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大数据“杀熟”,程序员成了“接锅侠”,简直不讲武德!

美团回应

十年前,咱们收到的互联网公司的邀请函上,一般会有一句“咱们但愿成长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由于这句话出现的过于高频,以致于咱们把这当成了一种固定的格式和客套。程序员

但十年后的这个午后,看着美团关于大数据杀熟的回应,我竟然开始怀念起了那个追求理想在意体面的年代。美团的回应,不只不够真诚,还在偷换概念。算法


 

事情的缘起是,近日,自媒体“漂移神父”的一篇《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文章引起热议。大数据杀熟再次被搬上了台面。文章讲述做者发如今开通美团外卖会员后,常点的一家店铺,配送费由2元涨至了6元。在向客服投诉后,配送费降至4元,然而非会员的帐号显示依然是2元。后续美团客服回电做者,表示补偿十元红包,并将帐号提交给技术查找缘由,但截止原文做者发稿并没接到任何处理结果。做者还发现,这种状况不是“个案”,几乎全部外卖商户,会员帐号的配送费超出非会员配送费1至5元不等。编程

网友态度

这件事在全网引发了你们的热议,微博热搜都干到了前十。我这里找了一些网友的评论,其中不乏别的内容爆料,你们一块儿来看下。小程序

美团平台商家:浏览器


 

 

会员价格不一样:缓存


 

 

满减活动不一样:网络


 

平台吃三方:编程语言


 

可见广大网友也是深受“大数据杀熟”的毒害啊!工具

有时候还挺疑惑,程序员是否是正在成为新的崛起的力量,在统治这个世界。但不能否认,数据和算法成为更有力量的工具后,咱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羸弱也可能变得更加隐蔽。学习

一、大数据杀熟并不许确,大数据宰客更熨帖

其实大数据杀熟,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并不许确,更贴切的应该叫“大数据宰客”。既然是宰客,就不会刻意区分什么“生熟”,判断的核心依据是用户对价格敏感程度。对价格越敏感的用户,越不容易被宰,反之,对价格越无感,越被平台喜欢。


价格不一样

为此有人专门采访了资深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在沟通中,你们广泛表示,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用户画像、用户行为分析的一种隐蔽的、不道德的技术行为。如今咱们都知道,互联网公司手里掌握着海量的用户信息,这已是个公开的秘密。而前面说的用户画像和行为分析,也已是大数据分析领域很是成熟的分支了,只要有足够多的数据和适当的挖掘方法(而且根本不用很高深的算法),就很容易将用户界定为“熟客”仍是“生客”,而后决定要不要“宰”。

换言之,之因此会出现大数据杀熟这种现象,根本缘由是互联网公司可以得知咱们在网络上的一举一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经过在H5页面、App、小程序内埋点收集用户的点击流;

二、采集咱们注册时填写的基础用户信息、手机机型信息、精肯定位信息等;

三、采集全部的交易数据(订单、优惠券、会员等);

四、甚至能够获取到其余来源的信息,如浏览器历史和Cookies等;

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企业内部预先设定好的维度和算法,将用户抽象成定性或者定量的标签集合,造成的就是技术领域的用户画像(profile)。一套成功的用户画像系统能够勾勒出用户高层次的方方面面的属性,以电商领域为例,一个用户的画像中除了包含基础人口统计学标签以外,还会包含消费品牌偏好、品类偏好、下单时间特征、消费档次、优惠券/积分使用偏好、活跃度/流失倾向、黄牛倾向等等数十到数百个维度的标签。用户在企业的后台是绝对数据化的,所以很是方便互联网巨头们对每一个用户都自动化地作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用户画像

 

而且随着实时处理技术在近几年的日新月异,用户画像在互联网巨头的后台里是能够随着咱们的一举一动而在亚秒级别内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杀熟动做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用“缓存”来应付是说不过去的。美团之因此这么措辞和回应,是由于他们以为大部分用户不懂技术,能够轻易地被搪塞过去。

二、为何说美团宰VIP用户的产品策略很短视?

但具体到美团对VIP会员杀熟这件事上,反应出的仍是美团产品策略的短视和愚蠢。既然用户都已经购买了VIP会员,就代表他想长期使用这个服务,而且愿意为这个“便宜”付费。也就是说,这样的用户,已是粘性极高的用户了,平台应该对他们表达更高的善意,又何须对他们再砍一刀呢?

美团产品策略的失心疯在于,他们认为购买了VIP会员的用户既然付费意愿更高,那么就可能更容易被宰。但产品经理和技术可能忘了一点——会买VIP会员的大多其实也是价格敏感用户,但愿买了以后获得的优惠更多,平台方是笃定利用用户信任这一点来宰客的。但同时,用户只须要用最简单的交叉验证就能让平台露出马脚。这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咱们平常听到的智能推荐,和大数据杀熟的技术基础实际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是从不一样的角度来利用用户画像——智能推荐会综合考虑用户的各种偏好,给用户呈现Ta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提升用户购买欲;大数据杀熟是挖掘用户对平台的依赖程度和消费习惯,试图在订价层面从用户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动机不纯。


杀会员

 

三、面对大数据宰客,做为消费者咱们如何反击

面对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宰客,咱们是否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呢?固然不是。

核心思路就一点,既然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宰客是以用户画像和行为分析为基础的,那么若是反杀熟,很简单,那就尽可能让互联网公司拿到假的用户画像。

仍是以电商类平台为例,能够不按期地在购物车、收藏夹内加入一些本身实际并不感兴趣的条目,让用户画像后台没法精准地判断在哪一个方面下手宰你。另外,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使用优惠券下单,若是没有优惠券,则不下单,就是构造一个本身是极度价格敏感用户的画像,这样平台为了增长转化率,不只不会自动提价来杀熟,还会把补贴更多地发送给你。


 

大数据杀熟

算法主导下的平台,每每就像“渣男”,你对它越好,它越是宰你。但你越是对它爱答不理,它就会为了活跃度、留存率这些数据和指标,想尽办法讨好你。这究竟是人性在算法下的扭曲,仍是道德在利益前的沦丧,咱们不得而知。

还有一个更简单粗暴的粗暴,就是在不使用时直接卸载APP,而且不保留任何用户数据,等须要时再从新装回,用完再继续卸载掉。说白了,就是将本身假装成流失倾向很是大的用户,平台通常都会很是顾及留存率,会加大优惠力度来挽留你。好比阴阳师,就是个“杀熟”的典型,若是天天都氪688,确定越氪越非,可是卸载十天半个月以后十抽出SSR几率甚大。

如何判断本身有没有被大数据宰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其余人用一样的APP进行一样的操做,来验证。

如今,关于互联网垄断的讨论不少,做为普通用户,咱们但愿互联网公司能有好的发展,在提供好的服务的同时,保护好咱们的隐私。但在这种风口浪尖,美团提供了一个很恶劣的样本。在用户对美团的行为发出质疑后,美团给该用户退了钱,那么咱们不由要问,那些没发声的用户呢,美团既然能测算出一个用户的损失,其实就有能力测算出更多用户的损失,由于这背后都有算法和数据支撑。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最后,若是你也想成为程序员,想要快速掌握编程,赶忙加入学习企鹅圈子

里面有资深专业软件开发工程师,在线解答你的全部疑惑~编程语言入门“so easy”

编程学习书籍:


 

编程学习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