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硬件抽象层(HAL)

 

出发点:保护厂商利益
 
         Android的硬件抽象层,简单来讲,就是 对Linux内核驱动程序的封装,向上提供接口,屏蔽低层的实现细节。也就是说,把对硬件的支持分红了两层,一层放在用户空间(User Space),一层放在内核空间(Kernel Space),其中,硬件抽象层运行在用户空间,而Linux内核驱动程序运行在内核空间。
        为何要这样安排呢?把硬件抽象层和内核驱动整合在一块儿放在内核空间不可行吗?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是能够的,然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把对硬件的支持逻辑都放在内核空间,可能会损害厂家的利益。咱们知道,Linux内核源代码版权遵循GNU License,而Android源代码版权遵循Apache License,前者在发布产品时,必须公布源代码,然后者无须发布源代码。若是把对硬件支持的全部代码都放在Linux驱动层,那就意味着发布时要公开驱动程序的源代码,而公开源代码就意味着把硬件的相关参数和实现都公开了,在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这对厂家来讲,损害是很是大的。所以,Android才会想到把对硬件的支持分红硬件抽象层和内核驱动层, 内核驱动层只提供简单的访问硬件逻辑,例如读写硬件寄存器的通道至于从硬件中读到了什么值或者写了什么值到硬件中的逻辑,都放在硬件抽象层中去了,这样就能够把商业秘密隐藏起来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分层的缘由,Android被踢出了Linux内核主线代码树中。你们想一想,Android放在内核空间的驱动程序对硬件的支持是不完整的,把Linux内核移植到别的机器上去时,因为缺少硬件抽象层的支持,硬件就彻底不能用了,这也是为何说Android是开放系统而不是开源系统的缘由。
 
设备驱动分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两部分:
  • 内核空间主要负责硬件访问逻辑(GPL)
  • 用户空间主要负责参数和访问流程控制(Apache License)
 
 
 
Android硬件驱动程序开发:与传统的Linux硬件驱动程序开发是同样的
Android硬件驱动程序验证
Android硬件抽象层模块开发
 
Android硬件访问服务开发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