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准备(一)

1.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系统硬件基本组成(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1. 基本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 存储器:内部存储(速度高,容量小;用于临时存放程序,数据及中间结果)
  3. 外部存储(速度慢,容量大;用于长期保存程序和数据)
  4. CPU功能:程序控制(重要功能);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处理(根本的任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原码、反码、补码、移码

将整数化为原码时,整数除2,倒数余数即原码,正数首位为0,负=1;
将小数化为原码时,小数*2,结果<0时为0,>0时为1,从上往下数。

  1. 原码:负数=正数的最高位+1。
  2. 反码:【正数】反=正数,【负数】反=正数的反值。
  3. 补码:【正数】补=正数,【负数】补=正数的反码+1;±0的补码一致。
  4. 移码:【正数】移=最高位+1,【负数】移=反码+1(也就是补码)
    (机器字长为n,规定偏移量为2n-1)

1.3浮点表示法

  1. 二进制数N=2E*F,E为阶码,F为尾数,用阶码和位数表示的数为浮点数,这种表示数称为浮点表示法
    使用补码表示尾数时
    若M>0,M=0.1xxx,使得尾数限定在区间[0.5,1]
    若M<0,M=1.0xxx,使得尾数限定在区间[-1,-0.5]
  2. IEEE754:S为0时表示正数;2E用补码表示;b为尾数,长度为P,用原码表示。
  3. 浮点数加减
    对阶操作(小阶向后移动k位变大阶)
    尾数加减(去掉多余的尾数舍入处理)
    溢出判别(以阶码为准,阶码溢出则运算结果溢出)
    例:
    x=2010×0.11011011,y=2100×-0.10101100,浮点数均以补码表示,阶码采用双符号位,尾数采用单符号位。 求x+y。
    解:00011,1.00010101(10)

1.4校验码

  1. 奇偶校验码(只能检错)例:
  2. 海明码(检错加纠错)例:
  3.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模2运算)例:

1.5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

  1. 单处理系统;
  2. 并行处理与多处理系统;
  3. 分布式处理系统

1.6指令集的发展:

  1. 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增强原有指令的功能,大部分计算机
  2.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减少指令总数,简化指令功能降低硬件设计的复杂度

1.7指令控制方法:顺序方式、重叠方式、流水方式

1.8 RISC中的流水线技术:超流水线技术、超标量技术、超长指令字技术

1.9 Cache地址映像方法

  1. 直接映像—主存中的块只能存放在Cache存储器的相同块号中,地址变换简单但灵活性差;
  2. 全相联映像—主存的块调入Cache的位置不受限制,缺点是无法从主存块号中直接获得Cache的块号;
  3. 组相联映像—主存块放到哪个组是固定的,放到哪一行是灵活的。

1.10虚拟存储器:实际是一种逻辑存储器,实质是对物理存储设备进行逻辑化的处理,并将统一的逻辑视图呈现给用户。

1.11 RAID类型和特性(廉价冗余磁盘阵列P30页):快速、大容量、高可靠的外存子系统

1.12计算机与外设数据交换

  1. 直接程序控制:
    (1)无条件传送:随时接收CPU发来的输出数据/提供需要输入的数据;
    (2)程序查询方式:通过CPU查询外设的状态,判断外设是否准备好。
  2. 中断方式:CPU无需等待也不必查询I/O的状态,当I/O准备好后,发送请求信号通知CPU,CPU保存当前任务,完成与I/O数据交换后继续进程。
    中断处理方法:多中断信号线法、中断软件查询法、菊花链法、总线仲裁法、中断向量表法
  3.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在DMA传送数据期间,CPU不能使用总线,CPU仅在开始结束时处理。

1.13总线的分类

  1. 数据总线DB:双向传送数据信息(宽度决定交换数据的位数)
  2. 地址总线AB:单向传送CPU发出的地址信息,宽度决定CPU的最大寻址能力
  3. 控制总线CB:传送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

1.14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1. 可靠性:从开始运行到某时刻t这段时间内能正常运行的概率R(t)=e-入t
  2. 串联系统:可靠性:R=R1R2…RN
    失效率:入=入1+入2+…入N
  3. 并联系统:可靠性:R=1-(1-R1)(1-R2)……(1-RN)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1/入

1.15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方法:时钟频率;指令执行速度; 等效指令速度法;数据处理速率;核心程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