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者/PingCode研发PV孙敬云
最近有客户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今的工具功能都大同小异,PingCode有什么特别之处?
1、首先,在产品的构建理念上PingCode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基础
假如企业有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员工们以一种资源的形式出如今那里,承担着机器作不了的工做。这种管理方式的理念是:全部管理者的工做,就是在员工身上汲取他们所须要的。这是从工业时代就已经成熟的管理方式,它把员工当成一种资源,而员工本身的定位就是”为老板打工“。
对于劳动密集行业来讲,这种方式经久不衰。由于这类员工的工做内容重复性高、易标准化,管理者能够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经过细致的考核标准和明确的赏罚条款简单直接的给予激励。
可是对于知识密集行业来讲,这种方式很难完成伟大的工做。
由于这类员工的工做一般是定制化的、具备必定创造性的,他们须要在一个小范围内保持公开透明、充分沟通。若是这时员工的脑子里都是”为老板打工“,那么他有一百种方式玩忽职守。这毫不是危言耸听,根据盖普勒的统计,每10名员工中有7名是”不敬业的“,他们要么自由散漫,要么主动出手破坏组织的努力成果。
那么这是员工的错吗?其实归根究竟是员工们没有”为本身作事“,他们缺乏参与感,缺乏在工做中的那一份”乐趣“。
若是细化到IT行业-研发领域,我认为应该弱化管理的”管“字,而更看重管理的”理“字。好比这样的一个管理模型:
一、研发的基础离不开工具的支撑,经过工具能够最大化的释放员工的双手,这对于效能的提高是很是明显的,好比经过DevOps工具链搭建CI/CD,它不只加速了部署过程,更是提供了另外一种研发场景的可能性。固然工具毫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不断的向前演进,带来新一代的效能革命。
二、基于相同的工具集,咱们能更容易的统一技术规范,好比编程规范、工程化方案、CI/CD、基础架构和文档标准等等。统一技术规范是为了标准化研发过程,由于标准化的行为更容易进行复制,从而产生规模化的经济效应。
三、有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企业就能够从新构建本身的研发工做流。工做流就像水流入管道同样,顺着定义好的规则从左到右的流动,咱们要尽早的发现管道中的瓶颈并予以解决,经过不断的改进让这条工做流愈来愈高效,可以提供更大的交付能力。
四、在必定的流程制度约束下,咱们能够成立不少跨职能团队,向他们赋能,容许他们自我管理,经过激活脑力工做者的创造力和内在动力,让他们”为本身作事“,享受工做中的”乐趣“,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五、组建高效能的敏捷团队不是目的,实现企业目标才是。所以在自组织团队之上要有一套目标引导机制,目标管理主要就两点:一是咱们的目标是什么;二是如何知道咱们向着目标前进。
经过上述的管理模型示例咱们能够发现,研发领域管理者的主要工做并非”鞭笞“着员工的干活,而是营造一个”双赢“的工做环境,将员工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让他们在必定的自由空间下发挥最大的价值。
那么PingCode的产品矩阵如何体现「研发领域的管理方式」?
-
很简单,PingCode自己就是工具集中重要的一个,同时PingCode还具备打通其余工具的能力(经过REST API和应用市场)。
-
经过PingCode Wiki能够沉淀企业内的技术规范和流程制度;
-
经过PingCode Plan、PingCode Agile和PingCode Testhub能够很是容易的搭建出一套标准化的研发工做流,打开即用;
-
经过PingCode Agile可让敏捷团队(Scrum和Kanban)规划本身的工做、显现真实进度、回顾和不断的改进本身;
-
经过PingCode Goals可让全部的项目有共同的目标,在更高的视野上及时了解企业目标的进展。
2、其次,与其看单独的功能点,不如连起来看PingCode的工做流
PingCode是根据场景来组织功能的,我先放一张场景图:
在一个健康的IT企业中,一个明智的决策一般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评估,而后才能成为各个研发部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中的各个关键角色要进行目标对齐,全部人的步调要保持一致。关于如何使用PingCode Goals进行目标管理?请参考:「国内首款OKR SaaS厂商,是如何落地研发目标管理的」
目标肯定后,一些关键工做项要有明确的落地计划
,这就须要经过PingCode Plan来进行规划。在PingCode Plan中经过路线图能够清晰看到全部工做的时间节点,这个阶段对应着”规模化敏捷“图中的”特性“节点。
紧接着,在PingCode Plan中,将这些工做项安排到不一样的敏捷团队的”待办工做事项“中,让这些自组织团队在必定的时间区间内安排开发工做:
进入每个敏捷团队的”待办工做事项“(PingCode Agile的需求列表)中,自组织团队就能够看到按优先级排序的各种需求。
敏捷团队会根据综合因素(一般包含:优先级、工做量、依赖关系、非功能性需求的比例等等)安排每一个开发周期的工做,他们在每一个开发周期结束时都会产出一个能够交付的程序增量。
随后咱们将全部的Scrum团队完成的服务进行集成,造成一个全局版本,部署到生产环境中,这个阶段对应着”规模化敏捷“图中的”PROD“节点。
最后,各部门、业务负责人在企业的目标同步会议上,经过PingCode Goals对目标的完成进度进行复盘,一个理想的复盘会议应该要基于必定的行为记录、数据分析进行后续决策。
最后,PingCode的功能比较全面,体验也更天然
由于PingCode的功能点很是多,我在这里只举几个例子:
在PingCode中,一个用户故事既承载着一个业务价值点,也是一个沟通的平台。在一个用户故事上能够看到很是多的信息,好比一些基本信息,包括:状态、负责人、关注人、开始结束时间、优先级、风险、故事点、需求来源、需求类型、发布版本、标签、描述、自定义字段等等;还有一些关联信息,包括:子任务、缺陷、关联工做项、关联测试用例、关联文档、关联附件等等;还有一些开发数据,包括:代码提交记录、评审记录、构建记录、部署记录等等;还有一些交互数据,包括:评论、卡片的活动记录、状态流转记录等等。可谓是一张卡片,全纬度的数据。
2.规划迭代(适用于Scrum团队开计划会议的时候,投大屏幕)
3.迭代回顾(适用于Scrum团队开回顾会议的时候,投大屏幕)
更多的功能点,我仍是建议各位读者们本身体验,我就不自卖自诩了。但愿经过这篇文章能够说明PingCode的特别之处,也但愿可以帮助您寻找到更合适的研发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