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是Java中很是经典的一种排序方法,能够将多个数字进行升序排序,效率比较高。数组
1、冒泡排序的原理 学习
两个相邻的数比较大小,将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往右边放,小的往左边放spa
2、冒泡排序的图解blog
1.首先定义一个数组:int[] arr = {4,2,5,3,1} 排序
2.比较的图解是这样的:内存
3、冒泡排序的思路解析for循环
依次比较先后两个数的大小,若是后面的比前面的数小,那么直接将小的放在左边,大的数放在右边,以此类推效率
例如咱们定义的数组:int[] arr = {4,2,5,3,1}原理
第一圈比较:
1. 用arr[0]和arr[1]进行比较,那么2比4小,那么2往左边移一位,4往右边移一位;
2. 而后用arr[1]和arr[2]进行比较,如今4比5小,因此不动
3. 再用arr[2]和arr[3]进行比较,如今5比3大,因此将3往左边移动一位,5往右边移动一位
4. 再用arr[4]和arr[4]进行比较,如今5比1大,因此将1往左边移动一位,5日后边移动一位,这样就把最大
的数放到了最右边
*如今经过比较而且移动以后,数组arr中的元素变成了{2,4,3,1,5}
第二圈比较:
1. 用arr[0]和arr[1]进行比较,那么2比4小,因此不用动
2. 用arr[1]和arr[2]进行比较,那么4比3大,因此将3往左边移动一位,4往右边移动一位
3. 用arr[2]和arr[3]进行比较,那么4比1大,因此将1往左边移懂一位,4往右边移动一位
*因为最大的已经在最右边了,因此不用和arr[4]进行比较了,如今经过第二圈比较以后的数组元素变成了{2,3,1,4,5}循环*注意,如今第二圈比较的次数少了一次
第三圈比较:
1. 用arr[0]和arr[1]进行比较,那么2比3小,因此不用动
2. 用arr[1]和arr[2]进行比较,那么3比1大,因此将1往左边移动一位,3往右边移动一位
*如今经过第三圈的比较,数组中的元素变成了{2,1,3,4,5}
*注意,如今第三圈比较的次数又少了一次
第四圈比较:
1.用arr[0]和arr[1]进行比较,那么2比1大,因此将1往左边移动一位,2往右边移动一位
*如今用过第四圈的比较,数组中的元素变成了{1,2,3,4,5},这样就比较完成了
那么经过这4圈的比较,能够肯定咱们数组的长度为5,可是咱们比较了4次,因此咱们能够肯定,咱们循环比较了4圈
因此,外层for循环能够肯定为for(int i = 0,i<arr.length-1;i++).
每一圈比较的次数都会比上一圈的比较次数少1次,那么能够推断出来
a) 进行第一圈元素比较时,内层循环次数为数组长度 - 1
b) 进行第二圈元素比较时,内层循环次数为数组长度 - 2
c) 依次类推,得出结论:进行第n圈元素比较时,内层循环次数为数组长度 - n
那么这个n的变化特色实际上是跟外层for循环中的i是一致的,因此咱们内存for循环能够肯定为
for(int i = 0,i<arr.length-1-i;i++)
4、造成代码
//冒泡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功能
//外层循环用来控制数组循环的圈数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1; i++) {
//内层循环用来完成元素值比较,把大的元素值互换到后面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1-i; j++) {
if (arr[j] > arr[j+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
}
}
}
5、总结
以上是冒泡排序的具体思路分析,学习冒泡排序须要捋清楚其过程,主要是分析冒泡排序是怎么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