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加而崛起,至2006年已成为五大支柱性产业的中坚力量。随着国家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但如何对该行业实施有效的税收征管,是当前税收征管工做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化工行业属于知识、技术、资源、资金密集的规模效益型行业,因为该行业保密措施强,加上税收管理员对化学反应比较陌生,于是对该行业征管力度相对较弱,存在偷、避、骗税的行为时有发生,评估风险较高。笔者在联动评估、服务性调研中,经过积累,总结概括出收入、成本中一般存在的涉税问题,以抛砖引玉,促进化工行业的税收征管,提高纳税听从度。
1、化工行业存在的主要涉税问题 针对化工行业的特色和特有的税收风险,收入的肯定、产品成本的核算两个方面主要具备如下行业特征的涉税问题。
(一)收入的肯定方面
一、实施“高进低出”避税、或“低价销售至帐外转售”的偷税行为。
转让订价避税早已不单纯是外资的避税手法,内资企业也因追求利润*5化的目的而采用该方法,评估中发现化工企业常常经过采起“高进低出”的关联销售,将利润转移处处于税收优惠期的关联企业或关联福利企业等避税,尤其甚者,少数企业表面上强调产品过时,或属试样品、低质品,实际上采用“低价销售优质品至帐外”,再从帐外实施现金销售,创建小金库,因为低价销售导致无增值额而致使企业每每进项大于销项,无增值税缴,一样,因为成本倒挂,企业经营亏损,天然也无企业所得税缴纳,此招可谓一举三得,在评估检查中尤应加以关注。
二、联产品、副产品销售不入帐。
化工行业产品是连续的,每一道工序可产生必定的联产品、副产品或中间产品,在销售主产品时,相关联产品和副产品也存在销售行为,但有些化工企业每每不在帐上反映,相关收入进小金库。评估中盘点某化工企业库存实有现金比帐面现金多出十几万,另有许多非主产品的现金收入收据,帐面其它业务收入却长期为零。
三、材料、成品包装物、废旧工程物资销售不入帐或挂往来,不申报纳税。
①化工行业原料包装通常为塑料桶、铁桶以及塑料包装袋等,生产部门领料后,每每将这些包装物直接做销售不入帐,不申报纳税;②产成品包装通常采用铁桶或塑料桶,包装成本高可回收,因此销售时采用收取包装物押金保证及时回收包装物的方式,对不能收回的包装物,少数企业不及时将相应的押金转做收入,不申报纳税。 ③因为化工设备的易腐蚀性,设备修理费用在制造费用中占至关大的份额,少数化工企业存在将修理替换的废旧工程物资直接销售不入帐。
四、研发产品直接销售不入帐,不申报纳税。
化工企业产品研发费用通常占销售收入的4%—5%左右,研发过程可分为小试阶段和中试阶段,通常小试过程当中的相关费用直接在管理费用中列支,中试阶段研发的产品基本属于合格产品,并且数量较大,评估发现部分企业将中试产品直接销售不入帐,相关成本在管理费用中列支,声称给客户试用,而帐面研发费用占收入比已超过10%。
五、人为控制收入、成本,调节不一样优惠期的利润以避税。
如某荧光剂生产企业获利能力较强,为了能“灵活”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达到推迟进入获利年度的目的,于年度终了时,采用少作销售,多转成本的手段,减小当期利润;再如个别化工企业为了增长税收优惠期利润,于年终决算时开出空头发票,虚增销售收入,次年初又用红字发票冲回弄虚做假,形成在优惠期内提早实现利润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安全
(二)产品成本核算
一、提早或多结转成本。
①因为化工企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部分企业生产出的未达标化工产品,不做退库或做半成品处理,而在之后的生产过程当中逐步消化,其原材料、辅料等在当期所有归集到当月产成品成本中,形成成本核算不真实,影响当期利润,从而减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②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当中会造成未彻底反应的回收料,材料的回收率根据工艺技术程度的不一样而不一样,企业每每不反映或不彻底反映回料的数量和成本。
③化工企业可能将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协产品、副产品直接销售不入帐,成本直接归集到成品中。
④企业每每将残次品、快过保质期的产品成本转嫁到其余产成品成本中去,从而提早结转成本。
另外,化工企业还存在经过半成品压库做报废或二次投入生产处理,以增长征税期成本,人为控制以减小利润,达到下降所得税收成本,或在免税期增长利润,减小应缴纳所得税,实现企业利润*5化。
二、资本性支出或递延性支出一次性进制造费用,增长成本。
①化工企业对卫生清洁要求较高,容易造成装修费用不按五年分摊,而一次性在制造费用中列支的现象。
②化工设备以组合型为主,一些化工企业购入主要部件后,通过自制部件、组装成型等工序造成成套化工设备,相关成本不归集到固定资产中去,而是直接在制造费用中列支,致使生产成本增长,相关的进项税金也未转出。
③设备技术改造和大修理不资本化,在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和大修理过程当中,有些设备延长了使用年限或增添了新的功能,一些企业为了核算和管理上的方便,直接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技术改造、大修理费用列入制造费用,与此相关的材料耗用,也未转出进项税额。
三、虚列成本,抵扣税金。 购进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用材料在成本中直接列支并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如:消防部门规定化工企业的泡沫灭火器中的泡沫应该按期更换,为了不这方面的消防安全投入,同时又要应付消防部门的检查,部分化工企业存在接受虚开泡沫发票的问题。 ide
2、化工行业主要评估方法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纳税评估中宜采用以下措施和方法,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关于肯定收入
一、对“高进低出”避税、或“低价销售至帐外转售”偷税行为可经过如下方法确认。
对比法。对比公司关联交易价格与非关联可比第三方的价格,便可知其是否按市场价格进行了公平交易,进而判断其是否存在经过转让订价避税。
协查法。据企业开具的发票,经过向对方税务机关发函协查,对诸如“销售中心”进行函调,则其自创虚有客户自动会浮出水面,不攻自破。
联系法。评估人员可直接与所谓的各大“销售中心”电话联系,向对方询问货物流、资金流、发票流等方面问题,也会因对方答不上来,或与企业法人说法不一而露陷,毕竟假的真不了。
查帐法。经过查阅企业帐面与销售中心的往来记录,便可发现公司与“销售中心”等临时客户每每一年,甚至几年才发生一笔业务。这反映出公司负责人经过第三方私下“交易”走货,实际存在贪污的嫌疑,创建第三方是为了避人耳目,以建小金库,抱有较大的侥幸心理。
询问法。可询问公司负责诸如“销售中心”的联络人员,每每一问三不知,没法说清虚有的销售中心真实状况,如一再追问,联络员会讨饶,或刚脆交待是老板让开的发票,具体状况要问老板。
二、产品、联产品、副产品销售不入帐。
对销售环节涉税问题,首先应将企业的帐面库存和实际库存进行核对,将保管帐簿与财务帐簿进行核对,看是否一致。其次要掌握化工企业产品工艺流程,核对生产流程记录(车间原始记录),入库单和出库单,对企业联产品和副产品的管理进行内控测试,审阅企业技术决定书和工艺规程,根据投入产出比,测算企业产品、联产品、副产品等的数量,并与企业帐面数据核对,确认是否存在帐外销售行为。
三、材料、产成品包装物、废旧工程物资销售不入帐,不申报纳税。 ①了解企业材料包装物处理方式,经过材料包装标准(公斤/袋或公斤/桶等)来测算包装物的数量;经过仓库或生产部门的记录台帐肯定包装物销售金额; ②审查其余应付款——押金明细帐,对长期挂帐的押金进行重点审核,必要时能够经过函证的方式进行核实。 ③审查工程部门或其余工程公司设备修理预决算记录,了解企业对废旧工程物资的处理方式,查实废旧工程物资销售金额。
四、研发产品直接销售不入帐,不申报纳税。 对研发部门领用的材料进行分析复核,向研发部门获取中试期间的相关台帐记录,肯定研发产品的数量及去向,同时对照财务处理状况,关注研发费用中红冲记录,肯定是不是企业研发产品销售收入直接冲减研发费用,而不计提税金。 同时,可对车间原始生产记录,对小批量投料生产业务进行测试,对费用类科目中涉及的样品费用进行分析,结合样品快递费用清单,与企业样品申报纳税资料核对,进一步确认企业的样品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五、人为控制收入、成本,调节不一样优惠期的利润以避税。 对企业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率进行分析性复核,并对其12月份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结转状况进行截止性测试,结合产成品入库单、出库单和销售合同核实交易的真实性,尤为关注红冲业务的真实性,必要时能够采用函证协查的方式进行核实。
(二)产品成本核算
一、提早或多结转成本。 分析月度间总成本率和单位成本率变化状况,获取并审查企业材料回收率和投入产出率指标,对照原材料和产成品明细帐,核对仓库原始入库和出库凭证,对入库的主产品和销售的主产品数量进行测试,审阅企业成本归集分配方法是否正确,以确认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尤为是对成本转嫁现象,评估人员须关注各类产品的期初单位成本,对期初单位成本明显偏低的状况要追溯缘由,查明成本转嫁期,从新进行正确的成本核算。对于存在的半成品压库做报废或二次投入生产处理问题,评估人员应重点检查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的领料入库和化验手续,正常的化工企业管理都比较严格,生产中每一环节的投料和产出都应有相应的化验单和入库批号(单)随行,这是化工行业的生产特色,也是企业对生产环节进行管理和考核的主要手段。
二、资本性支出或递延性支出一次性进制造费用,增长成本。 对制造费用——修理费进行分析性复核,审阅企业装修预决算书和修理部门领料凭证以及结算单据并进行测试,对涉及装修和配件维修等特定项目重点评估,肯定是否存在多列支成本或进项税金未转出现象。针对设备技术改造和大修理状况,评估人员可获取技术改造部门或修理部门技术改造方案和大修理预决算方案,了解企业技术改造和大修理实现的功能,对照相关税法规定,肯定是否资本化。
三、虚列成本,抵扣税金。 对原料供应环节涉税问题,可对入帐的原始凭证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把握“票、货、款”三方是否一致,另外应对企业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明细项目进行审核,看有无购进材料支接列支,或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成本中直接列支并抵扣税款的现象。具体可查阅材料入库单、领料单,向经办人核实状况;查阅与开票单位往来帐,必要时经过发函协查的方式进行确证。
税收,是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调节器,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法律愈发繁杂,税收调整愈发频繁,做为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税收命脉,迫切须要综合的税务管理能力,加入税务经理专修班,掌握税务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复议,拓宽税务处理软技能,成为优秀的财会人。
来源高顿网校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