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ables学习笔记

iptables传输数据包的过程
① 当一个数据包进入网卡时,它首先进入PREROUTING链,内核根据数据包目的IP判断是否须要转送出去。 
② 若是数据包就是进入本机的,它就会沿着图向下移动,到达INPUT链。数据包到了INPUT链后,任何进程都会收到它。本机上运行的程序能够发送数据包,这些数据包会通过OUTPUT链处理,而后到达POSTROUTING链输出。 
③ 若是数据包是要转发出去的,且内核容许转发,数据包就会如图所示向右移动,通过FORWARD链,而后到达POSTROUTING链输出。网络

1. 表:
   mangle: 拆开报文,改变包的(TOS/TTL/MARK)标志位。建议不加任何过滤,也只是建议哈。
   nat: 用于转换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流的第一个包会进行匹配,后面的包会作按第一个包同样处理。包括DNAT/SNAT/MASQUERADE。
   filter: 用于过滤,对包的抉择ACCEPT或者DROP。
   raw:状态追踪,列外放行。
规则表之间的优先顺序:
Raw——mangle——nat——filtertcp

2. 链:
   PREROUTING: 全部进入的包最早进入的链
   POSTROUTING: 全部发送包最后经过的链
   INPUT: 进入本地的链,过滤全部目的地址是本机地址的数据包
   OUTPUT: 本地发送出去的链,过滤源地址是本机地址的数据包
   FORWARD: 转发的链,不进入本地ui

   一般有三种状态:
   a) 进入本地的包:NETWORK-->(mangle)PREROUTING-->(nat)PREROUTING-->-->(mangle)INPUT-->(filter)INPUT-->
   b) 从本地发出的包:-->(mangle)OUTPUT-->(nat)OUTPUT-->(filter)OUTPUT-->(mangle)POSTROUTING-->(nat)POSTROUTING-->NETWORK
   c) 路由的包:NETWORK-->(mangle)PREROUTING-->(nat)PREROUTING-->-->(mangle)FORWARD-->(filter)FORWARD-->(mangle)POSTROUTING-->(nat)POSTROUTING-->NETWORK代理

filter表——三个链:INPUT、FORWARD、OUTPUT
Nat表——三个链:PREROUTING、POSTROUTING、OUTPUT
Mangle表——五个链:PREROUTING、POSTROUTING、INPUT、OUTPUT、FORWARD
Raw表——两个链:OUTPUT、PREROUTING日志

3. 状态防火墙:全部状态的改变和计算都是在nat表中的PREROUTING链和OUTPUT链里完成的。进程

4. 状态记录表:/proc/net/ip_conntrack
   [UNREPLIED]链接尚未收到回应
   [ASSURED]两个方向已无流量
   当记录表慢的时候,没有[ASSURED]标记的记录将被删除。
   记录条数目能够设置:/proc/sys/net/ipv4/ip_conntrack_maxip

5. 数据包的四种状态:
   NEW: conntrack看到的某个链接的第一个包,并无收到对方的应答。
   ESTABLISHED: 数据已经在两个方向进行了传输。有应答就算,好比ICMP的错误返回包。
   RELATED: 当和ESTABLISHED状态又发生新链接时候。好比ftp-data和ftp-control。
   INVALID: 无效,一般DROP。路由

语法: iptables [-t table] command [match] [target/jump]
   table 对哪一个表的操做,默认是filter表
   match 根据什么对包进行匹配
   target 匹配到的数据包如何处理get

1. command 能够见iptables的帮助 iptables -h
2. match. -p 匹配协议。协议在/etc/protocols中定义。默认的是tcp,udp,icmp。
3. match. -s,-d 匹配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能够是单个IP,也能够是网络地址。192.168.0.0/24
4. match. -f 匹配被分片的包的第二片和后面的全部片。
5. match. -m multiport --source-port 22,110 多端口匹配
6. match. -m owner --pid-owner 78 对某个进程匹配(另外如--uid-owner,--sid-owner)
7. DNAT target 改写目的IP地址,只能用在nat表中的PREROUTING链和OUTPUT链中。
   SNAT target 改写源IP地址,只用于nat表中的POSTROUTING链中。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p tcp -d 15.45.23.67 --dport 80 -j DNAT --to-destination 192.168.1.9
   # 将全部的访问15.45.23.67:80端口的数据作DNAT发到192.168.1.9:80
   若是和192.168.1.9在同一内网的机器要访问15.45.23.67,防火墙还须要作设置,改变源IP为防火期内网IP 192.168.1.1。不然数据包直接发给内网机器,对方将丢弃。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p tcp --dst 15.45.23.67 --dport 80 -j SNAT --to-source 192.168.1.1
   # 将全部的访问15.45.23.67:80端口的数据包源IP改成192.168.1.1
   若是防火墙也须要访问15.45.23.67:80,则须要在OUTPUT链中添加,由于防火墙本身发出的包不通过PREROUTING。
   iptables -t nat -A OUTPUT --dst 15.45.23.67 --dport 80 -j DNAT --to-destination 192.168.1.9
8. MASQUERADE target
 和SNAT target相似。不使用--to-source,由于假装的,不须要指定源IP,只可选用--to-ports指定端口。对于静态IP,一般使用SNAT,保留链接跟踪,对于动态IP,一般使用MASQUERADE,不保留链接跟踪,但会占用更多的开销。
9. MIRROR target
 颠倒IP头中的源地址与目的地址,再转发。
10. REDIRECT target
 在防火墙内部转发包到另一个端口,只用在nat表的PREROUTING链和OUTPUT链中。经常使用在透明代理中。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p tcp --dport 80 -j REDIRECT --to-ports 8080-8090
11. REJECT target
 和DROP基本同样。可是DROP不返回错误信息,REJECT能够指定返回的错误信息。
   iptables -A FORWARD -p TCP --dport 22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net-unreachable
12. RETURN target
 返回上一层,顺序是:子链——>父链——>缺省的策略。
13. TTL target
 用来更改包的TTL,有些ISP根据TTL来判断是否是有多台机器共享链接上网。
   iptables -t mangle -A PREROUTING -i eth0 -j TTL --ttl-set 64
   iptables -t mangle -A PREROUTING -i eth0 -j TTL --ttl-dec 1
   # 离开防火墙的时候实际上TTL已经-2了,由于防火墙自己要-1一次。
   iptables -t mangle -A PREROUTING -i eth0 -j TTL --ttl-inc 1
   # 离开防火墙的时候不增不减,tracert就很差用了,呵呵。
14. LOG target
 在内核空间记录日志,dmesg等才能看。
15. ULOG target
 在用户空间记录日志。it

打开转发IP功能(IP forwarding):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若是使用PPP、DHCP等动态IP,须要打开: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dynaddr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