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湾软件工程师的心路历程

一位台湾软件工程师的心路历程


来源:TECH2IPO html

前言:台湾的IT环境是什么样的,咱们不多关注过。本文做者superbcde是一位台湾程序员,他没有显赫的教育背景,从IT培训学校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本身的奋斗目标。他告诫年轻人:要趁着年轻多学习,下定决心,本身不懂什么学什么,最好到硅谷去,由于那里才是 IT 人士的天堂,并透露了台湾创业环境比较差。本文最初来自PTT论坛,INDIDE作了二次整理,原标题:軟體人的心路歷程分享,TECH2IPO 稍做修改并注释,图片和本文主人公无关。 python

我是个半路出家的资讯人员(相似于大陆的 IT 人,编辑注),提及来很见笑,我没有深厚背景,也不是正规本科或大学,只是个专科毕业的,补个二技/科大文凭,大学毕业后连一个像样的国立研究所也考不上。台清交成(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成功大学,编辑注)没有一家我敢投,最后只好报效“国家”二年去,还顺便去外岛进修。 程序员

从“巨匠”开始 面试

对,你没看错,当你大学毕业又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年轻人是很好骗的。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巨匠(巨匠是台湾最大的IT培训学校,台湾巨匠电脑子公司,编辑注)有所谓的 SCJP/MCSE 说明会。反正毕业了,没工做又刚退伍,收到这一类的某某进修广告,又免费,固然就去了。 app

不得不配服巨匠的讲师,详情我忘了,反正我当天听完那门课,只以为一股热血。以为有为者亦如果,整个讲题跟技术无关,讲师一堆引经据典,反正简单的讲:“取得认证你就发了,百万年薪等着你。”当时回家,硬是跟爸妈要了五万多元,办了巨匠白金卡,买了上课卷,而后开始了个人 MCSE + SCJP 课程。至于结果怎么样,我想你们内心有数。我不怪那个说明会的讲师,我本身后来也和很多在巨匠兼任的讲师变成好友。一小时的说明会领不了多少钱,他若是不是报喜不报忧,我看之后就没人请了,人家不过是混一口饭吃。固然,这是好几年后才了解的。 ide

其实巨匠帮了我不少,但巨匠最大的问题是,你报名时,报的是课程,至于谁教你,你永远不知道。巨匠有很多的好老师,举个例来讲,曹祖圣老师。他讲过不少次 Technet,我也听过他1、二次课,很推荐。惋惜的是,由于讲师调度或是节省成本,其实一门 200 小时的课,颇有可能只有 1/7 是好老师,剩下的很普通,甚至很糟。我也遇过不好的老师,把电脑课当成英文课在上(英翻中),有上过认证课程就知道我在讲什么(原文教材嘛!)。 学习

taiwai software engineer

 

当时年轻的我很拼,上课前必定预习。不懂的单词早就查完,上课只想拼命吸取。当你遇到一个很糟的老师,那种挫折感真的很难形容。我和班主任反应了好几回,每次都是获得“喔~我会跟老师沟通”这一类的回应。别闹了好吗,不会教就是不会教,烂老师就是烂,他不会由于一句话就改变。就算他要改变也要时间,不是立刻的。 网站

好像有点离题了,总而言之,对不起我爸妈。家里没什么钱,硬是标会借了五万给我上课,最后我放弃了。一直到今天,我仍是以为很欠爸妈这份恩情。总而言之,我想分享的第一件事就是。无论你去巨匠,去 uuu 仍是去 iii,最重要的是跟对讲师。若是一门课程的讲师不事先肯定(或是讲师很差),不如不要上,真的是好的老师让你上天堂,很差的老师就…。 spa

其实写程序这种东西若是有热情,肯读书,多多少少、或快或慢都会进步。个人第二个建议就是,不要放弃进修,靠本身虽然慢,可是扎实。话说回来,不少中文书很糟糕,这也不能怪做者。多年后我本身也出版了一本书(卖得很烂),不过做者的稿费其实不高。一刷(第一次印刷) 1500 本,写一本书若是花半年认真写,1500 本卖了 1000 本,而后一本定价 500 (新台币,约107元人民币,编辑注),可能连饭钱都不够。至于比较高的稿费是那种“大师”,像是侯捷老师(台湾著名C++技术专家,编辑注)等级才有可能拿到的价码。也许你们能够试着打给出版社问问,就知道了。要卖到二刷?那你大概要上TOP榜才有可能。 .net

那时我评估过一些选项,也试过很多,不过下场都不这么好。我试过开公司,而后倒掉(没赔多少钱,就当作白工)。写程序容易,找客户难。那时很傻,觉得处处都须要 ERP。到 104 接案网(台湾外包网站,编辑注)去找案子,后来发现作的要死要活其实没什么钱,还要应付客户。

也试过人力派遣,薪水不错,一个月能够有六万。不过对不起,没退休年资,案子结束就走人,短时间打工(半年~一年)能够。但后来想一想,你觉得你赚,其实你只是没亏,公司只是把你将来的退休金先付给你而已。固然,不算差,不少人中年被资遣更惨,连退休金都没了。

我摸摸本身的良心,二十几岁的我最大的本钱就是年轻的心。花了2、三年就存了一桶金(一百万),反正就是二份工做(甚至三份),IT人的好处就是兼职容易。除了体重直线上升,而后缺少运动,而后有一天就过劳进医院了。所以,最后报个科大混个硕士,毕业后考了个铁饭碗,反正日子也就这样过了。其实铁饭碗的日子挺不错的,钱虽很少,中油、台电、中华电信、一类的,我想公司倒掉到不至于。虽不是公务员的钢饭碗,但其实不要太混、准时上下班仍是过的去。

 

下定决心走出台湾

我问问我本身,是有一些优势的:

年轻,而后肯拼(那时 26~27 岁);认份,有责任感;肯读书,想进修。

但我其实对将来感到很迷惘,直到有一天,过到了一个外商的经理(据说月薪 40 万),是一个香港人,恰好和我在一个政府标案里合做。我经常在想,为何他能够领 40 万,他很厉害,但没有我十倍厉害吧?我也想月领 40 万,谁不想……

总之,回头看回去,下面是我当时的结论(冒犯请见谅):

台湾是没有「软件」产业的,这几年好一点,有地图日记、appworks 一类的软件(or 创投),顶多有 TrendMicro,或是一些接标案为主的IT公司。IT最大的需求大概都在金融业(须要资讯人员)。最大的需求大概都是架网站一类的,这种市场竞争很激烈,而后没美工合做很难生存,就算是架个网站购物车一类的,也只是跑单帮,很难长久。

想领 40 万,真的不可能,外商也许有机会。若是有 40 万的工做,那也是万中选一,轮不到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巨匠肆业生。那只剩下一条路:

硅谷

我爸爸不是什么高等教育份子,不过他经常跟我说:“不要在山上要吃海产,去海边才要吃山珍。”他想劝我人要认份,但年轻的我解读错他的意思:“想吃山珍我就到山上去。”同理,想走金融业请到华尔街。为何?由于市场就是供给和需求决订价格。台湾的需求太少了,IT公司不可能出高价格。供给不够(IT人材),价格天然就上升。分享一下,其实硅谷这几年一直到如今都很缺IT人材。我知道不少名校高手,英文好,实力好能够直冲硅谷,不过我不是。我知道本身是什么料,没有个五六年,个人英文不可能通得过面试。

因此我放下本身,放下工做,从头练起。过去的六年间:我把英文练起来,个人经验是:

●没钱我就到系上当助教,一开始助教找不到就四处找帮忙写程序的研究助理(相信我,这很好找)。美国的物价贵,学校研究助理一个月也很少,大概都只能吃吐司或是微波食品。

●从头念起,把 CS(Computer Science 电脑科学)大学部的课本身须要的部份都修一次或旁听,而后念一个硕士,再念一个 CS PhD。学历也补起来,没办法进 Stanford/MIT,至少也读个叫得出来的 PhD。

●每一个暑假都去 Intern 赚钱。

 

简单的讲,认清本身缺什么,就补什么。缺英文补英文,缺学历补学历等。后来才发现,这些工做反而帮了我不少。当助教免费练英文口说,因此个人口说进步神速。接案或是当研究助理写程序,逼我学起整套 Linux 及不少的 open source project(学术界没钱,一概都是open source)而后念 PhD 让我到世界各地去参加 conference,认识领域理的大咖。相信我,等你亲自见到 internet、python … 等的发明人,你会发现他们很是谦虚。而后没钱去 intern(因此很怕对方不要我),因此很拼。最后交了一堆朋友,还没毕业工做就找好了,而后累积了一堆 Project 经验。

 

选择环境或适应环境

固然,这只是个案例,但毕业时第一份工做,个人年薪含保证的奖金,有 1/3 是奖金,2/3 是本薪。固然,第一年由于有 sign up bonus(签约奖金),不过以后只要努力,我想薪水比起第一年来讲不会差太多。这里不想讨论税多重、生活费等问题。但缴完税省一点,一年能够存 8~10 万左右。若是本身买房,省下租金能够更多(可是要缴房贷)。以一间 3 房 2 卫的独栋房子,目前好一点的区(不是 Palo Alto 一类的顶级区)硅谷大概 80~100 万左右。

也就是说,顺利的话,不到十年就能够还清。并且我相信只要肯拼,薪水只会更高,不会更低。也有听过 CS 博士毕业拿 30 万以上的(固然都只是据说)。1/3 的走教职,1/3 的去研究单位,剩下去业界的样本很少。不过我想整个 package 加起来超过 20 万是很基本(有料的 PhD)。而后工做大体上一天八小时,不多须要加班,不用 on-call。固然,本身决定留在公司念书或上网吹冷气不能算加班,我讲的是真的工做。

P.S.对这些薪水颇有兴趣的能够参考这一篇《北美2011年各大公司H1B工资全记录》。有高手拿出来分享,这是去年 H1B 的资料(外国人在美国申请工做签证)

上面的数据只有“底薪”,另有实拿股票 + 各式各样 bonus。工程师可能要再加 20~30% 上去,尤为是第一年。如今抢人抢很凶,刚毕业有可能就被开 4~5 万以上的 sign up bonus,甚至大陆圈子里在传 Facebook 最高开到 10 万的 sing up bonus。若是是高阶的职务,底薪可能只占不到1/3,由于这些工做都会绑绩效,并且绑不少。

这里不是要批评台湾薪水低。每一个地方,都有他的供给与需求。若是你想从事IT产业,而后你的思想还算新鲜。我真的建议「走出去」。我也想回台湾,台湾 Yahoo 的猎头有找上我。考虑物价后,我开了十万美圆(整个 package)当条件,对方面试都不面试。固然也不是真的非十万美圆不可,不过想固然尔,台湾的供给(IT工程师)不少,我是他的话我也不想花 300 万台币找一个。对他们来讲,300 万能够请 12~13 个 22k。

假设付得起,今天你生病要开刀,一个顶级名医要价 30 万,或是你能够请 10 个 3 万的普通医生来会诊,你会选那个?经验这种东西不是十我的就打的赢一个的,可是若是是写网页,我相信十我的也许有机会写赢一个专家。但网站挂点,不会动就是不会动,找十我的 debug 不必定比较快。经验和能力的价值不是劳力能够单纯取代的,尤为是对技术和经验要求更高的工做或专案而言。对将来,我仍是有一些想法,但回首过去,我很庆幸我当初有放下身段和收入,而后从头学起。

我不会去问当初我留下来的话,如今我会怎样又怎样。但我知道一件事,人要看下一个十年,而后再下一个十年。有一天,你我都会老,都会 35,都会 45,都会 55。55 岁的人学技术是学不赢 25 岁的好吗,真的。你要累积那种 25 岁的人不可能轻易复制的经验。

举个例来讲,想读 PhD 的话,请在 35 岁前读,35 岁之后读起来是很困难的。想创业的话,请在 35 岁之前创,由于你失败了能够容易再爬起来。我看到不少比我优秀不少的年轻人,在浪费他们的年轻的资本,在浪费他们的 25~35。其实,IT生涯有无限的可能,Dropbox 的创办人 24 岁就创立了公司,Google 和 Facebook 的创立,那些人也都才几岁?(p.s 不是创业都会成功,请别误解)

 

总结:

我真的想鼓励那些年轻的朋友,若是你真的想改变,Just do it!我当时只想要一个月赚 40 万台币,如今我在幻想一个月能不能赚 400 万。其实密诀很简单,找一个赚那么多的人,而后比较你和他的不一样,而后给本身十年去追上去,而后不要放弃。

这篇文章写给年轻人,也写给我本身,但愿十年后能回来再写一次 :)

你们一块儿加油吧!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