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dlinux
#/usr/src/linux-2.6.37程序员
#ctags –R * ## 递归创建 tags文件vim
$vi -t tag ## -t 是参数 tag是要查找的变量/函数名编辑器
ctrl+] 跳转函数定义函数
ctrl+t 跳回函数调用处工具
-----------------------------学习
若一个函数在多个地方定义,则可使用: :ts :tp :tn , : 是vim的最后一行模式ui
另外有单个文件中函数跳转工具,方括号组合,跟使用命令模式同样编码
[ [, 函数首花括号,向前spa
] ], 函数首花括号,向后
[ ], 函数尾花括号,向前
] [, 函数尾花括号,向后
----------------------------------------------------------------------------------------------------------------------------------
如下转载
http://blog.csdn.net/ducduc/archive/2009/05/25/4214555.aspx
Vi你们都很熟悉,某些状况下它是咱们在Linux下惟一可用的文本编辑器。其实咱们平时所指的VI实际上是VIM(ViImproved,VI加强版)。有人经常拿VIM和emacs比较,VIM尽管不象emacs那样有那么多的功能,可是比emacs更方便、好用。VIM简单易用,只要看看VIM自带的vitutor,大约只要20分钟就能掌握VIM的用法。对于Linux下的C/C++的程序员,使用VIM+Ctags的组合来写程序也许是最佳的选择。^_^
VI的使用方法这里就不罗嗦了,本文假设你们已花了20分钟学习过了vitutor。 ^_^
本节咱们主要讲一下Ctags这个程序。尽管ctags也能够支持其它编辑器,可是它正式支持的只有VIM。而且VIM中已经默认安装了Ctags,它能够帮助程序员很容易地浏览源代码。
熟练的使用ctags仅需记住下面七条命令:(很简单吧,呵呵)
1. $ ctags –R * ($ 为Linux系统Shell提示符)
2. $ vi –t tag (请把tag替换为您欲查找的变量或函数名)
3.:ts (ts 助记字:tags list, “:”开头的命令为VI中命令行模式命令)
4.:tp (tp 助记字:tags preview)---此命令不经常使用,能够不用记
5.:tn (tn 助记字:tags next) ---此命令不经常使用,能够不用记
6. Ctrl + ]
7. Ctrl + T
下面咱们逐条的解释上面的命令:
“$ ctags –R *”:“-R”表示递归建立,也就包括源代码根目录(当前目录)下的全部子目录。“*”表示全部文件。这条命令会在当前目录下产生一个“tags”文件,当用户在当前目录中运行vi时,会自动载入此tags文件。Tags文件中包括这些对象的列表:
用#define定义的宏
枚举型变量的值
函数的定义、原型和声明
名字空间(namespace)
类型定义(typedefs)
变量(包括定义和声明)
类(class)、结构(struct)、枚举类型(enum)和联合(union)
类、结构和联合中成员变量或函数
VIM用这个“tags”文件来定位上面这些作了标记的对象。
剩下的命令就是定位这些对象的方法:
“$ vi –t tag” :在运行vim的时候加上“-t”参数,例如:
[/usr/src]$ vim -t main
这个命令将打开定义“main”(变量或函数或其它)的文件,并把光标定位到这一行。若是这个变量或函数有多处定义,在VI命令行模式“:ts”命令就能列出一个列表供用户选择。 “:tp”为上一个tag标记文件,“:tn”为下一个tag标记文件。固然,若当前tags文件中用户所查找的变量或函数名只有一个,“:tp,:tn”命令不可用。:(
最方便的方法是把光标移到变量名或函数名上,而后按下“Ctrl+]”,这样就能直接跳到这个变量或函数定义的源文件中,并把光标定位到这一行。用“Ctrl+t”能够退回原来的地方。即便用户使用了N次“Ctrl+]”查找了N个变量,按N次“Ctrl+t”也能回到最初打开的文件,它会按原路返回。 ^_^
注意:运行vim的时候,必须在“tags”文件所在的目录下运行。不然,运行vim的时候还要用“:settags=”命令设定“tags”文件的路径,这样vim才能找到“tags”文件。在完成编码时,能够手工删掉tags文件(帚把不到,灰尘不会本身跑掉^_^)。ctags的使用
1 $ ctags -R
“-R”表示递归建立,也就包括源代码根目录下的全部子目录下的源程序。“tags”文件中包括这些对象的列表:
2 用#define定义的宏
枚举型变量的值
函数的定义、原型和声明
名字空间(namespace)
类型定义(typedefs)
变量(包括定义和声明)
类(class)、结构(struct)、枚举类型(enum)和联合(union)
类、结构和联合中成员变量或函数
3 $ vim -t foo_bar
这个命令将打开定义“foo_bar”(变量或函数或其它)的文件,并把光标定位到这一行。
4 在vim编辑器内用“:XX”命令,例如:
:cstag main 列出全部main所在位置
:ta foo_bar 跳转到foo_bar函数位置
5 把光标移到变量名或函数名上,而后按下“Ctrl-]”。用“Ctrl-o”退回原来的地方。
还有一个工具能自动将代码整理成gnu的风格
indent filename
vim
在VIM编辑器的环境下用“:make”就能够编译程序,固然其前提是在当前目录下有Makefile文件。运行完“: make”以后,若是程序中有错误,就会显示出来。
这时候,光标会自动指向第一个出现错误的地方,并且你还能够看到错误的提示。而后,你就能够改正错误,而不用手工找到出错的那一行。记住下面几个有用的命令:
“:cl”列出错误
“:cn”让光标指向下一个错误
“:cp”让光标指向上一个错误
“:cnew”从头开始
你甚至可让VIM识别出其它编译器而不是gcc的错误提示。这对一些开发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员这颇有用,由于他们极可能用的不是gcc而是其它编译器。
经过设置“errorformat”的值,可让VIM识别出编译器的出错提示。由于不一样的编译器的出错提示是不一样的,因此若是用的不是gcc就要从新设置。
“errorformat”的值是一个字符串,它的格式和C语言的scanf的字符串格式相识。
gcc的“errorformat”的值为:%f:%l:%m。其中“%f”表示文件名,“%l”表示行号,“%m”表示出错信息。
用“:h errorformat”查看详细的帮助信息。
用“:h quickfix”、“:h make”、“:h makeprg”、“:h errorfile”查看其它的信息。
有用的快捷键
下面的这些快捷键对程序员颇有帮助:
在函数中移动光标
[[ 转到上一个位于第一列的“{”
]] 转到下一个位于第一列的“{”
{ 转到上一个空行
} 转到下一个空行
gd 转到当前光标所指的局部变量的定义
* 转到当前光标所指的单词下一次出现的地方
# 转到当前光标所指的单词上一次出现的地方
括号的匹配
% 用来进行小括号、中括号和大括号的匹配。这要看当前光标指向的是什么符号了。
其它
VIM的配置文件是“.vimrc”,用这个文件能够配置VIM。VIM的图形界面的版本叫gvim。VIM也有用于Windows平台的版本。
------------------------------------------------------------------------------------------------------------------------
------------------------------------------------------------------------------------------------------------------------
此外还有[[]][]再加上][一共是 4 个在段落(对于 C 来说就是函数)间跳转的命令。总结是:1,相同就跳到函数的开头:(若是都是左括号或者都是右括号),不一样就跳到函数的结尾: { 和 } 用来跳到函数的开头。 [] 和 ][ 用来跳到函数的结尾。2,左右左右,“左”在前面。先后先后,“前”也在前面。所以左括号打头则表示向前,右括号打头则表示向后: [[ 和 [] 用来向前跳 ]] 和 ][ 用来向后跳结合起来就是:[[ 用来跳到光标前面的一个函数开始处。若是光标在函数体内的话,那就是所在函数的开始处。][ 用来跳到光标后面的一个函数结尾处。若是光标在函数体内的话,那就是所在函数的结尾处。]] 用来跳到光标后面的一个函数开始处。若是光标在函数体内的话,那就是下一个函数的开始处。[] 用来跳到光标前面的一个函数结尾处。若是光标在函数体内的话,那就是上一个函数的结尾处。1,先想是想往前跳,仍是日后跳?若是是想往前,就摁 [,若是是想日后,就摁 ],而后指头别松开。2,再想是想到开始处,仍是结尾处?若是是开始处,就再摁一下。若是是结尾处,就摁另外一个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