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工做、生活与得失

今天,又到了一年的生日,正好生日在每一年的十二月中下旬,临近翻过旧年迎来新年。写下一篇文字送给本身,也算做今年的总结吧。程序员

职级、晋升与寻路

今年初,正好是工做的第十个年头,再次在公司技术职级这条路上晋级了一小步。这一小步也基本走到了我曾在《程序员的成长阶梯和级别定义》 一文中写过的资深级尽头。再日后若是继续走技术之路,彷佛就该走上「专家」之路了,但我没有马上迈步,而是在此停留思考了一阵。安全

之因此停留,是由于下一个阶梯和前面的路径都将不一样,花费的时间也许是前面全部时间的总和还要多。并且后面的路也不像前面的路存在一条肯定的路径,只要顺着这个路径走下去,不断努力总能达到。我这前十年走过的路就是鲁迅在《故乡》里说的:微信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网络

但以后的路,实际走的人已经很少了。以前的路就像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这是人类能够徒步登顶的最高峰。所谓能够徒步登顶就意味着是存在一条肯定的路径,只须要你坚持走下去总能走到山顶。而再日后,更高的山峰,就没有所谓徒步登顶的肯定路径了。就像珠穆朗玛峰,人类已经找到一些登顶的路径,但对你的体能和其余爬山技能都有特殊的要求,即便你能看见别人能攀登上去,但不表明你也能的。学习

因此,为何我须要在此驻足停留思考下,问问本身的心里,追寻的是什么?想要去到的地方是哪里?当前是否具有了这样的前提和能力?还差些什么?而后再出发,去开辟属于本身的路。网站

英语、读书与写做

去年公司给免费提供了一个参加在线英语培训的机会,断续在线学习了一年,发现根本没有任何进步,真尴尬啊。我那时是从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的,距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但英语水平彷佛从大学毕业拿了六级证后就定格在彼时彼刻了。本想利用公司的机会提升一下,发现不只花了钱,也花了时间,但却感受没有任何提升,还有比这更气馁的事么。spa

因此,今年憋了一口气,想真正好好把英语提升到一个能自如运用的水准。本身分析了下去年的失败在于,彻底按照在线培训的节奏来,一周只有3、四小时,还分散在据说读写四项上,彻底达不到必要的学习强度。于是,今年调整了节奏和强度,天天尽可能抽出2、三小时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公司今年也开通了国际互联网,访问一些原来不存在的英语世界网站也便捷了许多,无论是看技术资料仍是读一些有意思或启发的文章,都尽可能在英语世界中寻找第一手材料。一年过去,虽然还没能达到个人预期,但和去年相比我确实感到了进步。3d

去年下半年开始了公众号的原创写做,给本身的承诺是如无心外保持每周一篇,今年基本算是作到了。刚开始给本身订下这个承诺,最怕的是总有一天会把本身掏空,而后发现没什么可写的了。确实有这个忧虑,也正由于有了输出的承诺,因此倒逼了输入的需求,今年发现读书量比往年都提升了很多。通常来讲(所谓通常,就是对非天赋异禀的人来讲),写做的输入输出比大概是 100:1。每周一篇,一篇 2000 字左右,那么一年 10 万字,须要的阅读量就是 1000 万。今年一半的阅读量经过读书来完成了,另一半大概是读的网络上的各种做者的文字了。blog

月初刚看了和菜头的《十一月写字总结》。和菜头也算在网络写做界的活化石了,国内有互联网以来他就开始写,持续十多年下来,仅上个月又写了三十多篇,还笑呵呵的表示感受本身尚未被掏空。既然活化石还在,对大部分的网络写做者也算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我想必也还能再写下去。有时候做者和读者之间也算一种很奇妙的缘分,天天这个世界产生那么多文字,咱们每一年能读的仅仅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写做自己彷佛就有了一种命运的牵连感在里面。rem

前段时间看和菜头从 2003 年开始每一年生日给本身写上一篇文字,很有触动,以为是一种特别奇妙的体验。毕竟现在十多年后过去,还能回看本身当年的想法,也是有趣。今年生日一过,便已三十有五,当此刻再想去回忆二十五时的想法,发现已变得如此模糊不清,以致于彻底找寻不到。

因此,我也才想在生日这天也为本身写上一篇文字,记录下今年的变化和想法。在大学的时候读过好多本村上春树的小说,惋惜人的记忆十分不可靠,大部份内容都忘记了,仅有一句记得特别清晰:

一切都清晰得历历如昨的时候,反而不知如何着手,就像一张详尽的地图,有时反倒因其过于详尽而派不上用场。但我如今明白了:归根结蒂,我想,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

是的,写做记录生活和想法的最佳时刻,不在其刚刚发生后印象最深的时刻,也不在十年后已经无从回忆的时刻。也许就在一年的末尾,记录下今年的一些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写下本身的故事。

由于过去要进入将来,因此有了故事。由于在深夜里,你会想不起你是怎么从原来走到的如今,因此有了故事。

获得、失去与断爱

和菜头在今年生日写给本身的文字里有一句话:

过了四十岁以后,人生终于开始像一部真正的电影。什么是真正的电影?就是对于主人公而言,他的获得是真正的获得,他的失去是真的失去。

李笑来年初写了本书《七年就是一生》,他把人生每七年看成一生来过。我 2009 年末离开广州到了成都,到 2016 年底正好七年,“一生”就这么过去了,而这一生过去总要总结下获得与失去。这一生从传统的 IT 业进入了发展迅猛的互联网电商行业,另外也完成了人生的几件大事: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等。

当物质生活的水平慢慢了提升后,渐渐对物质的追求也会慢慢趋于平淡。也许是咱们从小以来一直在追求的共产主义还未实现,物质也未极大丰富,心生馁念,于是转为更多追求精神需求。

获得幸福是困难的,占有一套房子一辆车子是容易的;
学习新知是困难的,买套学习材料是容易的;
拥有迷人的气质是困难的,买点衣服首饰是容易的;
人们老是想用物质上占有的方式,解决精神上拥有的困难。

上面几句,仍是来自和菜头的文字。也许这就是为何在拥有更多的物质后,咱们愈加显得迷惑了的缘由。现在,一年过去,又辛苦了一年,犒劳下本身,去吃个几百块一位的大餐,却难免回味起当初学校附近的大排档,彷佛那里的味道比这几百块的大餐更美味。听说,每一个学校附近都有“腐败”一条街,那里的美味现在你哪里还能体会获得,即便今天它们依然还存在,因此,人生就是走在路上不断的获得并失去。

有个佛经故事,听说是释迦牟尼说法时讲的:

有人在旅行时遇到一片大水,这边岸上充满危机,水的对岸则安全无险,他想:“此水甚大,此岸危机重重,彼岸则无险,无船可渡,无桥可行,我难免采集草木枝叶,自作一筏,当得安登彼岸。因而那人采集草木枝叶作了一只木筏,靠着木筏,他安然抵达对岸,他就想:“此筏对我大有助益,我不妨将它顶在头上,或负于背上,随我所之。

举了这个例子之后,释迦牟尼指出这人的行为是错误的,由于他不能断爱,那么他应该如何处置呢? 佛陀说:“应该将筏拖到沙滩,或停泊某处,由它浮着,而后继续行程,不问何之。 由于筏是用来济渡的,不是用来背负的,世人呀!大家应该明白好的东西尚应舍弃,况且是很差的东西呢?”

这是今年读到的一个颇有启发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行路与断爱的故事。因此每一次生日也许是一次小的断爱,每「一生」则多是一次大的断爱。

...

2016,三十五,这算是午后的太阳了吧。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记录成长瞬间。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碰见,不如一块儿成长。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