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状况下,RabbitMQ的默认配置就足够了。若是但愿特殊设置的话,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环境变量的配置文件 rabbitmq-env.conf ;
一个是配置信息的配置文件 rabbitmq.config;
注意,这两个文件默认是没有的,若是须要必须本身建立。
rabbitmq-env.conf
这个文件的位置是肯定和不能改变的,位于:/etc/rabbitmq目录下(这个目录须要本身建立)。
文件的内容包括了RabbitMQ的一些环境变量,经常使用的有:
#RABBITMQ_NODE_PORT= //端口号
#HOSTNAME=
RABBITMQ_NODENAME=mq
RABBITMQ_CONFIG_FILE= //配置文件的路径
RABBITMQ_MNESIA_BASE=/rabbitmq/data //须要使用的MNESIA数据库的路径
RABBITMQ_LOG_BASE=/rabbitmq/log //log的路径
RABBITMQ_PLUGINS_DIR=/rabbitmq/plugins //插件的路径
具体的列表见:http://www.rabbitmq.com/configure.html#define-environment-variableshtml
rabbitmq.config
这是一个标准的erlang配置文件。它必须符合erlang配置文件的标准。
它既有默认的目录,也能够在rabbitmq-env.conf文件中配置。
文件的内容详见:http://www.rabbitmq.com/configure.html#config-items数据库
--遇到的异常:app
None of the specified endpoints were reachablepost
检查后发现是用户禁止访问虚拟主机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