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讲,热更新通常是指手机里的app有小规模更新,以直接打补丁的形式更新。
相对应的,另外一种更新方式就是下载新的安装包,从新安装。
因此热更新在手游里头是比较常见的,毕竟游戏应用个个都几百兆起步。css
按上面那个说法,Web应该是不存在热更新的。
由于网页的架构是B/S,即 浏览器+服务器 , 它不像手机app同样是 C/S 客户端+服务器
因此在网页这一块是没法推送补丁让浏览器去更新的。html
网上大多数前端热更新讲的都是热加载 hot-loader 或者是模块热更替 HMR前端
因此大概流程就以下:vue
"scripts": {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start": "webpack",
"server": "webpack-dev-server --open",
"server-hot": "webpack-dev-server --hot"
},复制代码
// 本地开发服务器
devServer: {
// 本地服务器加载资源所在路径
contentBase: "./public",
// true 表示全部跳转都是index.html
historyApiFallback: true,
// 当源文件修改时,自动刷新页面
inline: true,
// 端口号,若不设置,默认为8080
port: 3000,
},复制代码
因此咱们在webpack-demo
目录下,运行npm run server
就等于运行了webpack-dev-server --open
webpack-dev-server
可是咱们配置项没有配置启用HMR$ npm run server
是我执行的命令,根据package.json 配置文件这个命令等同于webpack-dev-server --open
下面那些输出语句,一些是webpack-dev-server
启用状态,还有webpack
的打包文件的打包过程node
module.exports = {
// 入口文件
entry: __dirname + "/app/main.js",
// 输入文件
output: {
// 输出路径
path: __dirname + "/public",
// 输出文件名
filename: "bundle.js"
},复制代码
/app/main.js
文件// ES6导入模块的语法,因此入口文件跟下面两个文件有关联
import hello from "./hello";
import "./main.css";
// 简单的DOM操做
document.querySelector("#root").appendChild(hello());复制代码
/app/hello.js
文件import style from "./style.css";
// 下面这个是CommonJS的文件导入,由于node.js自己是支持CommonJS的
let test = require("./test.json");
// 这个是CommonJS的模块导出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 {
let hello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hello.textContent = test.hhh;
// 这里的hello这个元素的class的取值是来自上面导入"./style.css"文件,这涉及到CSS模块
hello.className = style.hello;
return hello;
};复制代码
/app/main.css
文件body{
color: blue;
font-size: 64px;
}复制代码
/app/style.css
文件.hello{
color: red;
}复制代码
/app/test.json
文件{
"hhh":"this a message from .json"
}复制代码
哦,还有index.html
文件webpack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webpack demo</title>
</head>
<body>
<div id="root">
</div>
<script src="bundle.js"></script>
</body>
</html>复制代码
这样应该很清晰了吧
首先入口文件main.js
引入了hello.js
和main.css
而后hello.js
又引入了style.css
和test.json
因此上面这些与入口文件有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的文件都会经过webpack去打包,输出为一个bundle.js
而index.html
是引用了bundle.js
文件的,因此就出现了这个效果。git
main.css
文件body{
color: blue;
/* font-size: 64px; */
}
你会看到终端webpack在从新打包,打包完后浏览器自动刷新了页面,而后字体变成默认大小复制代码
$ npm run server-hot
main.css
文件,咱们会发现字体大小变了,但是浏览器并无刷新,并且发现改一次就多一个js文件,页面只是局部刷新style.css
这个文件,它的结果是会从新加载页面,为何呢?由于style.css
这里头用到了CSS模块的东西,因此没办法说直接打个补丁就能搞定。热加载这个东西,首要就是靠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的通讯,有了通讯才能通知浏览器何时去刷新,而刷新又分全局和局部,这个要看服务端改了哪些代码文件,而这些文件若是能够局部刷新就局部刷新,不行的话就只能从新加载页面了。github
前端开发热更新原理解读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