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地址转物理地址

为了节约页表占用的内存空间,x86将线性地址经过页目录表页表两级查找转换成物理地址

32位的线性地址被分红3个部分:最高10位 Directory 页目录表偏移量,中间10位 Table是页表偏移量,最低12位Offset是物理页内的字节偏移量

页目录表的大小为4KB(恰好是一个页的大小),包含1024项,每一个项4字节(32位),表项里存储的内容就是页表的物理地址(由于物理页地址4k字节对齐,物理地址低12位老是0,因此表项里的最低12字节记录了一些其余信息,这里作简化分析)。若是页目录表中的页表还没有分配,则物理地址填0。

页表的大小也是4k,一样包含1024项,每一个项4字节,内容为最终物理页的物理内存起始地址。web

实例:mov    0x80495b0, %eax  中的地址为例分析一下线性地址转物理地址的过程。
明确一点,Linux中逻辑地址等于线性地址,那么咱们要转换的线性地址就是0x80495b0。转换的过程是由CPU自动完成的,Linux所要作的就是准备好转换所需的页目录表和页表(假设已经准备好)

1)内核先将当前任务的页目录表的物理地址填入cr3寄存器
2)线性地址 0x80495b0 转换成二进制后是 0000 1000 0000 0100 1001 0101 1011 0000spa

    最高10位0000 1000 00的十进制是32,CPU查看页目录表第32项,里面存放的是页表的物理地址。orm

    线性地址中间10位00 0100 1001 的十进制是73,页表的第73项存储的是最终物理页的物理起始地址。blog

    物理页基地址加上线性地址中最低12位的偏移量,CPU就找到了线性地址最终对应的物理内存单元。内存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