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设计不会拯救世界

以人为本的设计很是适合拖把以及手机,但它不会解决社会最大的问题。前端

拍摄者 Hermes Rivera on Unsplashandroid

“设计能改变世界”ios

当我在设计学院时,这句话令我充满了无尽的能量和骄傲,它存在个人心里深处。怎么会不在呢?在过去几十年中,设计及设计思惟,已经逐渐被视为公司和产品的一个重要的区分因素。git

在这个提高的背后是设计加成的操做系统:以人为本的设计。github

以人为本的设计背后的基本理念是,为了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设计师须要加深对使用他们设计的用户设身处地的理解。后端

设计师经过用户访谈,上下文观察(观察用户在他们“正常”生活中的工做),以及其它一些帮助设计师设身处地理解用户的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一旦你可以描绘出一幅用户切身需求的图景,下一步骤就是肯定一些关键洞见并使用其建立一个解决方案。安全

Swiffer 拖把的开发是一个著名的例子。负责改进清扫房屋流程的设计师观察了客户打扫他们的房屋。一个关键洞见是时间的重要性。清扫一般会减小其它活动时间,因此任何对时间的节省都是喜闻乐见的。拖地被认为是清扫中一个很是耗时的环节,有多个步骤和繁复的工具,更别提还要等地板干透。因此设计师创造了一个“干拖把”(也就是 Swiffer),用来简化流程和节约时间。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成功。框架

很是直截了当。ide

这个过程是有效的。推进咱们平常生活的无数产品和服务要么从这个过程当中产生,要么被大幅的改进。智能手机和不少其上的应用程序,Instagram 和 Twitter 等社交服务,共享经济的宠儿如 Uber、Lyft 和 Airbnb,更不用说一连串的实体产品了。工具

当今世界的运转方式及咱们工做的方式与十年前的状况大相径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人为本的设计过程。

所以,咱们设计师能够挺胸抬头,认为咱们有能力改变世界。

可是,若是你退后思考一下,你会开始发现一个问题:咱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很是努力的设计这个世界,可咱们并无减小任何一个真正的问题。

我说的“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呢?

我指真正的问题。那些大问题,那类能够动摇人类的根本并威胁到咱们长期生存能力的大问题。

饥饿。气候变化。贫穷。收入差距。文盲。偏执。歧视。环境恶化。列表还在继续增长。

如今,地球上最富裕的国家有正在挨饿的人,有没法得到或负担医疗保健的人,有无家可归的人。这是最富裕的国家。

如今,咱们的海洋由于塑料在濒死。咱们的大气层由于二氧化碳在濒死,咱们也已经失去了一半的地球生物多样性。

猜猜如何:设计并无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

连一丁点也没有。

并且,不幸的是,设计并不会修复其中的任何问题。由于咱们的操做系统并不容许。

以人为本的设计的问题

那些威胁到咱们生存或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是系统性的。它们粗糙的贯穿整个系统。引发它们的缘由是普遍而多样的,所涉及的人表明了几乎社会的每一个部分。

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并无什么万能方法来解决它们。能忽然来帮助咱们解决问题,让咱们看到曙光的惊奇洞见并不存在。

相反,解决这些系统问题就像试着控制野火同样。当你正努力和它一侧斗争时,另外一侧又烧了 50 平方英里。你不能但愿只减小问题的一部分却忽略其它部分来取得进展。

最终,就像野火同样,你只能试着尽可能减小伤害,直到天气转变暴雨来临提供了真正的系统解决方案,来解决了问题的方方面面。

以人为本的设计并非为了解决系统性问题而缔造的。事实上,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为了解决彻底相反的问题而缔造的。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聚焦。它是观察全局,而后将一组可管理的洞见和变量归零,并解决它们。根据定义,这意味着该过程会促进设计师主动忽略问题的许多方面。当你试图解决一些系统性的问题时,这种短程聚焦不起做用。

最近,一份针对一系列强调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共享出行程序的研究代表,共享出行每减小 1英里的我的驾驶里程,总城市交通却增长了 2.6 英里。共享出行程序实际上使城市交通变的更糟

共享出行公司如 Lyft 曾预想他们能够经过解决交通拥堵来缓解人们的交通问题,他们采用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来实现这一想法。他们怎么会出错呢?

很明显,人们的交通并非一个焦点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系统问题。经过以人为本的设计过程,共享出行程序聚焦于:在不少城市,打到出租的效率并不高。由于他们过于关注这些,正如他们设计的过程那样,却排除了问题的其它方面。

他们得出结论:“若是咱们能让出行更有效率,那么会有更少的人开本身的车,从而减小交通流量。”

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产生的,简单的指导性的描述。

猜猜如何?Uber 和 Lyft 成功的让搭便车变得更容易。以人为本的设计适用于此类面向消费者的问题上。然而,他们忽略了交通生态系统的其它方面。

例如,正如研究发现的那样,不少人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好比自行车,公共汽车或者火车,主要是由于他们并无私家车(以及出行并不方便)。一旦使用共享出行程序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一辆私家车,那些以前使用公共交通的人便开始选择基于私家车的旅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的短程聚焦方式没法在设计过程当中包含这类非机动车使用人群。这只是解决方案遗漏某一个方面的一个例子,而解决方案还有其它没法涵盖的方面。

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很是适合为 Airbnb 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或者改进人们的拖把。但它并不能解决诸如人们交通等系统性问题。当面对一个庞大的,细节丰富的,多个方面的问题,咱们这种聚焦迭代的操做系统就很是不合适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几乎没法处理损害控制。

所以咱们按咱们的路线向前迈了一步。只在一侧处理却使得另外一侧失控。

咱们须要什么来代替?

我没有说咱们须要废除以人为本的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对适合它的问题颇有用。咱们如今有了比以前好的拖把(除了其它因素),这很棒。可是,咱们须要理解咱们工具的局限性,并开始思考新的工具,那些能够帮咱们了解真正重大的问题的广度和复杂度的工具,而后开始系统地解决这些大问题。

设计领域的一些人正致力于推动以人为本的设计。IDEO 做为以人为本的设计的先驱之一,正在推行一个新概念:循环设计。循环设计背后的理念是经过“循环经济”的视角来思考设计对象。再也不是创造和销毁的心态,而是创造和再使用的心态。它是摇篮到摇篮概念的再塑造,专一于可持续发展。

这是很是重要的一步发展,但还没法达到咱们须要的系统设计思惟。正如以人为本的设计的短视层面,循环设计也是用专一的设计洞见创造解决方案。区别只在于,循环设计要求设计师考虑解决方案的整个生命周期和长期影响。确实,这是设计文化中无可争议的一个重要转变,但它真的能解决不明确的重大问题么?

若是我为个人重复使用的水瓶设计整个生命周期,我可能会有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水瓶,但我没有为塑料问题创造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我没有改变促使塑料文化的经济动机。我没有解决分配和价格问题,因此一次性瓶装水更普及。我没有解决公共健康问题,因此一次性瓶装水在不少地方很是安全。一样我也没有解决一次性塑料的全部其它应用。

我又绕回了损害控制。而火势愈来愈大了。

咱们如何打破已有的模式?

若是类比于野火的扩张,也许咱们能够创造一种设计框架,使咱们可以在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以更小的方式进行更快的创新,而非只试着专一于选出的少数几个方面。如同暴风雨,许多密集的雨点 —— 以一种统一协调的方式落下 —— 能够浇灭一场巨大的火灾。

或许这也是为了摆脱现有的竞争文化并创造新的合做文化。若是开始忽略将咱们隔离的企业或政治孤岛,咱们能够相互协做地结合不少专一性解决方案,从而变成一个真正的涵盖整个问题的单一解决方案。如今已经存在不少解决方案,咱们只是没有将它们聚在一块儿的行为。

或许这可能颠覆驱动设计的经济动机。创造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为了服务现有的经济体系。创造一个更好的拖把是有利益的。但解决无家可归的问题并无利益。为了经济繁荣咱们须要一直设计更好的拖把,因此咱们创建了一个框架来作这件事情。

若是咱们有正确的激励措施,咱们能多快为系统设计思惟创建一个框架?

设计能够改变世界。但咱们如今正使用的方式并无论用。若是咱们要设计出一个解决重大问题的办法,就须要对咱们的方法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咱们要升级咱们的创新操做系统。

若是发现译文存在错误或其余须要改进的地方,欢迎到 掘金翻译计划 对译文进行修改并 PR,也可得到相应奖励积分。文章开头的 本文永久连接 即为本文在 GitHub 上的 MarkDown 连接。


掘金翻译计划 是一个翻译优质互联网技术文章的社区,文章来源为 掘金 上的英文分享文章。内容覆盖 AndroidiOS前端后端区块链产品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想要查看更多优质译文请持续关注 掘金翻译计划官方微博知乎专栏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