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本是1995年发布的,时隔21年,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测试
年耗电量计算组成也较为复杂,须要计算16℃与32℃日耗电量(有化霜周期还须要根据表明性化霜及恢复期数据以及化霜间隔计算日化霜增量),16℃与32℃日装载能耗增量,这2个日增量又须要根据16℃和32℃在一年出现的时间进行计算年耗电量和年装载能耗增量,再与辅助设备用电年耗电量(防凝露加热器以及制冰机,由于这个标准的制冰机计算还未完善,暂时不计入年耗电量)定时器
日耗电量计算能够根据SS1,SS2稳态数据,以及日化霜增量(若是有)来计算,可是若是须要找到最优(也就是最低)日耗电量,则须要将这些数值进行单点,线性插值或者矩阵的计算:方法
1.若是单点知足全部参与计算间室(在测试系统中不必定是所有设定间室,测试系统有间室能够用做他用)都小于等于其特性温度,则为有效的日耗电量,反之则无.数据
2.若是单点不知足,有2点日耗电量数据,且最少有1个间室数据.若是只有一个间室数据,只须要计算一次,若是知足线性插值结果要求,则为有效的日耗电量.若是有多个间室数据,则须要每一个间室都计算一次,有多个计算结果知足线性插值要求,则取日耗电量最低的为最优结果.若是都不知足,则无有效的日耗电量.时间
3.若是以上都没法知足,则须要超过3点的日耗电量数据,且至少有2个间室数据.若是日耗电量数据=间室数量+1,则只须要根据这个间室组合进行矩阵计算一次,结果知足矩阵计算要求,则为有效的日耗电量.若是间室数量超过了日耗电量数据个数-1,则须要进行屡次计算,全部的间室组合都须要计算一次,若是有多个计算结果知足矩阵结果要求,则取最低的日耗电量为最优结果.若是都没法知足,则无有效的日耗电量.版本
4.若是没法获得有效的日耗电量,那就须要调节温控器,获得更多的稳定数据进行计算.系统
日装载能耗增量,在给被测机里放置标准水瓶前,须要确认一下前稳态数据,这个数据能够是SS1,SS2或者DF,获得稳态功率和温度数据,若是稳定,则能够进入装载步骤.必定时间后,放置的负载(水瓶)附近的温度接近装载前稳态值(根据标准要求),而且当前的稳态(SS1,SS2)功率数据与装载前稳态功率数据的误差知足标准要求,则认为装载有效.若是在装载前稳态与装载后稳态数据之间有屡次化霜数据,则一样要计算化霜增量和化霜次数.根据这些数据,以及装入负载附近的温度以及负载的重量,就能够计算标准环境温度下的装载能效了.同时也能够计算日装载能耗增量.计算方法有2种.
1.方法1,须要输入正常使用而引发的等效进入被测机的用户相关热负荷,而后根据以前计算的标准环境温度下的装载能效来计算.
2.方法2.须要输入区域的装载负荷系数(应该就是和标准环境温度下负载之比,默认为1),而后根据以前计算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表明性化霜及恢复期数据.2种方法,
1.一种(方法1)是计算日耗电量时用到的数据点(SS1,SS2)先后(SS1的先后,SS2以后)的化霜周期的耗电量增量和间室平均温度增量进行平均值计算,标准中未规定化霜周期个数(存疑?).
2.另外一种(方法2)是选中至少4个化霜周期(且不须要是同一台被测机的数据,同型号的不一样被测机也能够),计算这些化霜周期的耗电量增量和间室平均温度增量的平均值.同时要求这些化霜周期中的间室平均温度(包含化霜周期的间室平均温度增量)至少有一半要低于其间室的特性温度.
化霜间隔.根据不一样的测试类型标准中有若干种计算方法,有根据标称数据计算,还有须要测试化霜定时器之类的装置,标准里写的复杂,实际中状况未知.
防凝露加热器年耗电量.根据标准中的相对湿度的区域气候因数以及相应湿度下的平均功率,进行累加计算.
制冰机年耗电量.试验方式和计算方式相似于装载能效,目前标准中的制冰机加权系数为0,因此就不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