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网络原理之链接管理:TCP三次握手和TCP四次挥手

问题:TCP为何是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或者四次?安全

TCP做为种可靠传输控制协议,其核心思想:既要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又要提升传输的效率,而用三次偏偏能够知足以上两方面的需求!ide

TCP可靠传输的精髓: TCP链接的 发送方A,由操做系统动态随机选取-个32位长的序列号(InitialSequence Number),假设A的初始序列号为1000,以该序列号为原点,对本身将要发送的每一个字节的数据进行编号,1001, 1002, 100... 并把本身的初始序列号ISN告诉B,让B有一个思想准备,什么样编号的数据是合法的,什么编号是非法的,好比编号900就是非法的,同时B还能够对A每个编号的字节数据进行确认。 若是A收到B确认编号为2001,则意味着字节编号为1001-2000,共1000个字节已经安全到达。

  同理B也是相似的操做,假设B的初始序列号ISN为2000, 以该序列号为原点,对本身将要发送的每一个字节的数据进行编号,2001. 2002, 200....并把本身的初始序列号ISN告诉A,以便A能够确认B发送的每一 个字节。若是B收到A确认编号为4001,则意味着字节编号为2001-4000共2000个字节已经安全到达。

  一句话归纳,TCP链接握手, 握的是啥?
通讯双方数据原点的序列号。(ISN)

TCP为何是四次挥手?(三次挥手/同时挥手)

由于TCP是全双工通讯的
(1)第一次挥手
所以当主动方发送断开链接的请求(即FIN报文)给被动方时,仅仅表明主动方不会再发送数据报文了,但主动方仍能够接收数据报文。
(2)第二次挥手
被动方此时有可能还有相应的数据报文须要发送,所以须要先发送ACK报文,告知主动方“我知道你想断开链接的请求了”。这样主动方便不会由于没有收到应答而继续发送断开链接的请求(即FIN报文)。
(3)第三次挥手
被动方在处理完数据报文后,便发送给主动方FIN报文;这样能够保证数据通讯正常可靠地完成。发送完FIN报文后,被动方进入LAST_ACK阶段(超时等待)。
(4)第四挥手
若是主动方及时发送ACK报文进行链接中断的确认,这时被动方就直接释放链接,进入可用状态。操作系统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