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见过王坚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印象里是个学者,他被当时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挖来作用户界面的主任研究员。再后来他作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副院长。再后来据说他回了杭州加盟阿里巴巴作了首席架构师,操盘阿里云操做系统、阿里云等等。今年他从阿里云回到阿里集团作CTO,关于他在阿里巴巴所作的事情有各类评说,有褒有贬。有人说他是个有技术情怀的人,有的人认为他不适合主导产品的研发。数据库
记者今年1月见到了王坚博士,有了一次深度的采访。今年10月份在阿里云的开发者大会前夕,再次采访王坚。此次采访是安排在他和某投资公司谈合做以后,因此时间一拖再拖,直到晚上十点才开始采访,但眼里已经有血丝的王坚提及云仍是精神矍铄。他谈及云、谈中国基础软件的研发、谈互联网思惟、谈竞争对手、谈“双11”、谈12306等等,记者曾在不少场合把他的这些观点分享给了其余企业的高层,他们认为王坚的观点颇有启发性。眼下中国的IT产业正在转型,云和互联网化冲击着各个领域,推进云和互联网化有不少路径、有不少选择,也有不少误区,很但愿王坚的那些想法和思考可以对于转型中的中国IT产业有启发意义。安全
阿里集团CTO王坚服务器
IBM作的根本就不是云计算网络
IBM等所作的根本就不是云计算,顶可能是将原有的解决方案换汤不换药地新加了点技术、从新包装了一下,根本不是云。架构
记者采访王坚是源于当时的阿里云正在与华数合做,因此咱们的采访是从云开始的。运维
关于云计算,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是目前被业界承认的三种形态,包括IBM、微软、VMWARE等等IT巨头都一直在向各个不一样需求、不一样类型的用户推荐“公有”、“私有”和“混合”这三朵“云”。学习
但在王坚看来,“私有云根本就称不上是云”,云计算的本质是服务。若是不可以将计算资源规模化、大范围地进行共享,若是不可以真正地以服务的方式来提供,就根本算不上是云计算。因此他认为IBM等传统IT企业巨头们说的所谓“私有云”,顶可能是将其原有的解决方案换汤不换药地新加了点技术、从新包装了一下,卖给用户一个升级版的IT解决方案。优化
“IBM作的不是,华为作的一样也不是。”王坚本月还应华为的邀请到华为欧洲运营中心与高层讨论云计算。在他看来“华为不缺执行力,不缺创新力,可是作云的方向错了”。若是方向错了,就将会在云计算上越走越远。他认为华为正在作的云事实上是在复制惠普的路线,“惠普都在愈来愈走下坡路了,复制它的路线又如何可以成功”?网站
当记者问及王坚对华为所作云计算的见解时,他本能够选择不说的。作企业多年的王坚固然知道在业界公开谈论业界其余企业是忌讳,他之因此选择回答,是以为中国如今作云计算的企业有太多的误区。而作云计算是须要生态圈的,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从头作到尾,若是其余人都作错了,没有生态圈,阿里云也很难存活。基于这样的情怀,王坚仍是选择说出来,“哪怕是被人骂死”,这是王坚的原话。并且在记者的几回采访中,王坚一直这样表达,真正想作成作好云计算的企业事实上是愿意听到正确意见的。这也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惟:开放、兼容、互动,不断修正不断推动。阿里云
王坚认为云计算的发展是须要生态的,可是当好几个云计算联盟送来请柬的时候,他回绝了。他把这些联盟成员和章程看了一遍以后,以为太虚没意义,就是被IBM、微软等外商绑架的云联盟,因此不去捧场。他本身在杭州却积极撮合了一个名称为“云栖小镇”的联盟。据他身边的人透露,这个联盟开始并非博士(在阿里集团你们都称王坚为博士)主动想作,是阿里云在作全国性某行业云项目的时候,用户和应用开发商自发碰撞,这样的需求触动了王坚,因而他动念把阿里云平台上各种应用开发商、各种合做伙伴、用户汇集起来,作个实实在在的联盟,你们一块儿互相启发思路来解决问题。
在几回采访中,谈及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云计算,他都特别忧虑:你们都知道云计算是一种服务模式,“可是真正作起来的时候,又是向用户卖设备”,这其中最核心的是思路没有调整过来。目前中国各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包括电信运营商、政府园区等都在大兴土木、大规模地兴建数据中心,他们买了成千上万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但“99%都不是云计算”。因此阿里作了“飞天”这样一个相似云操做系统的东西,与数据中心合做,把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实现“云”化,用服务方式来对外提供计算服务。
在王坚眼里全球只有一个半的企业是阿里云的榜样,一个是亚马逊,它真正实践了云计算所蕴含的服务本质;那半个则是谷歌,它解决了规模化的问题,但没有将服务作完全。
关于云安全也一直是你们谈论得最多也是最为担心的另一个话题。王坚认为:“事实上云比原来的方法更安全,就好像把钱放在银行仍是放在枕头底下,哪一个更安全同样。必定是银行更安全!用云计算须要克服的是心理障碍。”
京东、苏宁根本就是传统企业
京东、苏宁等,请传统IT巨头来帮他们设计电子商务的流程,有本身的物流、仓储,本身进货,根本就是传统企业。
在几回采访中,王坚一直在强调,若是用户、生态链的思路不转变,若是不可以真正拥抱互联网,那么云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用户、当整个生态链都拥抱了互联网,云计算的价值才会真正凸显。
他认为如今不少用户仍是用传统思路来用IT。他举了一个“双11”某客户的案例。为了应付“双11”可能出现的爆炸需求,某客户首先想到了应该多买几台服务器,这须要花上至少几千元,还须要解决后期运维的问题。后来他们找到了阿里云,阿里云的同事建议他只须要花几元钱购买阿里云的OSS云存储就能够度过“双11”的难关。
记者问王坚,既然阿里云能够支持“双11”这样数以亿计的交易需求,是否是也能够解决12306购票每到春节就瘫痪的问题?王坚说,你们能够将这二者之间的各类数据进行比较。言下之意,阿里云是有这个能力,但12306没有选择阿里云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
有人问王坚,如今阿里云客户数量庞大覆盖了方方面面,何时像中国工商银行这样的金融大客户也会使用阿里云?王坚说:“这个问题应该由工商银行来回答,若是工商银行认为本身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那就应该使用阿里云服务,至少他的绝大多数非核心业务能够云化”。
阿里巴巴的去“IOE”化被不少人关注。王坚认为,不一样的人理解去“IOE”的缘由也不同,他最怕的是将去“IOE”理解为两个极端,一是单纯变为企业的成本问题,二是简单地变成一个是否用国外产品和技术的问题去讨论。他认为,下降成本是去“IOE”最早可以看到的,但根本的缘由是在互联网时代,不仅是互联网企业,绝大部分的企业对计算的需求难以经过“IOE”提供的技术来知足,“IOE”约束了企业的长远发展,12306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并且在技术路径上依赖于专用的硬件设备也比较危险。“‘IOE’是软件时代或是‘买计算机’时代的产物,到云计算时代,则变成了买‘计算’的时代,去‘IOE’最好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云计算,而不是去买一台新的机器替代掉原来的机器。”王坚说。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遭遇“互联网化”的冲击,从金融到零售再到制造业,咱们几乎已经看不到不受影响的行业。在推进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进程中,有不少的选择,也有不少的模式,究竟哪个路径可以带来更成功的“互联网化”转型?
在王坚看来,如今不少人依然只是将互联网视为一个渠道,而不是思路和生意模式的改变。包括天猫和淘宝的几个电商竞争对手京东、苏宁等,他们请传统IT巨头来帮他们设计电子商务的流程与建网站,他们有本身的物流、本身的仓储,本身进货。“要本身进货,你们能够去比较这是否是和传统企业同样?”王坚说,“如何定义互联网企业,它须要知足两个特征,一是要有云计算,二是要在云计算的基础上用数据来优化业务。”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王坚的观点有些偏颇。但在笔者看来,王坚所认为的“互联网化”更接近于真实的互联网,若是咱们不可以从核心思路上有更多的颠覆,咱们就很难得到更大效率和效益,小改小获益,大改大获益。
王坚说,“用云计算”的本质是“用互联网”,企业的IT和业务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的特质和冲击使传统企业IT没法应对。若是你的企业永远跟互联网没有关系,很难想象10年以后企业会是什么样子。
基础软件必须在云上作才有机会
不少拿了“核高基”项目资金的企业如今作的依然是复制品,“人有我有”的思路造出“替代品”,缺少市场生命力,只会成为样板工程。
王坚认为只有真正在云的时代,中国的IT才有变的机会。
中国的基础软件一直作不起来,缘由是缺少与用户互动的机会。王坚说:“关起门来不可能把一个产品作好,产品的发展永远是与用户交互的结果。”以数据库为例,国外数据库并非从第一天开始就作好的,它也是慢慢地和用户不断交互不断改进成长起来的,当传统数据库发展到今天规模的时候,咱们已经失去了与用户进行交换学习、成长的机会。已经没有机会去和用户交互成长了,已经有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了。
“我常说需求就是竞争力。”王坚说,“为何中国的云计算有可能超越美国,比美国更有竞争力,由于中国有更强劲的需求。”他举了淘宝的例子,为何在中国淘宝能够如此蓬勃地发展,由于中国有巨大的需求,因此它有机会,而在美国沃尔玛很成熟处处都是,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就相对没那么容易。有需求就意味着他可以告诉你问题在哪里?在他看来,一个竞争力的得到毫不是从书上读到的,它必定是需求、是用户告诉企业去提供的,寻着问题去解决问题,才可以成为竞争力。
阿里作“飞天”的过程当中,遇到不少不少问题,也有不少的批评。王坚说,就是由于去解决问题才让阿里云成长。
在他看来,今天的基础软件又有了机会,由于云的出现,咱们从软件时代进入了云计算时代,整个体系架构发生了改变。基于云来进行基础软件的研发,中国仍是有机会的。可是王坚一样看到了不少得到了国家“核高基”项目资金支持的企业,仍存在误区。不少企业,甚至是大部分企业仍是基于“人有我有”的思路来作替代性研发,这样的复制,虽然可以造出一些“替代品”,可是是缺少市场生命力的,只会成为新的样板工程。眼下的阿里巴巴推进去“IOE”化,正从“商业软件”向“开源软件”再向“自主技术+云计算”的路径上演变。阿里巴巴最先也是采用甲骨文数据库的,如今他们已经迁移到开源数据库My SQL上,到明年他们但愿迁移到阿里本身研发的关系数据库OceanBase上。
王坚说中国用户如今对云的需求像“干柴烈火”同样,他但愿不只仅是基础软件,包括应用和整合IT生态体系,都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云的机会,抓住云和互联网进行创新,让一直处于跟随状态的中国IT产业更快变局。
(做者:中国电子报 李佳师,原文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