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真相:巨头围猎,一地鸡毛 | 锌式

文/刘奕琦vue

编辑/罗传达web




电影《楚门的世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You were real. That's what made you so good to watch.(你是真实的,因此你们才这么爱看你)微信


这句话套在vlog身上再合适不过。在网络上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拿起相机,记录真实生活的点滴。他们被称做Vlogger,这样的视频被称做Vlog。网络


《楚门的世界》剧照 图片来源于电影截图工具


一段自说自话,一场厨艺展示、一次旅行游玩均可以被打上vlog的标记。它是缘于YouTube的舶来品,像是一个摸不清形状的小怪物,冒失地闯入国内市场,引起巨头围猎。网站


4月25日,抖音宣布放开15秒的时长限制,用户最多可上传1分钟视频,时长大于30秒的原创Vlog,便可参与“Vlog十亿流量扶持计划”。同一天,百度旗下的好看视频也传出把Vlog做为2019年发展重点的消息。url


引起vlog风潮的女星欧阳娜娜 图片来源于网络spa


抖音和百度并不是第一波跟风“Vlog”的大平台。此前,微博、B站、小影、vue各大视频平台、剪辑App都已强势出击,争抢一席之地。Vlogger数量也在日益攀升。.net


但做为舶来品的Vlog,在国内定义依然模糊,受众分散小众,其市场影响力水花大、雨点小。它既不像公众号有刷爆全网的爆文、也不像抖音有千万级别点击率的视频。3d


它的定义,它的边界,它的将来,就像楚门挥手告别时身后的那堵白墙,充满了未知又使人忐忑的风景。


Vlogger没有边界


国内Vlog最大的特色,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愈来愈没有边界。它由一开始的PGC,转向现在的UGC,优点内容淹没于海量的信息之中,愈发难以脱颖而出。


B站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4月到2019年2月,B站有30多万人上传了超过100万个Vlog视频。Vlogger五花八门,并无年龄和地域等限制。


维斯出生于1999年,是美国奥本大学的大一新生,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Bilibili(如下简称B站)up主(在视频网站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常常上传本身的Vlog做品。


生活中的维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和明星、网红相比,Vlogger更亲近天然,弱化包装。“Vlogger不像是一个须要被追随的人,更像你的一个邻居”,维斯告诉锌财经。


记录平常生活、拍外国同窗看国产视频的反应、分享本身的rap音乐内容……入驻B站的一年多时间,他的我的主页累计了188条视频和1.6万的粉丝。


和维斯造成鲜明对比的是,B站另外一个Vloger结巴老爹,今年62岁了。他在拍Vlog,这改变了他的退休生活。做为美食up主,开拍半年不到,粉丝达22.2万。


结巴老爹的视频 图片来源于B站截图


结巴老爹的Vlog主要由其儿子林勇拍摄。“忙了一生,退休这事让我爸很焦虑。”老爹的儿子林勇告诉锌财经,一开始拍视频是为了填补父亲的空闲时光。


结巴老爹以吃播为主,参杂着一些买菜、煮饭等平常活动。在部分人眼里,Vlog仅仅是平常,老爹并不能彻底被称做是Vlogger。


现在,在Vlogger活跃度最大的B站,依然没有将Vlog单独分区,立下明确的定义。萌宠区、摄影区、生活区...Vlog能够活跃在B站的任何版块,平常分享+固定主题也成了大部分up主的视频结构。


除了普通人,单集片酬过万的明星们也逐渐下场露脸,大方得公开本身的平常生活。


“Vlog小公主”欧阳娜娜的留学Vlog,流量高达千万,原先辍学、演技差等黑点也随着人气的飙升逐渐抹平,吸引了一众粉丝蹲点等更。林允、宋祖儿、吴磊等明星,竹子、西门大嫂、Susan等网络红人也在平台或工做室的推进下,纷至沓来。


各知名vlogger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他们拍什么,有人有10个字总结:生活的诗意和一地鸡毛。


Vlog没有定义


孙东山被认为是“中国Vlog第一人”。和大部分Vlogger相比,孙东山的平常丰富又吸睛。他的视频在国内平台已经高达上百万的浏览量,现在也是微博Vlog超话主持人。


孙东山告诉锌财经,即使是站在国内Vlog生态链顶端,他依然对将来充满了担心。


YouTube的vlog教父Casey Neistat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什么样的视频才被称做是Vlog?他曾为此搜寻了国外图书馆的学术论文,依然没找到一个明肯定义。


“国外你们不会有定义上的困扰,一看就能区分,国内,在素材上更加五花八门。”


在他眼里,国外的Vlog发展路径是从工具性转为娱乐性。对比之下,“国内的发展不太同样,就像被打了一针激素,直奔娱乐化。


Vlog在2018年才开始逐渐被国内受众接受,但因为平台的强势追赶,流量体横插参与、全民狂追风口,这条路现在已经变得异常拥挤。


“不少人都铆头想进入这个行业,但说实话,行业爆炸也炸死了不少优质的Vlogger。


明星入驻了,纯素人也进来了,专心作内容的Vlogger们即便有先前的积累,也几乎看不到熬出头的但愿。


2018 年微博举行V影响力峰会,宣布大力推进Vlog发展,自那以后,孙东山身边退圈的Vlog主变多了。


微博V影响力峰会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Vlog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除非你是特殊职业,否则怎么特殊得起来?这场自上而下的狂欢,让真正置身行业的创做者处境尴尬又心存不甘。


拍Vlog难吗?你举个手机,蓬头垢脸躺在床上就能拍。简单吗?和刻意设定剧本的视频不一样,Vlog的亮点源于生活中的灵光闪现,优质内容少之又少。


各大平台上的Vlog也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搜索“留学生一天”、“xxx水果”、“渔民赶海”等关键词,就会出现一大批相互模仿、内容雷同的视频。


周媛是小红书Vlogger,天天早上起来会拍一下穿搭,一周集合出个穿搭Vlog;每次旅游也会带上自拍杆,开车路上、旅行路上用手机拍下旅行的低幸福点滴。


锌财经在小红书搜索“Vlog”,有5.5万个笔记。Vlog成为小红书流量的重要载体,但雷同度至关高,至关一部分是穿搭和出行的Vlog。


社交网站上的vlog制做攻略 图片来源于小红书


和短视频或图文不一样,Vlog的时长更久,意味着内容创做者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像抖音若是有素材,一天拍好几个都没问题,但要日更Vlog几乎没几人能作到。”孙东山告诉锌财经。


Vlogger井越认为,Vlog 不像其它类型视频同样能被量产。它自己的核心是个体性,好的个体性是不能是被量产的。这是壁垒,也是难点。


问钱,没有答案


有关钱的问题,锌财经获得了三个不一样态度的答案。


面对资本和平台日趋疯狂,维斯和结巴老爹等非主流流量的Vloger告诉锌财经,“收入还行”,而顶层流量主,如孙东山则充满担心表示“变现难”。


Vlog在中国经世不久,就获得了资本和平台的强势助推。


各大平台的vlog争夺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深耕Vlog的B站是少数腾讯、阿里两头亲的平台。2018年10月,B站和腾讯控股联合宣布,腾讯控股将对B站进行共3.176亿美圆现金的投资,增持股份至约12%。今年2月,阿里巴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报告,宣布经过全资子公司淘宝中国正式入股。


腾讯更是自我投入。微视以后,去年11 月初上线的 Yoo 视频打出用 Vlog 和 Vstory 完成「短视频消费升级」的旗号,Yoo 延续了腾讯在视频内容上的一向风格:


分级制补贴,评级越高,创做者拿钱越多。


在B站,状况也差很少。维斯告诉锌财经,原创up主在B站只要累积1千粉丝或者10万总播放量,就能申请激励计划,得到流量收益。


抖音宣布以「十亿流量扶持」入局 Vlog 赛道,但明眼人都知道,这种扶持并不能持久。


孙东山一站见血指出,“我我的不同意将拍Vlog变成惟一的主业。除非有其余的资金渠道。” 


现在Vlogger的营收依然止于平台流量分红和广告,商业模式并不清晰,投入和产出并不成正比。“不说赚钱,加上人力物力,不少人都算是赔钱拍Vlog”,孙东山有些无奈。


vlog的视频器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认识一个作母婴公众号的,她去年看vlog发展势头挺好,以为是个风口就赶忙开作,如今作了半年,又跑回去作母婴了。”


孙东山身边,这样的朋友并不在少数。“你们不是否是没能力。专业Vlog要买设备、搞灯光、作剪辑,投入大、弯路多、变现也慢,因而来来回回一批又一批。


维斯的状况也差很少。推一个Vlog,平均会花费维斯8个小时,包括构思内容素材、请同窗帮忙拍摄、剪辑配乐等。“身边有不少同窗也想拍Vlog,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几乎没有,”他说。


除此以外,Vlog基调起伏不大,几乎不多能像抖音视频那样迅速窜火,难出爆款内容。“旅游类的Vlog能给观众带来比较好的观感,但须要千元乃至万元的出行成本”,孙东山说道。


投入大,产出少,Vlogger正在逃离。


剑指何处?


将一个Vlog拆分,会获得三个明确的组合对象,分别是Vlogger、平台和受众。


在文字时代往视频时代转移时,流量体的内容门槛儿变得愈来愈低。只要有拍摄窗口,不管是谁都有机会在互联网世界占据一席之地。


在国外,它的核心是优质内容,拉高了进入者的门槛儿,和一些只注重搞笑的流量视频相比,Vlog更具备主题性,更注重拍摄者的观点表达。


而在国内,目前国内Vlog依然鱼目混杂、内容好坏参半。反观国外的市场,有一技之长、能稳定输出内容或具备我的特点的Vlogger已经占据了主要流量,造成了稳定的市场结构。


《2018年中国短视频营销市场研究报告》

图片来源于艾瑞咨询 


据林勇介绍,B站一些up主能迅速蹿火,不是其内容有多好,主要缘由仍是平台推荐。林勇说:“以前老爹的视频流量一直很低,能够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通过一次平台推荐,数据立马有了飞速提高。”


而竹子、冬瓜、井越等头部Vlogger之因此成功,要么背后有助推、要么原先自带流量入场。因为缺乏突破的可能性,淹没在内容池里的Vlogger看不到方向和将来。


资本的好为人先,也提早搅浑了市场。


B站之因此能成为Vlog的汇集地,由于以前的外网搬运视频积累了大量的年轻观众和留学生群体,这部分人和Vlog参与者的人群画像较为一致。


B站以外,百度、抖音、腾讯等都在加速入场。一种声音认为,一方面正是大平台看到了Vlog“带货神器”的商业基因;更重要的是——随着短视频下半场的到来,Vlog将有可能成为流量和用户的活跃度的解药。


但Vlogger的受众群体分散、小众,在流量上也比较难给广告商家一个好看的数据成绩单。到后来,平台方用力虽猛,但打一枪、放一炮,并无真正掀起市场大动静。


科技进步提供了愈来愈多的表达载体,在每一次变更的当下,咱们每每首先“尝试”,而后才是思考。


对Vlogger而言,高投入下的商业运营该如何摸清方向?若是vlogger活很差,失去内容支撑的平台方还能打鸡血多久?到最后,Vlog,这个巨头围猎之下的风口能飞多高?


 Vlog自言自语:我已经晕车,找不到方向。


(应采访者要求,林勇为化名)



活动



欢迎加入咱们的行业群,公众号后台回复" 加入"便可



本帐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帐号


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凤凰新闻/百家/搜狐新闻/一点资讯/雪球创投时报等50多家媒体入驻帐号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全部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源代码社区(ydmsq666)。
若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块儿分享。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