的制造、物流和零售过程。
在郑叶来的介绍中,咱们能够得知:在制造方面,华为使用云边协调的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智能断定,将设备成品率提高到了 99.55%,与此对应的 AOI 检测员工做量则降低了 48%;在物流方面,AI 使得例外费用降低 30%,装箱率提高 15%,运做效率提高 10%;在零售方面,AI 使得线下实现智能防冲量,线上实现智能风控,助力 CBG(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销量几何智能变革,大大提高了零售安全。
能够看到,华为可以在近两年取得高速发展,设备销售价格愈来愈有竞争力,经营状况愈来愈好,除了注重科技研发外,在内部大力应用 AI 技术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如今,华为但愿这些 AI 技术可以帮助全部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AI 云芯片:众星云集的战场
做为 AI 云服务的重要部分,为深度神经网络任务专门加速的云端芯片,一直被认为是将来芯片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家科技公司都在加紧研发本身的 AI 云芯片。
谷歌是首个将专用云芯片大规模应用的公司,其自行研发的张量处理器(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于 2016 年 5 月首次面世,今天已发展至第三代,据称已在服务全球超过 10 亿用户。谷歌称,TPU 使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计算速度提升了 15-30 倍,而其能耗效率比现有相似技术的 CPU 和 GPU 提升了 30-80 倍。
谷歌 TPU
虽然 TPU 是一种专用集成电路,但它适用于神经网络框架 TensorFlow 下的大量程序,驱动了谷歌数据中心的许多重要应用,其中包括图像识别、翻译、搜索和游戏。
2018 年 2 月,谷歌云 TPU 宣布向外部用户开放,其价格约为每云 TPU 每小时 6.50 美圆。此举意味着这种曾支持围棋程序 AlphaGo 的强大芯片将很快成为各家科技公司开展人工智能业务的强大资源。
今年 7 月 4 日的百度 Create 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也发布了属于百度的云端 AI 芯片「昆仑」系列。百度的云芯片分为两个型号:训练芯片昆仑 818-300 和推理芯片 818-100。「昆仑」采用了三星 14nm 工艺,算力可达 260Tops、内存带宽 512 GB/s;功耗则为 100 瓦特,由几万个小核心构成。百度称,这是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 AI 芯片,也是目前为止业内设计算力最高的 AI 芯片。
除了经常使用深度学习算法等云端需求,百度的云芯片还能适配诸如天然语言处理、大规模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大规模推荐等具体终端场景的计算需求。
与其余科技巨头相比,着力发展通讯产品的华为在 AI 硬件上首先推出的是移动端芯片。2017 年 9 月,华为发布了世界首款手机 AI 芯片麒麟 970,其中搭载了来自寒武纪的神经网络处理单元 NPU。华为称,麒麟 970 在机器学习任务上与 CPU 相比,计算速度可提高 25 倍,能耗效率提升 50 倍。华为的多款手机,包括 Mate 10/Pro、荣耀 V10 都搭载了麒麟 970 芯片。
今年 8 月 31 日,华为发布了麒麟 980,成为了全球首款采用 7 纳米工艺的手机 AI 芯片,同时也引入了双核 NPU 设计。新款新品让手机的 AI 计算能力翻了一倍。
而据消息人士称,华为 10 月份即将发布的云端 AI 芯片,性能绝对不会比目前业界已有的其余芯片逊色。
华为在芯片和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目前已经发展了本身的公有云、产品平台,更有着大量搭载了 AI 芯片的终端设备。将来的云服务竞争可能会成为人工智能实力的比拼,华为但愿经过 AI 创建自身云服务的核心优点。
目前看来,有关「达芬奇计划」的更多细节会在 10 月的全联接大会上公布,让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