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的去中心化治理

微服务的去中心化治理

 

  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做用的深刻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皮亚杰称之为去中心化。架构

  当平台的决策者倡导建设API网关,全部外部服务和内部服务都由统一的API网关进行管理。在项目初期,中心化的API网关统一了全部API的入口,这看起来很规范,但从技术角度来看限制了API的多样化。随着业务的发展,API网关开始暴露问题,每一个用户请求通过机房时只要有服务之间的交互,则都会从API网关进行路由,服务上量之后,因为内部服务之间的交互都会叠加在API网关的调用上,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API网关的调用TPS,API网关很快就遇到了性能瓶颈。框架

  上面这个案例是典型的微服务的反模式,微服务倡导去中心化的治理,不推荐每一个微服务都使用相同的标准和技术来开发和使用服务。微服务

在微服务架构下能够使用C++开发一个服务,来对接Java开发的另一个服务,对于异构系统之间的交互标准,一般能够使用工具来补偿。开发者能够开发共用的工具,并分享给异构系统的开发者使用,来解决异构系统不一致的问题,例如:Thrift远程调用框架使用中间语言(IDL)来定义接口,中间语言是独立于任何语言的,并提供了工具来生成中间语言,以及在中间语言与具体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工具

  微服务架构倡导去中心化的服务管理和治理,尽可能不设置中心化的管理服务,最差也须要在中心化的管理服务宕机时有替代方案和设计。在支付平台服务化建设中,若是第1层SOA服务化采用Dubbo框架进行定制化,若是Dubbo服务化出现了大面积的崩溃,则服务化体系会切换到点对点的hessian远程调用,这被称为服务化降级,降级后点对点的hessian远程调用时没有中心化节点,总体上符合微服务的原理。性能

 原文连接spa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