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是一种把多个元素组织在一块儿的数据结构,容器中的元素能够逐个地迭代获取,能够用in
, not in
关键字判断元素是否包含在容器中。一般这类数据结构把全部的元素存储在内存中(也有一些特例,并非全部的元素都放在内存,好比迭代器和生成器对象)在Python中,常见的容器对象有:数据结构
容器比较容易理解,由于你就能够把它看做是一个盒子、一栋房子、一个柜子,里面能够塞任何东西。从技术角度来讲,当它能够用来询问某个元素是否包含在其中时,那么这个对象就能够认为是一个容器,好比 list,set,tuples都是容器对象.app
凡是能够返回一个迭代器的对象均可称之为可迭代对象函数
那么什么迭代器呢?它是一个带状态的对象,他能在你调用next()
方法的时候返回容器中的下一个值,任何实现了__iter__
和__next__()
方法的对象都是迭代器,__iter__
返回迭代器自身,__next__
返回容器中的下一个值,若是容器中没有更多元素了,则抛出StopIteration异常,至于它们究竟是如何实现的这并不重要。spa
一个包含了yield关键字的函数就是一个生成器,该函数也叫生成器函数。当生成器函数被调用时,在函数体中的代码不会被执行,而会返回一个迭代器。每次请求一个值,就会执行生成器中代码,直到遇到一个yield表达式或return语句。yield表达式表示要生成一个值,return语句表示要中止生成器。换句话说,生成器是由两部分组成,生成器的函数和生成器的迭代器。生成器的函数是用def语句定义的,包含yield部分;生成器的迭代器是这个函数返回的部分。两者合起来叫作生成器。code
1.迭代器使用举例对象
city = ['beijing','shanghai','tinajin','chongqin'] it = iter(city) print(type(it)) #方法一:使用next方法来使用迭代器 print(it.__next__()) print(it.__next__()) 方法二:使用for循环来使用迭代器 for x in it: print(x)
2.生成器函数完成与counter相似功能blog
def generator(low,high): while low <= high: yield low low += 1 for i in generator(1,10): print(i,end='') 结果:12345678910
3.生成器产生无限多的值内存
def generator(start = 0): while True: yield start start += 1 for number in generator(4): print(number,end='') if number > 20: break
4.列表生成器ci
a = [i*2 for i in range(1,10)] print(a) 结果: [2, 4, 6, 8, 10, 12, 14, 16, 18]
要求:
不能修改被装饰的函数的源代码
不能修改被装饰的函数的调用方式
知足上面的两种状况下给程序增添功能
组成:
< 函数+实参高阶函数+返回值高阶函数+嵌套函数+语法糖 = 装饰器 >
1.简单装饰器generator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def wrapper():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 stop_time = time.time() print("run time %s"%(stop_time-start_time)) return wrapper @timer #语法糖 test=timer(test) def test(): time.sleep(3) print("in the test") test() 15 结果: in the test run time 3.000171661376953。
1.test表示的是函数的内存地址 2.test()就是调用对在test这个地址的内容,即函数 高阶函数: 1.把一个函数名看成实参传给另一个函数(“实参高阶函数”) 2.返回值中包含函数名(“返回值高阶函数”) 这里面所说的函数名,实际上就是函数的地址,把函数名当作实参,那么也就是说能够把函数传递到另外一个函数,而后在另外一个函数里面作一些操做。 嵌套函数: 嵌套函数指的是在函数内部定义一个函数,而不是调用 函数只能调用和它同级别以及上级的变量或函数。也就是说:里面的能调用和它缩进同样的和他外部的,而内部的是没法调用的。 把test做为参数传递给了timer(),此时,在timer()内部,func = test,接下来,定义了一个wrapper()函数,但并未调用,只是在内存中保存了,而且 标签为wrapper。在timer()函数的最后返回wrapper()的地址wrapper。而后再把wrapper赋值给了test,那么此时test已经不是原来的test了,也就是test原来的那些函数体的标签换掉了,换成了wrapper
2.装饰有参函数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def deco(*args,**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args,**kwargs) stop_time = time.time() print(stop_time-start_time) return deco @timer def test(parameter): time.sleep(3) print("test is running") test("添加参数")
3.更复杂的装饰器
对这两个函数分别统计运行时间,再加一层函数来接受参数,根据嵌套函数的概念,要想执行内函数,就要先执行外函数,才能调用到内函数
import time def timer(parameter): def outer_wrapper(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if parameter == 'task1': start = time.time() func(*args, **kwargs) stop = time.time() print("the task1 run time is :", stop - start) elif parameter == 'task2': start = time.time() func(*args, **kwargs) stop = time.time() print("the task2 run time is :", stop - start) return wrapper return outer_wrapper @timer(parameter='task1') def task1(): time.sleep(2) print("in the task1") @timer(parameter='task2') def task2(): time.sleep(2) print("in the task2") task1() tas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