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map的用法

map()函数
map()是 Python 内置的高阶函数,它接收一个函数 f 和一个 list,并经过把函数 f 依次做用在 list 的每一个元素上,获得一个新的 list 并返回。

一、当seq只有一个时,将函数func做用于这个seq的每一个元素上,并获得一个新的seq。 
例如,对于list [1, 2, 3, 4, 5, 6, 7, 8, 9]
若是但愿把list的每一个元素都做平方,就能够用map()函数:
所以,咱们只须要传入函数f(x)=x*x,就能够利用map()函数完成这个计算:
def f(x):
    return x*x
print map(f, [1, 2, 3, 4, 5, 6, 7, 8, 9])
输出结果:
[1, 4, 9, 10, 25, 36, 49, 64, 81]
注意:map()函数不改变原有的 list,而是返回一个新的 list。
  利用map()函数,能够把一个 list 转换为另外一个 list,只须要传入转换函数。
因为list包含的元素能够是任何类型,所以,map() 不单单能够处理只包含数值的 list,事实上它能够处理包含任意类型的 list,只要传入的函数f能够处理这种数据类型。
假设用户输入的英文名字不规范,没有按照首字母大写,后续字母小写的规则,请利用map()函数,把一个list(包含若干不规范的英文名字)变成一个包含规范英文名字的list:
输入:['adam', 'LISA', 'barT']
输出:['Adam', 'Lisa', 'Bart']
def format_name(s):
    s1=s[0:1].upper()+s[1:].lower();
    return s1;
print map(format_name, ['adam', 'LISA', 'barT'])
二、当seq多于一个时,map能够并行(注意是并行)地对每一个seq执行以下图所示的过程:
l2=map(lambda x,y:x**y,[1,2,3],[1,2,3])
for i in l2:
print(i)

l3=map(lambda x,y:(x**y,x+y),[1,2,3],[1,2,3])
for i in l3:
print(i)

python3中能够处理类表长度不一致的状况,但没法处理类型不一致的状况,
l4=map(lambda x,y:(x**y,x+y),[1,2,3],[1,2])
for i in l4:
print(i)

l4=map(lambda x,y:(x**y,x+y),[1,2,3],[1,2,'a'])
for i in l4:
print(i)

特殊用法,作类型转换:
l=map(int,'1234')
for i in l:
print(type(i))
print(i)
 
若是函数是 None,自动假定一个‘identity’函数,这时候就是模仿 zip()函数,
l=[1,2,3]
x=map(None,l)
print(x)
这时候 None 类型不是一个能够调用的对象。因此他无法返回值。

目的是将多个列表相同位置的元素归并到一个元组。如:css

>>> print map(None, [2,4,6],[3,2,1]) [(2, 3), (4, 2), (6, 1)]
可是在 python3中,返回是一个迭代器,因此它实际上是不可调用的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