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1.0安全
计算机网络:网络
硬件方面:经过线缆将网络设备和计算机链接起来
框架
软件方面:操做系统,应用软件,应用程序经过通讯线路互连,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ide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spa
数据通讯,资源共享,增长可靠性,提升系统处理能力。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网络
60年代:分组交换;70-80年代:TCP/IP;90年代:Web技术;
设计
网络协议与标准:接口
协议:语法、语义、同步。
网络安全
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ANSI:(美国家标准化局);
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Wan与Lan:
广域网(Wide-Area-Network)
范围:几十到几千公里;
做用:用于链接远距离的计算机网络;
典型应用: Internet ;
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
范围:1km左右;
做用:用于链接较短距离内的计算机;
典型应用:企业网、校园网;
网卡设备及拓扑:
网络设备生产厂商:思科(Cisco) 、华为;
交换路由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多层交换机;
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设备;
无线网络设备;
网络拓扑结构:
点对点;总线型;环型;星型及扩展的星型;网状;
点对点拓扑结构:
两台设备之间有一个单独的链接;
专用的广域网中电路链接的两台路由器;
总线型拓扑结构:
一根线缆链接全部设备;
总线缆必须以终结器结束,吸取末端信号;
早期局域网拓扑;
使用同轴线缆;
环型拓扑结构:
全部设备共享一条线缆,数据沿一个方向传播;
令牌环网络;
星型拓扑:
优势:易于实现;易于网络扩展;易于排查;
缺点:中心节点压力大;组网成本较高;
网状拓扑结构:
一个节点与其余多个节点相连:提供冗余性和容错性;可靠性高;组网成本高;
数制:
二进制数或二进制位表现为0和1;
优势:只需两个数字表示状态,容易实现;二进制运算规则简单;二进制容易实现逻辑运算;
N进制的特色是逢N进一;
十进制转二进制:除取余,由下往上;
二进制转十进制:加权和;
带宽:
定义:1:在必定时间内经过某特定网络链接的信息量;2:基本单位:比特每秒(bit/s)
1bit/s 带宽基本单位;kbit/s =1000bit/s=10的3次方bit/s;兆比特每秒mbit/s=10的6次方bit/s;
Gbit/s吉比特每秒;
存储量:计算机的存储量用位和字节来计量;
1字节 --8位;1kb--1024字节;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协议:
为了使数据能够在网络上从源传递到目的地,网络上全部设备须要讲相同的语言,描述网络规则中,语言规范的一组规则就是协议。
数据通讯协议的定义:
决定数据的格式和传输的一组规则或者一组惯例。
协议分层:
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穿越介质达到正确的计算机,而后转换成最初的形式,以便接受者易于阅读,
为了下降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将协议进行了分层设计。
OSI七层框架模型: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用户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 创建,管理,终止会话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量和差错校验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间的寻址,实现不一样网络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 创建逻辑链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物理层: 创建,维护,断开物理链接
TCP/IP协议族的组成:
应该层:HTTP、FTP、TFTP、SMTP、SNMP、DNS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CMP、IGMP、IP、ARP、RARP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
应用层:计算机
传输层:防火墙
网络层: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交换机
物理层: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