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区域OSPF(理论详解)


前言

在OSPF单区域中,每台路由器都要收集其他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量也会不断增加

这样下去每台路由器的工作量会越来越大,乃至于性能下降,影响数据转发,不便于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OSPF协议可以将整个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这就像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过大,单方面管理很不方便,就会划分为不同的省份来管理

链路状态信息只在区域内部泛洪,区域之间传递的只是路由条目而非链路状态信息,因此大大减小了路由器的负担,有效的把拓扑变化控制在区域内,由此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


一、OSPF多区域

1.优点

在前言里说明了单区域OSPF的局限性和随之而来的多区域OSPF,现来总结一下其优点:

  • 提高了网络的扩展性,有利于组建更大规模的网络
  • 分区域后,各区域管各自的区域,效率更高,收敛速度更快

2.OSPF的三种通信量

  • 域内通信量:单个区域内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 域间通信量:不同区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 外部通信量:OSPF域内的路由器与OSPF区域外,或与另一个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3.OSPF的路由器类型

  1. DR:主路由(Area 0)
  2. BDR:备份路由
  3. ABR:区域边界路由(可理解为两省之间的高速关口)
  4. 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可理解为我国与邻国印度的边防关口)

4.区域类型

  1. 骨干区域:即传输区域,Area 0
  2. 非骨干区域 - 根据能够学习的路由种类来区分(即常规区域,除了Area 0 之外的其他所有许可范围内的区域)
    标准区域:即正常传输数据的区域
    末梢区域:禁用外部AS的信息进入,即禁用LSA 4,LSA 5类信息进入
    完全末梢区域:禁用外部AS信息和区域内的信息,即LSA 5 和LSA 3类信息进入
    非纯末梢区域:禁用非直连的外部AS信息进入,同时会产生LSA 7类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链路状态数据库

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动态路由协议,每台OSPF都会产生相关的LSA,并将这些LSA通告出去
路由器收到LSA后,会将它们存放在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中

1.组成

  • 每个路由器都创建了由每个接口、对应的相邻节点和接口速度组成的数据库
  • 链路状态数据库中每个条目称为LSA(链路状态通告),常见的有六种LSA类型

2.链路状态通告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路由器对路由条目的选择

路由器只把最优的路由条目添加到路由表

选择路由条目的依据:

  • 管理距离
  • 度量值

四、末梢区域和完全末梢区域

满足以下条件的区域

—只有一个默认路由作为其区域的出口
—区域不能作为虚链路的穿越区域
—Stub区域(末梢区域)里无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
—不是骨干区域Area 0

末梢区域

没有LSA4、5、7通告

完全末梢区域

除一条LSA3的默认路由通告外,没有LSA3、4、5、7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