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三次握手链接和TCP四次挥手及大量TIME_WAIT解决方法:

20160120103737468

1.TCP创建链接,三次握手html

创建的TCP链接可靠的链接,必须通过三次握手创建链接才能正式通讯彼此传输数数据。网络

客户端请求服务端创建链接socket

第一次握手:客户给服务发送一个请求报文SYN, 客户端的状态置SYN_SENT状态tcp

第二次握手:服务端在收到客户端发过来的SYN请求报文后,开始给客户端发送ACK报文和SYN报文,状态置为SYN_RECE学习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口收到服务端口过来的SYN报文和ACK报文后,状态由原来的SYN_SENT状态变为ESTABLISHED;而且给服务发送一个ACK报文告知对方已经送到服务端发送的SYN报文,服务端收到报文后,由原来的SYN_RECE变为ESTABLISHED 操作系统

至此客户到服务端,服务端到客户端的双向链接创建好了而且处理ESTABLISHED。双方能够进行数据交换了。htm

 

2.TCP断开链接,四次挥手。blog

当客户端把全部数据传送完毕的时候,给服务端口送一个FIN报文,告知服务端:我这边没有数据可传,但愿关闭客户端到服务端方向的链接。以后其状态由原来的get

ESTABLISHED 变为FIN_WAIT_1,;it

服务端收到客户的FIN报文后,送一个ACK报文给客户端,告知“我服务端知道你客户端口已经没有数据可传,可是我这边什么关闭链接,还须要等个人数据传完;若是我这里数据也传送完了,我也会给发送一个FIN报文。”。此时服务端发送ACK报文后,状态由以前的ESTABLISHED 变为CLOSE_WAIT

客户端端收到服务的ACK报文,将FIN_WAIT_1置FIN_WAIT_2,同时,继续等来的服务发送FIN报文。

当服务端数据传送也完毕的后,开始给客户端发送FIN包,发送FIN包后,其状态CLOSE_WAIT置为LAST_ACK

客户端口收到了服务的发过来的FIN包后,又给服务端发送ACK。发送ACK后,状态由原来的FIN_WAIT_2置为TIME_WAIT,客户在通过2MSL 时间进入CLOSE状态

服务端口收到客户端发送的ACK后,由LAST_ACK也进入CLOSE

 

3.TCP迁移状态:

LISTEN:服务端已经启动一个socket,其状态处于监听状态,等待客户发起请求链接。

ESTABLISHED: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三次握手创建,两个方向上链接状态都创建,状态置为ESTABLISHED

客户端状态变迁:(主动端)

FIN_WAIT_1: 发送FIN给服务端口。

FIN_WAIT_2:收到服务端的ACK报文

TIME_WAIT :收到服务端发过来的FIN报文,发送ACK报文给服务端口。主动关闭链接端,接收到服务(TIME_WAIT是主动端关闭)以后进入2MSL时间的等待

CLOSE:2MSl事后,关闭进入初始化状态。

 

服务端状态变迁:(服务端)

CLOSE_WAIT:收到客户端FIN报文,给客户端发送ACK状态后,表示知道客户端要关闭链接请求,服务端可能数据尚未传送完,因此处于等

                         等待关闭状态。(CLOSE_WAIT是被动端关闭)

LAST_ACK:服务端数据传输完毕,发送FIN报文给客户端,同时等待客户端发ACK报文状态

CLOSE:收到客户端ACK报文后,进入初始化状态

 

链接是双方创建的。发送数据的端客户也转变为接受数据的服务端口,服务端和客户角色是相互转换的

4.MSL时间:

MSL就是maximum segment lifetime(最大分节生命期),这是一个IP数据包能在互联网上生存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IP数据包将在网络中消失 。MSL在RFC 1122上建议是2分钟,而源自berkeley的TCP实现传统上使用30秒

TIME_WAIT状态维持时间

TIME_WAIT状态维持时间是两个MSL时间长度,也就是在1-4分钟。Windows操做系统就是4分钟。

5.用于统计当前各类状态的链接的数量的命令

#netstat -n | awk '/^tcp/ {++S[$NF]} END {for(a in S) print a, S[a]}'

返回结果以下:

LAST_ACK 14

SYN_RECV 348

ESTABLISHED 70

FIN_WAIT1 229

FIN_WAIT2 30

CLOSING 33

TIME_WAIT 18122

学习参考资料 TIME_WAIT状态原理分析:http://elf8848.iteye.com/blog/1739571

学习参考资料 TIME_WAIT状态过多解决方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5d24890102w9yi.html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