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Web请求过程详解

转载至:http://www.nowamagic.net/librarys/veda/detail/1339html

HTTP通讯机制是在一次完整的HTTP通讯过程当中,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将完成下列7个步骤: 浏览器

1. 创建TCP链接服务器

在HTTP工做开始以前,Web浏览器首先要经过网络与Web服务器创建链接,该链接是经过TCP来完成的,该协议与IP协议共同构建Internet,即著名的TCP/IP协议族,所以Internet又被称做是TCP/IP网络。HTTP是比TCP更高层次的应用层协议,根据规则,只有低层协议创建以后才能,才能进行更层协议的链接,所以,首先要创建TCP链接,通常TCP链接的端口号是80。网络

2. Web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命令 jsp

一旦创建了TCP链接,Web浏览器就会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命令。例如:GET/sample/hello.jsp HTTP/1.1。spa

3. Web浏览器发送请求头信息 .net

浏览器发送其请求命令以后,还要以头信息的形式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些别的信息,以后浏览器发送了一空白行来通知服务器,它已经结束了该头信息的发送。 htm

4. Web服务器应答 blog

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服务器会客户机回送应答, HTTP/1.1 200 OK ,应答的第一部分是协议的版本号和应答状态码。图片

5. Web服务器发送应答头信息 

正如客户端会随同请求发送关于自身的信息同样,服务器也会随同应答向用户发送关于它本身的数据及被请求的文档。 

6. Web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数据 

Web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头信息后,它会发送一个空白行来表示头信息的发送到此为结束,接着,它就以Content-Type应答头信息所描述的格式发送用户所请求的实际数据。

7. Web服务器关闭TCP链接 

通常状况下,一旦Web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了请求数据,它就要关闭TCP链接,而后若是浏览器或者服务器在其头信息加入了这行代码:

Connection:keep-alive 

TCP链接在发送后将仍然保持打开状态,因而,浏览器能够继续经过相同的链接发送请求。保持链接节省了为每一个请求创建新链接所需的时间,还节约了网络带宽。

 

如下转载至:http://www.cnblogs.com/SanMaoSpace/archive/2013/06/12/3132489.html

客户端解析HTML步骤以下:

<1>.解析HTML结构;
<2>.加载外部脚本和样式表文件;
<3>.解析并执行脚本代码;
<4>.构造HTML DOM模型;
<5>.加载图片等外部文件。

onload和ready的差别:
这里须要注意的是onload和ready的差别:
一是ready,表示DOM文档树已经加载解析解析完成(不包含图片等非文字媒体文件);
二是onload,指页面上全部的资源(包含图片等文件在内的全部元素)都加载完毕。

说ready比onload快最显著的是好比一个页面上有一个很大的图片,加载要很久,onload只有在图片加载完成以后执行,而ready没必要等图片加载完成。
这种差别与window.onload和$(document).ready()的区别也是一致的吧。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