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说 是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在必定的局部范围内创建的局域网。这种定义涵盖了诸如IEEE802.11系列、Bluetooth等各类类型的无线网络技术。狭义说是采用了IEEE802.11系列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局域网算法
站(STA) 指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是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单元。也称移动主机(MH,Mobile Host)。数据库
无线介质网络
无线接入点AP(基站)分布式
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是无线局域网的重要组成单元,除了具有站的基本功能外,能够为其它站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的设备。它的基本功能有:性能
基本服务集BSS加密
无线局域网的最小构件是基本服务集BSS(Basic Service Set)blog
一个BSS通常包括一个无线接入点和若干个无线终端组成io
全部终端在BSS内部能够直接通讯,但若要和本BSS外的其它终端通讯则必须通过本BSS的基站(接入点AP)原理
一个BSS所覆盖的地理范围称为一个基本服务区BSA,BSA一般在100M之内扩展
分布式系统DS
分布式系统DS(Distribution System)是用来链接不一样的基本服务区BSA(Basic Service Area)的,能够是有线网络(例如采用IEEE 802.3协议的局域网),也能够是可经过AP间的无线通讯构成的无线网络。
扩展服务集ESS
无中心分布式的结构
无中心分布式结构是一种以自发方式构成的网络,是独立的BSS工做模式,简称为IBSS工做模式。在IBSS中,至少拥有两个站,任意站之间可直接通讯而无需AP转接但要求每一个结点必须处于一个或多个其它结点的通讯范围内
有中心集中控制式结构
有中心集中控制式结构中,一个BSS至少包含一个AP。
在上图中,ESS还可经过叫作门桥(portal)为无线用户提供到非802.11无线局域网(例如,到有线链接的因特网)的接入。门桥的做用就至关于一个网桥。
IEEE802.11在物理层定义两种传输方式,即无线电射频方式和红外线方式,其数据传输速率分别是1Mbps和2Mbps,其中无线电射频方式又分为
IEEE 802.11b技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又被称为Wi-Fi技术。2.4GHz ISM频段,此频段主要是开放给工业、科学、医学三个主要机构使用,属于Free License,无需受权许可。
IEEE 802.11a工做在5GHz的免受权国家信息设施UNII频段。须要注意的是,不一样国家和地区的UNII频段范围并不彻底同样
IEEE 802.11g标准解决应用普遍的IEEE802.11b标准数据传输速率低问题,兼容IEEE 802.11b标准,虽然它们采用了不一样的信号调制方法(它使用正交频分复用的多载波信号调制技术OFDM),但它们能够直接与其数据通讯。
IEEE802.11n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基本目标是在兼容已有的IEEE802.11系列协议的前提下,提供与主流高速以太网技术同一水平的带宽、QoS等性能。
剩下的字段看具体的帧类型决定
管理帧是用于建立,维持终止站与接入点之间的链接,也被用于肯定是否采用加密,传输网络名称SSID或者ESSID,支持哪一种传输速率,以及采用的数据数据库。
在咱们手机和电脑上的扫描其实是一个站发现可用的网络以及相关配置信息的过程,当扫描到一个临近的接入点事,管理帧会被用于提供必要的信息。
控制帧和帧确认被用于流量控制方式。帧确认有助于发送方知道哪些帧已正确接收。
802.11网络有支持可选的请求发送/明确发送(RTS/CTS),当启用RTS/CTS机制的时候,一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以前,先发送一个RTS帧,若是对方愿意接收额外的流量时,就会响应一个CTS帧,而后发送站就会开启一个时间窗口(在CTS帧中标识),用于向确认接收站发送数据帧。RTS/CTS交换有助于解决隐藏终端问题。
在无线媒体中,因为多径传播的缘由,信号强度的减小按照距离的指数规律变化。只有在发射机必定距离范围内的用户才可以侦听到信道上的载波。这种依赖位置的载波侦听会在协议中产生下列现象:
所谓隐藏终端问题,指因为地理障碍的影响,使网络中某些站接收不到其它站发射的信号,从而没法通讯。
隐藏终端位于准备接收的站点范围以内,而在发送站点的范围以外。如图,对于A来讲C就是隐藏终端,当A想B发送数据的时候,C未能侦测到,也向B发送数据,那样就会发生碰撞。
暴露终端在发射站点的范围以内但在接收站点的范围以外
B 向 A 发送数据,而C又想和D通讯。C检测到媒体上有信号,因而就不敢向D发送数据。若是这时不是B向A发送数据而是A向B发送数据,则当C向D发送数据时就会干扰B接收A发来的数据。
其实 B 向 A 送数据并不影响C向D发送数据这就是暴露站问题
阀值: 通常状况下,AP会提供一个称为分组大小阀值得配置选项,超过这个阀值的帧会致使要给RST帧先于数据帧发送,若是将RTS阀值设置很大,能够禁用RTS/CTS
为了解决帧交付出错问题,802.11采用了重传/确认机制,对于单播帧和一组帧,会对其进行确认,而组播和广播帧则没有确认,防止出现ACK爆炸问题
数据帧顾名思义就是携带数据的帧,802.11n支持帧分片和帧聚合。
帧分片:当使用帧分片的时候每个分片都有本身的MAC头部和尾部CRC,独立于其余分片处理。顺序控制字段包含一个分片号(4位)和一个序列号(16位),一个帧的全部分片都是同一个序列号值,每一个相邻的分片的分片号只差为1,最多只能分15个分片,最后一个分片将相对应的位设置了0
帧聚合:
聚合的MAC服务数据单元(A-MSDU)
A-MSDU使用一个FCS聚合多个帧
聚合的MAC协议数据单元(A-MPDU)
A-MPDU在聚合每个802.11帧之间使用一个4字节的分隔符,每个子帧拥有本身的FCS,并可使用ACK确认。
802.11标准采用了三种方法控制共享的无线介质:
HCF被归入了802.11规范,在802.11e中支持QoS它也被用于802.11n
在802.11的MAC层中分为了两个字层:PCF和DCF
DCF子层在每个结点使用CSMA机制的分布式接入算法,让各个站经过争用信道来获取发送权。所以 DCF 向上提供争用服务。802.11协议规定,全部的实现都必须有DCF功能。
CSMA/CA 协议的原理
虚拟载波监听让源站把它要占用的信道时间(包括目的站发回确认帧所需时间)写入到所发送的数据帧中,(即在首部中的“持续时间”字段中写入须要占用信道时间,一直到目的站把帧确认完为止),以便使其余全部的站在这一段时间都不要发送数据 。
“虚拟载波监听”的意思是其余各站并无监听信道,而是因为这些站都知道了源站正在用信道才不发送数据。这种好像是其余站都监听了信道。
NAV被用与估计介质传输时间当前帧所需的时间,以及尝试下一次传输以前须要等待的时间,当一个站侦听到一个持续时间大于本身的NAV时,它将本身的NAV更新为这个值。
当本地的NAV不为0时,介质被认为是繁忙的,在收到一个ACK后,本地NAV复位为0
每个802.11PHY规范需提供一种评估信道是否空闲的功能,基于能量和波形识别,这称为空闲信道评估(CCA),用于了解介质是否繁忙的物理载波监听功能,常与NAV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