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以下:ui
vector<int> nums = { 1 };
int i;
for (i = 0; i < nums.size() - 2; i++){
}
cout << i;
复制代码
请问上述代码执行后输出结果是什么?答案是-1。 不少人应该和我同样,第一反应是0,由于nums的长度是1,循环体根本没有被执行。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缘由在于nums.size()方法的返回类型为size_t,size_t的定义为:spa
typedef _W64 unsigned int size_t;
复制代码
也就是说,size_t是无符号整数类型,当计算nums.size()-2时,因为结果是-1,将发生溢出,溢出后的结果为2^32-1。所以循环体将会被执行,那么将会执行多少次呢?因为i是int类型,nums.size()-2是size_t类型,在对两者进行比较大小的时候将会发生隐式类型转换。《C++ Primer》中这样解释:当无符号类型与有符号类型进行计算时,有符号类型将会被隐式转换为无符号类型,所以i将会被转换为size_t类型。但因为i是int类型,最后输出结果时,仍是输出int类型,也就是将无符号整形值2^32-1转换为有符号整形,结果为-1。上述过程发生了比较复杂的类型转换,因为C++中的类型转换规则比较复杂,所以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尽可能避免。例如将上述代码修改成:code
vector<int> nums = { 1 };
int i;
for (i = 0; i < (int)nums.size() - 2; i++){
}
cout << i;
复制代码
这样,输出结果就是0。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