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谁还在和VMware同一条船?

去年十月份DellEMC670亿美圆的收购仍然在业内被人频频谈起,不过本着先看后说的态度一直没有发表评论,如今这场世纪收购已通过去差很少半年了,业内也有了很多的新变化,是时候坐下来来聊聊一下这场变革对业内,特别是对VMware公司的影响。docker

股价,人事变更数据库

咱们仍是先来看看股价吧,这是最直接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健康成长的标志。下图就是过去的七个月中VMware公司股价的变化。安全

      

wKiom1cbL07CvzFwAADJLCWXCuE534.png



       DellEMC的收购对VMware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情,从股价上看,VMware的股价从收购前的超过80美圆/股直线跳水到55美圆/股,差很少跌去了31%的股价。若是说此次差很少的腰斩是和收购相关,那么在今年一个月份的财报出炉后股价继续进一步下跌,却更加值得深刻分析一下了。
服务器

VMware 2015年的总收入为65.7亿美金,相比2014年增加了12%。净收入9.97亿美金,比2014年增加了14%。从不管从业绩上看,仍是从CEOCFO等高管的“获奖感言”上看,都挺不错的。可是股票依然在降低,甚至在公布业绩先后有10%左右的跌幅(要在天朝算快跌停了)。通常美国股市,发布良好业绩竟然还跌,每每用词儿是“没有达到分析师的预期”。网络

业绩不达预期,因此财报里说明要裁人800人。公司裁人很正常,为了调整战略方向,或者压低成本。不知道VMware本轮裁人是否是为了压低成本的考虑更多一些。随着其余虚拟化软件厂商的产品快速的跟上VMWARE的发展步伐,并提供成熟且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VMware的压力确定不小。去年还有VMware价格跳水的传言,不知是否属实。然而VMware新兴战略产品带来的收入,并没有法成为其主营收入的重要支撑,VMware断然不敢降价的,降价会对VMware业绩形成致命打击。但同时遭遇竞争对手的围攻,又不得不且战且退,适当降价以保住市场份额别快速流失,这种战略产品替代须要耗费的时间仍是有很大不肯定性的。估计VMware相关管理层会比较捉急。架构

除此以外,VMware的高管走的也有点频繁。20158月,VMware首席技术官本·法特希(BenFathi)离开公司,转而×××CloudFlare,这是一家主攻安全和Web应用程序交付市场的初创公司。201510月,云服务副总裁马修·洛奇(Mathew Lodge)离开VMware,跑到Weaveworks担任首席运营官(COO)一职。2016年1月份财报出来以后CFO还有COO的乔纳森.扎德威(Jonathan Chadwsick)辞去了职务,不知道算不算在刚才说的那800壮士之中;二月份高级副总裁马汀·卡萨多(Martin Casado)刚刚宣布离职;三月份总裁兼COO卡尔·艾斯奇巴赫(Carl Eschenbach)将离开公司。至于中国区就更别提了,传言由于大中华区业绩2015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同比猛降了20%致使总裁宋家瑜离职,下属高管也开始蠢蠢欲动,中层管理层到目前为止已经大换血,直接给代理商带来很大的不肯定性;中国区的售前团队流失也很是严重,大量技术和研发人员流向AWS、Nutanix以及容器类的创业公司,这一点和VMware总部发生的变故是一模一样的。运维

产品ide

这几年以来VMware已经逐步失去对虚拟化市场的垄断力。去年第四季度的财报营收展望就表示因为将来存在不肯定性,以及中国、俄罗斯和巴西市场的疲软,该公司得到的订单量表现低迷。这并非说VMware的市场占有率不高,而是说VMware对市场的控制力已经满满地被削弱了。企业采用Hyper-VXenServerKVM的脚步从未停歇。原来只有中小企业采用KVM,如今正蔓延到中端市场。即便是在初期被大量应用然后又长时间停滞不前的Hyper-V也再次吸引了市场的关注。VMware价格昂贵并且拒绝听取用户有关管理软件相关的问题已经玩不转了。随着客户愈来愈多地选择更便宜、更全能的“开源”产品(公有云)而不是专有产品(私有云),VMware的发展开始减慢。测试

VMware喊出的“软件定义一切”的口号并无任何问题,无需置疑。不过从虚拟化走向云,VMware并无跑的多快,不少地方甚至没有别人跑的快,不管软件定义存储的vSAN,仍是软件定义网络,以及云管理的能力构建上,VMware无一不是后来者。并非VMware技术基础差,而是云本就不属于他的这个领域。云最先起源于互联网,其标杆也是互联网厂商。传统企业的IT架构向云过渡,VMware跟其余IT厂商的起跑线是相同的(这跟虚拟化软件那种VMware提早起跑模式大不相同)。既然你们起跑线相同,谁能在云计算领域最终跑赢,彻底很差说了。VMware的员工也是人造的,智力还没到超人的程度。云计算

关因而否拥抱开源的问题,又是一个VMware极其战略纠结的问题。用个比较俗的比喻就是:既想去约X,又怕染上不治之症。不约吧,又浑身痒痒,最终约来了,却又很差好搞,只是跟人家聊聊天了事。

微软通过多年痛苦的纠结,彷佛在开源的问题上快想清楚了,但让微软把本身的产品所有开源,估计得像君士但丁大帝接受基督教洗礼同样-----在临终的那一刻。VMware的作法跟微软彷佛比较像,步调也差很少。开始加入OpenStack开源生态,推出支持OpenStack的版本。但涉及到属于本身的产品干货,宁肯免费,也不会开源,并且与OpenStack的结合的产品,其能力彷佛也不敢恭维。

本身产品的钱已经赚的不少,若是开源等同于原本本身吃独食,变成了让你们跟本身一块儿分肉,甚至只能喝点稀汤了。这个道理,给谁讲都比较合理,也能够理解VMware所抱金饭碗的心理。但问题是,彻底的开源开放的生态彷佛愈来愈多的被广大企业客户所接受,并做为自身IT(包括云计算在内)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企业客户逐步接纳开源生态的大方向与VMware产品闭源的核心战略的冲突才是VMware要面临的最大问题。今天的金饭碗,不表明明天还能讨到肉吃。

wKiom1cbL1CCxwF1AAN1W6WLtm4736.jpg
       OpenStack贡献排名上看,其实VMware贡献并很多,累计贡献排名前列。这至少代表VMware是看好OpenStack的(也没见VMware公开场合抨击OpenStack与生态趋势对着干),或者说,从战略上认为必须在OpenStack领域有足够技术积累及必须与OpenStack生态相结合。但在如何结合,并不至于伤害本身的问题上,彷佛无解。

其实一个企业作到天花板,要想再发展,按本山大叔的配方,脚离地,跳起来用头把天花板撞破,以后仍是会掉在地上。要想革命性的发展,只能从革本身的命开始。。。

生态圈

DellEMC的这场全球科技市场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将Dell从一家消费者产品供应商完全的转变为企业产品供应商,在IT行业的计算机存储、服务器、我的电脑、安全和企业软件方面Dell已经成为了最强大的企业,不过这也会使Dell与惠普、甲骨文或者IBM进行正面的竞争。

戴尔收购EMC交易将对联想和华为这两家中国科技公司带来必定的影响。当前,联想与EMC运营着一家合资公司,为中小型企业生产数据存储产品。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Kitty Fok)认为,受该交易影响,联想与EMC的合做很快将结束。此外,华为也将受到该交易的影响。当前,华为正在国内外市场拓展企业业务,日益成为戴尔和EMC的劲敌。而戴尔和EMC合并后将提供一系列普遍的存储产品,并造成规模经济。

不过影响最大的仍是Dell的孙子公司VMware。咱们都知道EMC的大部分价值被捆绑在了占有81%股权的世界上最重要的虚拟化技术供应商VMware身上。EMC自身具备约536亿美圆的市值,而它在VMware的股份就占有270亿美圆的市值。虽然DellEMCVMware三家公司都宣称VMware仍将做为一家公开的独立上市公司,彻底独立于DellEMC,不过显而易见,市场并不认为Dell真的会这么老老实实信守诺言,VMware的股价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对市场影响更大的VMware的合做伙伴更加并不这么认为。VMware的许多重要合做伙伴都是Dell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CiscoIBM、惠普和联想。国内市场也并不平静,据业内人士透露,已有很多X86服务器品牌准备全面和Citrix合做,依托于CitrixXenServer打造彻底属于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全部的服务器虚拟化产品等。这无疑是对VMware的一个重大打击。相信VMware后续与曙光的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放在过去,估计是没有任何可能的。不只仅是更多硬件厂商旗帜鲜明的站在了VMware的对立面,业内人士估计将来几个月,特别是Dell对EMC的正式收购完成以前后会有愈来愈多的厂商宣布采用非VMware品牌的软件,包括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超融合软件等等。以Cisco、惠普为表明的IT行业不会坐等VMware完全倒向Dell-EMC联盟的,好戏还在后面。

wKiom1cbL1GS8AbEAAFjIC5JpTo970.jpg
  对于Dell公司本身,对于上述三家公司都宣称VMware将独立运营的发言就更是有点言不禁衷了。前几天Dell刚刚宣布它本身旗下的桌面虚拟化软件平台vWorkspace中止开售vWorkspace前身是Dell2012年耗费24亿美金收购的QuestSoftware公司),到目前为止全部员工(包括中国区的销售团队员工)上周一并被裁减,究其缘由就是由于VMware有本身的桌面虚拟化产品Horizon。那么问题来了,Dell愿意壮士断腕去支持VMware的产品,你认为还会真的把VMware做为独立公司运营吗?

容器

wKiom1cbL1Ly1ib5AAIHKpq6MIo126.jpg
   把容器单独做为一个话题而没有放入《产品》章节是由于笔者认为容器对VMware的打击会比想象中的大,有多是致命的打击。

说实话,Docker算不上什么全新的技术,它基于LXCLinux Containers),使用AUFS,而这些都是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并被普遍应用了的技术。但运营PaaS服务的dotCloud公司将这些技术整合到一块儿这才发生了质的变化。dotCloud公司在2013年发布了初版的Docker,没想到自发布以来其发展速度之快超乎了不少人的想象,一路高歌猛进,dotCloud公司在201310月干脆连公司名字也改成了Docker Inc.

传统的交付源码或交付软件包的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软件运行期间所“依赖的环境”是没法控制、不能标准化的,IT人员经常须要耗费不少精力来解决由于“依赖的环境”而致使软件运行出现的各类问题。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开发者能够利用Docker打包本身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能够移植的容器中,而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能够实现虚拟化。

这种将软件与其“依赖的环境”打包在一块儿,以镜像的方式交付,让软件运行在“标准的环境”中的方式为软件开发和云计算平台之间创建了桥梁。同时与传统的 VM 相比,Docker更轻量,启动速度更快,单台硬件上能够同时跑成百上千个容器,因此很是适合在业务高峰期经过启动大量容器进行横向扩展,从这个意义上说,Docker知足的就是AWS交付的相似EC2 的云主机的市场需求。同时Docker 秒级建立/删除虚拟机及动态调整资源的能力,也很是契合云计算“实例水平扩展,资源动态调整”的要求。Docker颇有可能成为云计算的基石,将来将成为互联网应用开发领域最重要的平台级技术和标准。

有了标准化的运行环境,加上对CPU、内存、网络等动态资源的限制,Docker创造了一个轻量虚拟环境,传统虚拟机的绝大多数使用场景均可以被Docker所取代。此外Docker容器技术的直接虚拟化不只在技术方面使CPU利用率获得显著提高,还因80:20法则可在业务上更大程度发挥 CPU 利用率,而偏偏后者才真正体现了虚拟化之精髓!能够豪不夸张地说,Docker 是革命性的,它从新定义了软件开发、测试、交付和部署的流程。咱们交付的东西再也不只是代码、配置文件、数据库定义等,而是整个应用程序运行环境:“OS+各类中间件、类库+应用程序代码”。不管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仍是运维人员,只须要运行几条 docker run 就能够配置好开发环境,经过 Dockerfile 或者Docker Hub 与他人分享镜像,与其余服务集成,进行开发流程的自动化。

wKioL1cbMBrQGKcHAADaj05zweU853.png
        Docker这种变革一旦为IT人员所接受,可能都会对产业链带来很是巨大的冲击,尤为是对VMware会产生致命的打击。为何这么说呢?若是说Docker对整个Hypervisor虚拟化会产生颠覆性的效应还能理解,毕竟Docker能够不须要安装在虚拟机上,直接安装在物理机上也是能够运行的,因此有可能取代虚拟机,可是为何只是对VMware产生这么大的冲击呢?

实际上Docker技术的底层目前为止都是基于KVM平台,如咱们上文所述,Docker的就是产生于LXCLinux Containers),使用AUFS的一种技术,而KVM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虚拟机,从Linux-2.6.20开始被包含在Linux内核中,换句话说,KVM就是Linux内核中的一部分。因此Docker采用KVM做为底层是那么的天然。从目前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基本上绝大部分的Docker技术都是基于KVM平台的。除了由于开发平台的缘由Docker还不能彻底取代虚拟机,另外,单个操做系统有可能引发影响全部相关实例的单点事故。好比,恶意软件或者主机操做系统崩溃可能禁用或者影响全部容器。此外,容器易于迁移,可是只能被迁移到具备兼容操做系统内核的其余服务器当中,这样会无形中减小迁移选择。总而言之,Docker和虚拟机在将来一段时间必定是共存的关系而非取代的关系。

既然传统的虚拟技术还不会被取代,Docker或者说容器技术和虚拟机也并不是简单的取舍关系。那么对VMware公司来讲按理说也不该个坏消息,更况且VMware据说也在开发本身的容器技术,为何说对VMware却冲击最大呢?其实答案就包含在上述论点中了:既然将来的应用交付平台只须要采用Docker+KVM便可,因此,和vSphere还有什么关系么?至于VMware本身的容器解决方案vIC(整合了vSphere的容器技术)和Photon平台,怎么看上去都是怪怪的,很有点左右手互搏的样子。对一个颠覆本身的新技术VMware是不可能真心去拥抱它的,可是又不能不去作作样子,这正是VMware公司的两难之处,这和前文所述VMware对待云计算的发展和OpenStack的态度是一模一样的。

 VMware和云、Docker、生态链的关系就像这个友谊的小船,会不会说翻就翻呢?只能让时间来回答了。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