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和我同样,对《论语》、《大学》、《孙子兵法》等等这类传统文化是挺感兴趣的,问题在于这类古文,每每本身读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昏昏欲睡,读完以后呢,似有似无,好像学到了,又好像啥也没学到,长此以往,听之任之。其实,好好读一读学一学先贤的文章思想,仍是颇有益处的。学习
这本书是后来在知乎上从一个答主的回答中无心看见的,在网上看了一些非常喜欢,因而一发不可收拾。如今打算把做者的一系列讲透都慢慢读完(目前在看《华杉讲透论语》),这本书看完了,在这里作个笔记,方便本身复习查阅。百度
推荐指数:★★★★★工作
首先说说做者华杉,你们能够自行百度,挺厉害的一我的或者说企业家,这本书的优势在于:知乎
一、做者结合了古今中外的战争案例以及自身的体悟给出了不少切实中肯的道理,深刻浅出,由浅而深。注解
二、参考古今:这本书参考了曹操、杜牧、陈皞、郭化若(黄埔军校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等十一家的注解而成。说实话,不读这本书还真不知道杜牧有注解过《孙子兵法》,就知道他是个诗人(囧)。文章
下面就是一些我的以为有所增益的语句了,这里只是摘选一下,建议仍是找到本书从头至尾好好看一看。
第一章 计篇第一
一、开篇明义,首先这个“计”,是计算的计,不是诡计的计。计算什么?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其实也就是胜算。这里诸葛亮成了反面教材。
文摘:
诸葛亮的计,偏偏是奇谋巧计的计,不是“五事七计”的计。用孙子的“五事七计”去衡量,诸葛亮就不及格了。道、天、地、将、法,他哪一条swot分析能赛过魏国?但他为了一个梦想,一个情结,兴师动众,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劳民伤财,尸横遍野。他要作的事,是惟有冒险,以侥幸才能成功的事,偏他又是天下第一谨慎之人,不打无把握之仗,一看不行就撤兵。那当初又何须发兵呢?
因此诸葛亮之计,计得糊涂。
那为何在民间诸葛亮那么有名,人人喜好呢?由于有故事。奇谋巧计,就有精彩的故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
而真正的战略,真正的胜战,看上去每每平淡无奇,是没有故事的。
《孙子兵法》也专文强调了这一点,所谓“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就是看似平淡无奇,没故事,这也是咱们学习《孙子兵法》,重点要学的,于外行看上去,一点热闹也没有的地方,看到内行的大门道,学到内行的真本事。
二、将者,智信仁勇严。
摘选:
作领导的,不要只关注事,要关注人。不要事情办好了就万事大吉了,要对在办这事的过程当中,你手下每一个人发挥了什么做用都很是清楚,并能做出奖惩,你的事才能越办越好。
三、兵者,诡道也。
1)不能等待,有巨大的性格缺陷。安史之乱,哥舒翰守潼关。
2)一战而定,是真英雄。李牧击匈奴。
3)曾国藩专门说过领导者要独立承担决策责任的问题。由于成败无定,不光是定计的问题。白爬山之围、官渡之战、削藩(六国之乱、靖难之役、平三藩)。
4)戒贪、戒急、戒忿。
5)趋利和避害,至少应该是至关的。见小利而忘害。
文摘:
咱们常常看到人,去作一些利益极小,而隐患极大的事情。为何呢?由于那利立刻能够获得。而那害,那明明白白的害,他却不可救药地认为“不必定”。
不贪心,就不会上当。全部的骗局,都是从“贪”字入手。这骗局,可不是别人来骗你说工地上挖到宝,是你本身会骗本身。
人哪,只要一看到利,就会开足马力拼命骗本身:拿吧!没事的!不要让你的欲望来左右你对利害的判断。
6)真正重要的工做就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
7)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吕蒙取关羽、关羽大意失荆州。
文摘:
刘备之败,实败于关羽。荆州一失,就决定了刘备在统一天下的竞争中已经出局。由于荆州才是他逐鹿中原的门票。以后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在蜀北汉中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万山丛中,他哪里杀得出来?运粮还得靠木牛流马的神话。
至于关羽之死直接致使张飞、刘备的相继死去,三兄弟时代结束,也是使人扼腕。
关羽是典型的百战百胜,一败而亡。《孙子兵法》说,真正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由于善战者不打那么多仗,只打容易的仗,不打跌宕起伏的仗,没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故事都是讲给老百姓听的,关羽则偏偏和孙子的胜将标准相反,他威名赫赫,在民间是集道德、智慧、武功于一身的千古第一人,而在专业人士看来,关羽实误国之臣也。
8)本谋和初心。
文摘:
因此佛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谋和初心,是咱们天天、每事,要对照检核的,要拒绝冲动,拒绝诱惑,排除干扰,坚持本谋,不忘初心。
第二章 做战第二
一、拙速。准备要慢,动手要快。
文摘:
“拙速”,曾国藩把它体会为“不疾而速”。从战略来讲,从人生道路来讲,老老实实作事,踏踏实实积累,天天进步一点点,二十年你就超过全部人。功夫都在平时,都在基本面。
二、先避害,后趋利。三家分晋。
文摘:
李嘉诚说,作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
经营和打仗同样,是九死一辈子的事情。其实比打仗的胜算还低十倍。由于打仗就是两方打,不是你胜就是我胜,经营是你不知道跟谁在打。任何事情均可能发生,咱们不要一脸无辜:“怎么会这样?”不能“成功了都是本身伟大,失败了那是环境变化”。环境原本没义务等我,先能避害,而后才可趋利。由于利今天没有,明天还能够再图。而害却可能让我输掉老本,完全出局。因此避害比趋利重要得多。
为何咱们的趋利意识老是百倍于避害意识呢?主要是由于侥幸心理,赌一把。有人说,大不了从新来过!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史玉柱的命,出局了就无法重来了,由于那牌局里的人都不白给,你手里没牌了,拿什么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