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实践|区块链+数字版权:“权利”的游戏

image

数字版权,一直是区块链落地的“香饽饽”。它有着自然的优点:原生就在线上,不存在线上线下自有闭环。网络

版权的定义,也是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有了更多的扩充。运维

除了传统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数字版权还增长了包括未经做者容许其余人不得随意接触做品的接触权,集传播权、 放映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于一体的公共传播权,以及包括改编、翻译、注释行为在内的演绎权。分布式

而构成数字版权将来和局限所在的,依然在于“保护”和“交易”。区块链

不像金融领域与区块链之间已经有众多结合,数字版权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想象空间仍然很大,其中的深度和广度还未有人探得所有虚实。优化

今年三月份,阿里音乐就与Merlin(独立音乐数字版权代理机构)达成战略合做协议。阿里音乐公开宣布:但愿经过AI和区块链技术,为独立音乐公司、音乐人及音乐做品的合法权益提供全方位保护。网站

在这六个月时间里,阿里音乐没有再公开区块链方面的进展。直到前几日的“云栖大会”,阿里音乐才携手TASchain创始人吴轶群,在公开场合谈论区块链+数字版权。翻译

“数字版权+区块链”的肉是香,但狼也不止一只。代理

在海外,英特尔已经提交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专利申请,Spotify(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商)也在去年4月收购Mediachain,后者是一家利用区块链提供数据解决方案的公司。对象

转眼国内,除了利用私钥保护版权的华为,百度也在赔偿东方IC图片版权21万后,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图片版权服务平台。游戏

一边是网络时代开放共享的思想裹胁,另外一边是版权保护的现况不容忽视,数字版权可否适应转型,多利益主体分配是否公平,不少人将写答案的笔交给了“区块链技术”。

1

对症数字版权

互联网、P2P以及数字化的发展,使得内容复制、分发变得更为方便,进而致使非受权使用和拷贝、传播的成本更低。

在现有的数字版权中,保护领域存在登记确权、调查取证手段匮乏等问题。而在交易领域,数字版权也没有由于数字化、网络化而变得更透明、更公平。

传统的数字版权管理(DRM),是出版者利用一系列信息技术,保护版权内容数字化和网络信息化服务供应的同时,控制数字内容、设备在被销售以后的使用过程。核心思想在于经过用户许可证等方式控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变动、共享、复制、打印和保存等操做,进而保障内容供应商(版权主)的权益。

image

值得注意的是,DRM技术多为各出版商自主研发,技术互不相容,易造成多个版权中心。乔布斯曾在2007年2月6日发布公开信,信中称DRM仍不能保证从大公司购买的歌曲不被盗版,且使用DRM技术的用户更容易发生隐私信息等的泄露。

而区块链技术让数字版权注意到了其创新在信任度上的重大影响。做为全新的颠覆技术,区块链集成了分布式记帐、不可篡改、智能合约等多项基础技术,以一种更促进陌生人创建信任的机制出现。

对于版权保护,国内外已经有成熟的探索,也有愈来愈多的公司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自身领域中。做为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瑞典的Spotify 就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版税支付,保证创做者和版权全部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这背后能够看到的是,“平台并不知道应该把创做费用付给谁”。

这个问题也在前不久结束的“云栖大会·阿里音乐专场”中被提到。与阿里音乐一块儿参与“音乐产业区块链”讨论的TASchain吴轶群,就曾提到如今的版权市场并非特别健康。

那些大的版权商,在一层一层的分销中,他们是利益的最大头。而艺人他们拿不到不少的收益,他们更多仍是要靠商演拿到收益。

提到在数字音乐中,区块链跟数字版权的结合,吴轶群说这也是最初作虾米就开始考虑到的事情。

你们若是去网上搜的话能够找到,最先作虾米咱们申请了一个专利。当时咱们是想,如今小工做室、独立厂牌愈来愈多,有没有可能说让这些独立厂牌和粉丝去共同运维一个节点网络。这样的话,平台可能更多只是去作一个内容的分发跟聚合。

若是用区块链来搭建这套体系,那么可能中心化服务承载的功能会弱一些。这样的好处在于小工做室、艺人会愿意进来玩这个游戏。他们会看到,本身的那些歌曲被听多少次,被下载多少次。也就是说,他们能够确认某一首歌曲版权就是本身的。而这样一套体系才是公平的,不是说某一个平台说了算。

现实也是如此。在音乐界,做为第一个投入产出的“内容生产者”(做词人、做曲家、制做人),却也是最后一个得到收益的人。

他们不知道本身版税收入的计算方式,也没有渠道能够了解受众听音乐的方式,包括“怎么听”、“听了多少”、“我能拿多少”。

2

**“去中心化”维护数字版权  **

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技术特征里,其节点分散、开放而又对等,这保证了任何区块上所产生的数据都会由该节点同步广播至其余节点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同步存储在全部节点上。

与中心化的版权确权相比,区块链链上的版权确权受到了全部节点的共同监督和保护。对于数字版权的篡改、变动,须要获得全网全部节点的赞成。这就使得数字版权的侵权行为成本极高,也引出了区块链“不可篡改、可验证”的特性。

在可验证里,区块链常常用到的是“真随机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真随机数都是采集大气噪音,国外依然有一些网站在卖大气噪音的随机数。这些公司宣称本身卖的都是真随机数,不是经过天线大气噪音采集到的随机数。

对于这样一串010101的随机数,用户没有办法验证这是不是真的随机数,只能信任这家公司不会做恶。TASchain创始人吴轶群在“云栖大会”上也强调,

到今天为止,产生一个真随机数,最少要两台机器三个步骤,这已经不可能再优化了。

而放到区块链上,常常提到的就是“哈希值”。哈希值是可验证的随机数,若是提供最初生成的哈希值明文,其余人就能够马上验证这个哈希的可靠性。

经过这些特性,区块链技术就能够解决陌生人的信任问题。

面对如今数字版权广为诟病的“非公平、不透明”,区块链可让更多人,包括音乐生产者了解到做品的权利拥有、变动状况等。而区块链的链上确权成本低,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运营成本。同时其广播至全部节点的效率高,几乎瞬时,进一步简化了线下版权确认的流程。

3

**“智能合约”的版权交易 **

在完成数字版权的确权后,最终要走向的依然是版权的交易。

在区块链中,经过置入一系列智能合约,用户能够购买本身须要的版权做品,智能合约将其设置为直接向版权全部人自动支付。而一旦有用户将内容分享给其余人,这种分享行为产生的付费收益,也会有相应的智能合约进行利益分配。

经过智能合约,版权交易能够造成良好的闭环,规避了第三方参与可能存在的各项弊端,在保证数字版权交易的公平透明同时,改变了内容生产者以往弱势的“被割”局面。

实际上这种局面的混乱是市场形成的,版权商、网络音乐服务平台很难确保版税可以以合适的数额被支付给正确的对象。传统的版权交易,一个做品每每被分散地卖出,交易时间与平台也不尽相同。

经过区块链技术,在买卖版权时产生的交易信息会被打包到新的区块,同时交易数据会被广播到同级的全部区块中。

目前在网络文学圈,“调色板”广泛用来断定写手是否抄袭。所谓“调色板”,即对存在抄袭嫌疑的文字进行比对,并用相同底色标注雷同内容。

而在区块链,因为一开始就有效记录内容生产者从最初,到完成做品的全部过程信息。一旦发生侵权,可以第一时间、最低成本进行追踪,下降版权维权的投入产出比,保护原创者和权利人的基本权益。

一样关于维权的话题,TASchain创始人吴轶群在与“云栖大会·阿里音乐专场”上也提到,

用区块链的方式,把整个一套流程或者合约体系,一开始就用电子化的方式固化在区块链系统里面。那任何一方违约,只要提供足够多的证据,最后按流程自动执行。这样的话,逆流程的成本大幅度下降。

一方面保障内容生产者版权的全部,另外一方面使得网络音乐服务平台与版权方的交易更加公平透明。目前看来,区块链与数字版权的联姻,依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4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① 李月红:《数字版权法律问题研究》,载《出版广角》2016 年第 8 期第 1 页。

② 马治国,刘慧:《区块链技术视角下的数字版权治理体系构建》

③ 欧立信调研中心:《2018年中国数字版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内容来源于:密码极客 (ID:alichyb)

image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