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应用与应用层协议html
本篇博文中的主要参考文献是《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分别是吴功宜老先生和吴英教授合著。这部教程是我研究生老师所推荐的网络必读科目,因为该教程讲解的基础知识详细,但内容颇多,达700多页。特将各章节主要内容总结,后续各章节将逐步更新,因为本人学识有限,仅总结的是做者本身认为重要的内容。算法
文章中的Why表示产生的背景,也就是说为何会产生该技术,What表示该技术是什么,How表示该技术是如何使用的。如下将用字母表示各问题。浏览器
应用层协议分为3种基本类型:基础设施类、网络应用类、网络管理类。缓存
基础设施类包括:服务器
支持Internet运行的全局基础设施类应用层协议——DNS(域名服务协议);支持各个网络系统运行的局部基础设施类应用层协议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网络
网络应用类包括:基于C/S工做模式与基于P2P工做模式的应用层协议。 并发
基于C/S工做模式的应用层协议包括:Telent(网络终端协议)、SMTP(电子邮件服务协议)、FTP(文件传输协 议)、HTTP(WEB服务协议)。spa
基于P2P工做模式的应用层协议包括:文件共享协议、即时通讯协议、流媒体协议、共享存储协议、协同工做协议。计算机网络
网络管理类:主要是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代理
下面咱们来看基础设施类中的Telent(网络终端协议):
Why:不一样型号计算机之间的差别性,就是异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联问题。
What:Telent引入NVT(网络虚拟终端)的概念,提供一种专门的键盘定义,用来屏蔽不一样计算机系统对键盘输入的差别性。
How:用户的实终端采用用户终端的格式和本体Telnet客户通讯;远程计算机采用主机系统格式与Telent服务器通讯。在Telent客 户进程与Telent服务器进程之间,经过NVT(网络虚拟终端)标准来进行通讯。以下图所示: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电子邮件系统分为邮件服务器端和邮件客户端。
邮件服务器端包括用来发邮件的SMTP服务器、用来接收邮件的POP3(邮局协议)、或IMAP(交互式邮件存取协议)服务器以及用来存储电子邮件的电子邮箱。
邮件客户端包括用户发送邮件的SMTP代理、用来接收邮件的POP3代理以及为用户提供管理界面的用户接口程序。
FTP(文件传输协议):
What:文件传输服务是由FTP应用程序提供,而FTP应用程序遵循的是TCP/IP中的FTP协议。它运行用户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 一 台计算机,并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How:首先创建控制链接,FTP控制链接的端口号为21;再创建数据链接,FTP数据链接的端口号是20。其次在FTP数据传输创建之 后, FTP客户就能够从FTP服务器下载或上传文件。
最后结束数据传输时,首先释放FTP数据链接,而后再释放FTP控制链接。以下图所示:
匿名FTP服务:
What:提供服务的人或机构在其FTP服务器的帐户上创建了一个公开帐户,并赋予该帐户访问公共目录的权限,以提供免费的服务。
How:用户访问匿名服务的FTP服务器,不须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若是输入的话,可用anonymous做为用户名,guest做密码。
Web应用:
支持Web服务的三个关键技术: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协议。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用来标识Web中的资源,便于用户查找。
HTML(超文本标注语言)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Why:在Internet中,必需要制定一种方法来标记能够提供给用户共享的每个文件或对象。
What:由三部分组成:协议类型、主机名、路径及文件名。
例如:HTTP://www.nanki.edu.cn/index.html
http:指出要使用的协议类型,www.nanki.edu.cn指出要访问的服务器的主机名,index.html指出要访问的主页的路径与文件名。
HTTP协议:
下面咱们来了解一下该协议的特性。
1) 无状态协议
Why:为了提升Web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What:服务器再接收到HTTP请求报文后,返回应答报文以后不保存有关Web浏览器的任何信息。即便是同一个Web浏览器在几秒钟以内两次访问同一个Web服务器,它也必须分别创建两次链接。
2) 非持续链接
What:若是客户须要向服务器发出多个服务请求报文,而服务器须要对每个请求报文进行应答,那么就须要为每个客户与服务 器的请求报文与应答报文创建一个TCP链接。
3) 持续链接
What:全部客户与服务器的请求报文与应答报文均可以经过一个TCP链接来完成
持续链接有两种工做方式:非流水线与流水线
非流水线方式的特色是:客户端只有在接收到前一个响应时才能发出新的请求,这时服务器每发送一个对象以后,要等待下一个请求的到来,链接处于空闲状态,浪费服务器的资源。
流水线方式:客户端在没有收到前一个响应时就可以发出新的请求,客户端请求像流水线做业般,连续地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能够连续地发送应答报文。
(CDN)内容分发网技术研究
Why:为了缓解Internet用户增长与网络服务等待时间增加的矛盾。
What:若是某个内容被不少用户关注,那就将它缓存在离用户最近的结点上;选择合适的缓存节点为用户提供服务。
(DNS)域名系统
Why:早期主机名到地址的映射是放到主机文件(hosts.txt)中,主机名到IP地址的解析须要将hosts.txt文件传送到各个主机来实现,这使得网络信息中心主机负载太重。
What:其是Internet中的主机按照必定的规则,用天然语言表示的名字,它与肯定的IP地址相对应。
1) 域名空间:定义一个包括全部可能出现的主机名字的域名空间。
2) 域名注册:保证每台主机域名的惟一性。
3) 域名解析:提供一种有效的域名与IP地址转换机制。
How:将主机名转换成IP地址,使得用户方便的访问各类Internet资源与服务。
区、域与域名服务器:
Why:例如设置管理nanki.edu.cn域的域名服务器最简单的方法是设置一个域名服务器,管理全部南开大学内部的域名。但这种集中管理的方法带来的是域名系统运行效率低下,不能知足服务质量的要求。
How:
1) 根据须要将一个域划分红不重叠的多个区。
2) 每一个区设置相应的权限域名服务器,用来保存该区内因此主机的域名与IP地址映射关系数据。区是域名服务器管辖的范围。
3) 区和区的域名服务器相互链接,构成支持整个域的域名服务器体系。
域名解析算法:
递归解析
What:在递归解析过程当中,若是本地域名服务器没有要解析的域名信息,那么本地服务器将接管向其余域名服务器请求解析的责任,再将最终结果返回给客户。
反复解析
What:本地域名服务器若是不能返回最终的解析结果,那么它只能返回它认为能够解析的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客户端解析程序就向下一个域名服务器发出解析请求,直至最终得到须要的解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