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PDC2008,微软向业界再次声明了以Windows VISTA为鉴,精简Windows7自带工具的作法。落实到具体的操做上,最典型的就是再也不集成电子邮件客户端Windows Mail、图片编辑工具Windows Photo Gallery和电影制做软件Windows Movie Maker。用户要想得到这些应用,必须在安装Windows Live后另行下载安装各个功能块。
负责设计Windows 7的Julie Larson Green对此变革的注解是,“人们不是为了使用Windows而使用Windows,他们使用Windows是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帮助用户得到他们想要的就是操做系统设计的目标。”
这样作就能达到轻装上阵的目的么?参加现场报道的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有的认为以上应用在Vista中广受欢迎,微软舍本逐末裁减不当;也有的认为,与其删除Windows Mail不如去掉Windows Meeting Space。在对微软这次发布的诸多策略做深刻分析后,CIOAge.com程鸿认为,所谓精简程序实际是个“障眼法”。微软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Windows live without wall”,将一些本来自带的工具剥离是为了整个Windows Live战略更好地布局。
笔者认为微软此举的真实目的主要有三点:
第1、拉动更多的用户使用Windows Live。在微软的新策略中,Windows Live将成为联接我的用户和Web服务的纽带,也就是“Software+Service”中的那个“+”。从功能来看,Email,图片、影像处理是天生适合“软件加服务”模式的——运用本地计算能力来进行编辑,经过互联网来实现协做、分享。
当用户由于需求而去使用Live Messenger,Live mail,live movie maker的时候,不只须要注册一个Live ID,并且也会很快造成这样的使用习惯。
第2、Windows Live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业务方向,甚至极可能成为一块独立的业务。从Azure的框架来看,Live Services定位与.net Services,SQL Services至关,并且经过PDC 2008你会发现微软已经在互联网上为我的Web Services应用布下了完整的局面。将Windows Live系列工具从操做系统中剥离,包括将Live ID开放,都是为了有利于合做伙伴拓展。
你是否知道微软旗下的consumer web有如此之多
Live是Services的具体表现
第3、还记得Internet Explorer屡受反垄断法制裁的先例吧。如今给Windows Live松绑总比之后被迫剥离要好。 Windows Live策略可否如愿以偿还有待时间考验,但咱们不得不认可微软在“软件加服务”的创新实践上又走出了一招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