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存储设备历史源流

         因为公司业务的关系,本人接触存储设备已经有段时间了,也看了先人前辈们关于存储设备的心得体会。现将本身所学所得汇聚成文,非为上品,只想将所学零散的知识经过本文的编写获得疏理。使慨念更加清晰,也想为之后的学习工做,及了解存储本源找到方向。
         以前我拜读并参考了《大话存储》一书,从盘古开天讲到如今,从上古神话时代人们如何存储信息说到当今社会存储设备,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角度都是标新立意,这位仁兄可谓大才,余觉得此书受"博大精深"四字亦不为过,不胜钦佩向往之。一样事物每一个人所讲角度与方向不一样,若是让我也从神话时代提及,那没准就真说成神话故事了。所谓这个切入点我想从硬盘提及,如今PC的普及率就不用说了,基本家家必备,那么有PC必有硬盘,我就从硬盘开始说。并且本文也并不想写成像"资治通鉴"同样的编年体史书,那些什么哪年谁谁谁发明了什么东东,虽然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想咱们应该记住的是前事的因果而并不是死记年限。还有,存储设备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不少,如硬盘原理、接口、文件共享等等不少不少,说到的时候会用简练的语言说起一些,但不会主要细说哪一块,真要那样一篇文章得写个好几年。好了,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硬盘,基本上家里有PC的都知道硬盘,作什么用的,都知道存数据用的。它怎么来存呢,这就涉及到硬盘原理。其实把硬盘打开看到硬盘的盘体,就像一落光盘同样只是边上多了一个机械部件:
         与光盘不一样的是,硬盘的盘体上面和下面均可以写数据。拿什么来写,天然是盘体上放置的磁头,每一个盘体都有,并且上下面都有,这但是十分精密的机器设备,由于磁头与盘体是有距离的,有多远?呵呵,你头发的粗细与这个距离相比算巨人了,哈。应往哪里写呢,就像一张纸,若是有格式咱们就能够根据格式往上写字,硬盘也是同样,盘体是圆形,从最外围到最里边,能够当作好多个圈圈,叫磁道。每一个圈圈又划分了好多个段落,叫作扇区。硬盘通电后盘体开始高速旋转,写数据时,先找是哪一个盘体,是上面是下面,再找哪一个磁道,最后找到扇区往里写数据,读数据也是同样。关于原理就说这么多,有兴趣能够去翻翻书:)
         怎么读写数据知道了,那么数据从哪里来呢。看到图中盘体边上的接口了吗,就从接口传输进来。从这里就引出了硬盘接口的类型,以中国来看从九十年代末期到如今共有这么几种类型: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一个IDE接口只能接两个 外部设备。通常用于PC机,最高转速7200转。传输速度为:最高 133MB/s硬盘容量最高达 500G,听说有 1TB,此接口现已淘汰。
SCSI

       小型计算机系统 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一个SCSI可链接最多15个外设(包括 磁盘磁带CD-ROM、可擦写 光盘驱动器打印机扫描仪和通信 设备等)。链接外 平等占有总线,如今为止接口传输速度最高可达 640MB/s,转速 7200转、 10000转、 15000转都有, 10000转性价比最高。链接 电缆能够长达6m。容量最高 300G,现已基本淘汰。
 
SATA

SATA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接口(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来头不小,是由Intel、IBM等等多家硬盘大佬们共同提出的 硬盘接口规范。接口需主板芯片组支持。支持 热插拔,传输速度快,执行效率高。如今 SATAIII的接口速度最高可达 600MB/s;转速 7200转。容量现最高 4TB。是如今PC机与部分存储设备使用的主流硬盘!  
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链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改善原SCSI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提供与SATA接口的兼容性。为适合不一样硬件环境,接口尺寸有3.5英寸和2.5英寸两种,一样转速 7200转、 10000转、 15000转都有,容量现最高 2TB。传输速度 300MB/s,这只是刚起步,预计未来会更高。
NL-SAS
NL-SAS和SAS从技术上来讲,没什么太大区别。说白了就是使用SATA的盘体,但接口标准是SAS标准。因此转速最高 7200转,容量最大是 3TB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用固态电子 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彻底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彻底与普通硬盘一致。广泛采用 SATA-2接口及 SATA-3接口,最大容量 128GB,理论最高速度 6Gb/s。分为两种:
       一种是采用 闪存FLASH芯片)做为 存储介质,即咱们常说的 SSD。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移动,并且数据保护不受 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类环境,可是使用年限不高;
       另一种是采用 DRAM做为存储介质。 仿效传统硬盘的设计,可被 操做系统文件系统工具进行卷设置和管理,可分为 SSD硬盘和 SSD硬盘阵列两种应用。高性能的 存储器,使用寿命很长,但须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属非主流固态硬盘!
 
FC

拥有 光纤通道接口( FC, Fibre Channel)的硬盘, 此接口最初为互联网设计,后应用于硬盘接口。硬盘在使用光纤联接时具备热插拔性、高速带宽( 4Gb/s)、 远程链接等特色,可持续性数据传输 171MB/s。使用多模光纤联接时最远可达 500米;使用单模光纤联接时最远可达 10公里。转速 15000转,容量最高限制于其高昂的售价, 一般用于高端 服务器领域(自己设计初衷也非民用).

硬盘及接口可算说完了。搞这么多彷佛有点抢戏,呵呵。由于存储自己故名思义,就是存储数据,因此接的都是硬盘,不先说清楚后边也无法讲。就算这样其实各类接口仍是没可以说清楚,看来就硬盘应该单开一文多方参考然后撰之~-~
若是上述看不懂也关系,由于都知道PC机内有硬盘,而高端的设备如服务器、小型机、大型机等等也是同样,不过配置有高有低;有简单有复杂罢了。那么咱们试想一下,以服务空为例:在一个生产环境,服务器若是只把数据存在本地硬盘里,那么须要多少硬盘?多少台服务器?个人邮件服务器存邮件数据;文件服务器存大批工做文件;网站服务器存站点程序;数据库服务器存DB数据;要是本地硬盘容量不够,可不只仅是加硬盘就行的事情,像一些大型网站或数据中心,数据以 TBPB计,这要加多少块硬盘才够?呵呵。服务器自己要工做,还要有频繁的重要数据读写,要是服务器哪个部件出了问题,当机了还算幸运,要是形成数据的损坏可就麻烦了,医院的病历、药品信息;金融的各类金融数据;企业的保秘数据;甚至一个国家的。。。。。。天哪,这得形成多大的损失!一张纸要 800年才会天然毁灭,还不如纯人工手记呢,哈哈。并且搞得数据这里一份,那里一份,管理起来至关麻烦。怎么办?这个时候,存储设备就应运而生。
服务器该工做还工做你的,咱们将全部的数据归拢统一到一个设备或一批设备里,用一种快捷方便且相对安全的保护机制来保存数据,并且别的不干只存数据,心无旁骛天然一日千里,这就是存储设备产生的初衷。内部构造先别想的多复杂,跟服务器差很少,只不过服务器能链接的硬盘有限,存储设备呢,除了主板啊CPU啊等这些主机设备外,毕竟以存数据为主要工做,因此有这么一个专门设备(说白了就是一电路板)链接好多块硬盘,只不过这里管插多少块硬盘叫多少位,8位就是8块,12位就是12块,以此类推~接硬盘的电路板能够叫它硬盘插槽,8位也叫8 槽位
从存储设备的前边来看,瞧瞧,这就是存储设备的槽位!
而主机设备在这里叫作 控制器,是由控制器来把外部数据放入到这老些硬盘里的;固然要想工做必须通电,因此还有电源。简单地说,存储设备从硬件来看就这几样:控制器、硬盘插槽、硬盘、电源。
这张图是从存储的边后来看,左边就是控制器,而右边的是电源
 
从软件来看呢?刚刚说过,快捷方便且相对安全的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机制叫作 RAID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RAID,redundant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redundant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怎么用的呢,那么多硬盘不能都闲着,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一样的地方。经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做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由于多个硬盘增长了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储存冗余数据也增长了容错。而这种功能也会软件两种:
RAID

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与 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使用磁盘阵列卡对磁盘的操做直接经过阵列卡来进行处理,所以不须要大量的CPU及 系统内存资源。但对实施人员水平会有要求。实物见下图:
RAID
即经过软件方式来达到硬RAID功能,不一样的是须要使用CPU及系统内存资源。对实施人员水平倒没多少要求,其实WINDOWS的磁盘管理就能作,哈。
分类是这两种,那么RAID具体的实现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什么 raid1raid0raid5啥的。在 《大话存储》这本书里介绍的较全,我只列出经常使用的几种:
raid0:最先的raid实现方式,其实很简单,比如说存储有8块硬盘,我把数据分散存到这8块硬盘上,不是分文件而是分散,一个文件被拆成多个部分分别存在多个硬盘上。但在应用层看到仍是完整的文件,至少需 块盘。缺点是万一哪块硬盘坏了,全完了,哈哈。
raid1:叫作磁盘镜像,数据在写入一块磁盘的同时,会在另外一块闲置的磁盘上生成镜像文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使用,系统均可以正常运行,至少也需 块盘。虽然这样对数据来说很安全,可是成本也会明显增长,甚至形成浪费!
raid1与raid0配合使用:上述 raid1的缺点,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向一块磁盘写入数据,不能充分利用全部的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咱们能够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有 raid1+0raid0+1两种模式。
raid1+0—是先作镜像再作条带,以四块硬盘为例,两组raid1,再将两个盘组作raid0,raid1两盘组各坏一块盘还能用继续用。因此至少需四块硬盘。
raid0+1—是先作条带再作镜像,一样以四块硬盘为例,两组raid0,将两盘组作raid1,若两盘组各坏一块盘就不能用了,但若是一个盘组的两块盘都坏了,仍是能够继续用。
相比之下,raid10比raid01要可靠,raid01的写速度要快。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好复杂的名字。。。。。每块盘的数据有其对应的 奇偶校验信息, RAID 5不对 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而是把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 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一样的磁盘上。当 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 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最少 块盘!
raid6: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更复杂的名字。。。。。天。与 RAID 5相比, RAID 6增长了 第二个独立的 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校验系统使用不一样的算法,即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但RAID 6须要分配给 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因此与RAID5相比,实际应用很少。至少 需块盘
说到这里,存储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大至聊完了,其光是存储的 内设与raid也够写好几篇博客了,哈,有空再说。简单地说就是一大堆硬盘和主机设备 在一块儿经过 raid方式存储数据。那这些数据是怎么 的呢?天然是经过服务器与存储进行数据通迅来的,如何进行数据通迅的呢?这又引出了存储与服务器的 链接!
最先的存储设备,我们追溯到 IDE硬盘的年代,那个时候服务器硬盘不少都是SCSI接口,在服务器的主板PCI接口上插入 SCSI,SCSI卡的接口用数据线与 SCSI硬盘链接。而存储呢,那个时候直接连服务器,用的什么呀?天然也是SCSI接口链接服务器的SCSI卡,叫作 直连存储
图为 SCSI
后来随着 互联网的兴起,才有了应用到网络的存储设备,说白了就是SCSI接口改了 RJ45口,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都链接 交换设备进行数据通迅,而SCSI卡天然就免了。再到后来(其实也没多久),由于百兆网络升级成千兆以极万兆或光纤环境,那RJ45口天然也跟着 升级,因此存储设备后来也有千兆接口的、光纤口的。这些除了光纤与万兆口外,其它两个看着差很少:
如上图所示:百兆、千兆口就是那两个RJ45口,外表没什么变化,只是接口速度不一样。百兆是 100Mb/s,实际应用上 10MB到头了;千兆是 1000Mb/s,实际应用也就 100MB
而图中右边的 个接口,看着跟 8个窟窿眼儿外加铁架子同样的就是光纤口。要提及光纤口那又多了去了,也是从互联网技术而来。我只说如今存储经常使用的 光纤口,纯光纤与模块光纤。
先说 纯光纤:FC(Fiber Channel),应用光环境的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在整个网络传输时,通常像文件共享啦、FTP啥的,走的都是微软的TCP/IP。而FC协议不在这以内,从物理层到应用层有本身的数据传输协议,叫作类以太网协义。也是基于网络实现的。而 纯光纤接口,也叫 FC口,是固化在存储控制器主板上的。速度 8Gb/s

模块光纤:与纯光纤口同理,模块是指能够将光纤接口取出,换成 RJ45网络模块
 
我们在看一个存储设备参数时,若是有 万兆网口,这个接口就是插槽,能够插光纤模块,也能够换成的 RJ45的万兆模块,万兆模块长什么样,接口就是RJ45,身体跟上图光模块同样。速度嘛, 10000Mb/s1000MB左右。
到这里,算是简单说完了存储设备与服务通迅的接口,其实每个都有不低的技术含量,互联网技术与存储技术的相互融合带来了存储通迅上至关大的飞越!但光是存储飞越不行,一样的环境,服务器也要有相应的设备才能同时飞越,存储是光口,存储仍是网口,根本就没法工做。
       千兆网环境,存储的网口要是千兆的;交换设备接口要是千兆的;服务器网卡要是千兆的;甚至连网线也要六类线才行。
       万兆网环境同理,只不过物理线路尚未那么快,只是 接口速度提高了。
从这里引伸出一律念叫作 SAN存储区域网络,不单止一台存储,而是多台存储设备组成的工做局域网,而网络环境是上述千兆或万兆,物理线路是网线的叫作 IP SAN
       光环境,这里要说一下,无论存储是纯光纤接口亦或是光纤模块,交换设备接口必须是光纤口;而服务器方面要在主板上插光纤卡,叫作 HBA卡。
关于 HBA卡:(Host Bus Adapter)光纤存储卡,用于服务器与光纤阵列规的链接
上图的 HBA卡,左边为双接口带一个冗余接口,就是一个坏了还能继续用;右边的很少说了。将 HBA卡接到服务器主板上,装好驱动就能够用了。
而在光环境下的存储设备—交换设备—服务器的链接线是什么呢?天然是 光纤线,见下图:
上边所提到的 存储区域网络,多台存储设备组成的工做局域网,网络环境是光纤,光交换设备、光纤接口,物理线路是光纤线,叫作 FC SAN
 
各类环境的链接应用也算简单说完了,至于具体的参数啊型号啊,要是再说这些估计还没说完我就完了,我的认为一边深刻了解原理一边根据需求看型号参数比较好。好的,以上说完了存储的硬件、存数据的方式、各类应用环境,不一样的应用环境天然设备不一样,那么存储设备在对应不一样的应用环境会有哪些不一样的设备,这是接下来也是最后一个话题,存储的分类!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今来讲说存储设备的分类,任何产品都有不一样的受众群,一样一本"西游记"也有少儿读本与成年人读本之分;像PC或笔记本适合普通大众;服务器适合工程使用;哪怕说人-还分三六九等呢,是否是。存储设备也是同样,但怎么来区分呢?就两个字: 需求!家里就上上网看看电影啥的,买台服务器回家?新浪网的访问量如此之大,就用PC当作网站服务器?那真是吃饱了撑的,这些固然是不合适的。因此说要根据不一样的应用环境与技术标准来决定产品的受众与分类。存储设备的分类从需求来讲分为三种:
在线存储

在线存储也称作盘阵,故名思义就是要时刻保持在线状态,读写数据频繁,工做环境对存储的性能要求颇高。所谓颇高是指控制器的配置要高;并且最少都是 双控制器(以上),能够外接 扩展柜;接口基本上使用的是 FC接口;硬盘嘛, SATA的有, SASNL的有, SAS的有, 光纤接口硬盘的也有。因此其工做环境,交换设备基本都是光纤或千兆网(包括万兆)设备,服务器天然也配有光纤卡( HBA),从应用层认到的存储设备是 SCSI卷。盘阵的raid机制都是 raid
还有一种叫作 iSCSI盘阵,控制器与硬盘与上述相同,也是作 raid但接口都是千兆网或万兆网,这就说明网络协议走的都是 TCP/IP协义,应用层认到的设备是 iSCSI设备。说到这里有几名词须要解释:
扩展柜—就是安装硬盘用的柜子,只是做为容量 扩展单元,不能作为独立部件使用。 通常与存储设备配合工做;外型有塔式、全铝合金桌面型设计,能够容纳5-12颗硬盘,与再购买一台存储相比,更能 节省机柜的空间。
SCSI设备-SCSI硬盘已经聊过了,那么SCSI设备是什么,盘阵将全部硬盘空间作成 raid存储方式,这时应用层所看到和真正使用用的是一块盘或几块 SCSI硬盘注意:不是分区!并且将存储设置好以后,在服务器应用层是 自动认到,比如说在windows的磁盘管理里会自动跳出认出新设备的窗口:)至于 iSCSI是什么,这就要说到 近线存储
 
近线存储  

指将那些并非常常用到,或者说数据的访问量并不大的数据存放在性能较低的存储设备上。近线存储对性能要求相对来讲并不高,因为不经常使用的数据要占总数据量的比较大的比重,这就要求近线存储设备的容量需求相对较大。比如说给一些长期保存的不经常使用的文件作归档。上述实现这种概念的设备叫作 NAS,即 网络附加存储
归档—就像咱们把不经常使用的东西收拾起来装好同样,这透出一个归字。数据也是同样,我自己的盘阵不留这些数据,将这些数据归档存储到近线设备上。只是这里需求不一样,有些环境归档不要求时常能读取到这些数据;有些是要求的;而有些不只要求还要与在线数据同步。其实归档只是个概念或目地,实现其目地的技术手段统称叫作 备份。既然提到了归档,那索性就再说说备份的几种机制。
备份—其实不管是什么存储设备,目地都是存数据,除了最原始的拷贝以外,还有几种很智能的备份机制。
增量备份—咱们先把数据备份到存储设备上来,下一次再备份的时候若是只是拷贝过来,那么会有大量地数据重复覆盖。增量备份的机制就是已有的数据不备份,只备份新增长的数据。
数据同步—要求存储设备上备份的数据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它增我增,它减我也减。
实际上述几种备份机制时,还能够根据时间即 年、月、日,甚至有的设备还提供 时、分时间机制,可 定时作备份。
NAS通常提供最基本的两种服务, iSCSI盘与文件共享。先说文件共享,由于大多数人离这个名字较近,用过WINDOWS的人基本上或多或少接触过共享目录共享分区,只不过NAS因此提供的更多,除WINDOWS外,Linux的 NFS、MAC的 AFP,还有 telnetFTP等等。
iSCSIInternet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 IBM大佬研发的,该技术是将现有 SCSI 接口以太网络(Ethernet)技术结合,供硬件设备使用实如今 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使其可以在 以太网上使 服务器可与使用IP网络的储存装置互相 交换资料。在需访问资源的客户端应用层认到的是 iscsi,不过这可不像盘阵,须要应用层用 iscsi发起器来扫描并链接设备,发起器在windows7有自带,Linux有相关命令。
除上述两种功能外,NAS还提供相应的 优化存储资源的功能,好比说像数据删重,即将重复数据取出,这样能够节省空间;在线扩容,不间断工做,更换NAS的硬盘等等。这些功能同指化严重,基本上企业级NAS都有,只不过有些NAS须要购买序列号激活功能而有些不用罢了。
除功能之外,NAS不像盘阵,不光是机架式的,也有 塔式的,如图所示:
因此其应用较广,除生产环境外,公司部门甚至我的用户也能够用获得。而控制器、接口、硬盘接口等性能方面,根据需求的不一样,配置天然也不一样,通常都分为 低、中、高端三类,配置天然也是 由低到高,甚至在特定的环境里高端NAS也能够当作低端盘阵来用。这一切要以 需求出发,不过需说明NAS的 raid机制,不像盘阵都是硬raid,有些是 raid;有些是 raid
 
离线存储
         离线存储设备在业内全部存储设备当中算是较 特殊一种,能够说无论是与盘阵仍是NAS相对独立(那二位好歹还有点关系)。先说说它的 需求来源,即企业的 大数据需长期保存。比如说金融行业的数据,我国规定是要保存十年以上,这是根据行业规则来的需求;再好比说医院的数据,无论是各项检查的数据仍是病人病历以及药品数据,这些数据中的一部分是不常常读写,甚至会放置好久,这些数据若是只放在盘阵或NAS里,由于设备会常常有读写数据操做,我说过存储设备的安全机制是相对安全,对于在生产环境设备将来会出现什么问题,咱们人为的预估只能占部分比例,毕竟这世上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既然设备会常常有读写操做,那就难保会出问题,出问题的结果每每致使了数据损失,有些数据损失又会是致命的,因此怎么办呢,正所谓 一动不如一静!真要保证数据安全的方法每每静止不动,要是这些须要长期保存而长时间不会读写的大量数据所放置的设备,不像盘阵或NAS那样常常被读写,只在须要的时候被导入到在线或近线亦或是服务器本地硬盘,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因此离线存储设备就这样应运而生。
         所用的设备是什么呢?在我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录像机与录音带能够说是风靡大江南北,能够听歌、录像、看录像,其实所记录的音频与影像资料其实就是数据,因此加以改动同样能够应用到存储设备上,名称也不同了。录像带叫磁带、录像机叫磁带机(也叫磁带驱动器)、后来又有了相对智能的磁带设备叫磁带库、再后来甚至有了用盘阵作为底层存储的虚拟带库。
磁带
         可以存储数据的磁带跟录像、录音带同样,也用的是胶片来记录数据,当开始写数据时,就像录音带开始录音同样,顺序写入,当开始随机检索时天然也像录音带同样倒带。只是为了与应用层配合使用,业内开发了多种能够数据交互的协议,好比说像常见的 LTO即线性磁带开放协议,提供对磁带数据的写入、检索、纠错等等功能。说到这里,到底为何使用磁带其实还不是彻底清楚,上述说大数据量长期存储,基于这点就引起出两点缘由,一是如今 20TB以上和 PB级的数据作离线来讲,就磁带与硬盘相比较,磁带的性价比很是高;二是磁带与硬盘在应用上最大的不一样是,磁带写满数据后,能够自动弹出而后保存起来,放保险箱里或安全妥帖的场所,这就符合了需求来源中所提到的一动不如一静!说到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那么磁带是被什么设备读写数据而后弹出的呢?这种设备叫磁带机!
 
磁带机

       磁带就像录像带;那么磁带机也就如同录像机。录像机把影像数据存到录像带上,也能够把录像带上的影像数据放映出来,录完像或放映完录像带从录像机里取;磁带机也一样能把数据写入到磁带上,一样能够把磁带上的数据恢复回来,磁带机也一样能把磁带 弹出作离线保存。如今磁带机(也叫磁带驱动器)分两种,一种是手动将磁带放入磁带机;一种是自动放入,叫自动加载机,带磁带卡槽。从广议上来说,自动加载机其实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磁带机,而应属于一种叫 磁带库的产品。
磁带库
       磁带库,先理解'库'这个字的含义。像车库、库房之类,那么以此类推磁带库里应该会放置不少个磁带(即磁带卡槽)与磁带机,这很像上述所说的自动加载机:
       自动加载磁带机是一个位于单机中的磁带 驱动器和自动磁带更换装置,它能够从装有多盘磁带的磁带匣中(就是磁带卡槽位)拾取磁带并放入驱动器中,或执行相反的过程。能够备份 100GB—200GB或者更多的数据。
       而磁带库是指像自动加载磁带机同样的基于磁带的 备份系统,磁带库由多个磁带 驱动器、多个槽、 机械手臂组成,由机械手臂自动实现磁带的拆卸和装填(就像人手同样,拿出磁带放入磁带机)。它可以提供一样的基本 自动备份数据恢复功能,而且能够多个 驱动器并行工做,也能够几个驱动器指向 不一样的服务器来作备份,存储容量达到 PB级,可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等功能,可在 应用层 管理软件的支持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能够说大型 数据备份的主要设备。
虚拟带库VTL(Virtual Tape Library  )
       说到磁带的时候提到过,磁带作离线备份的缘由之一是由于大数据量存储,磁带与硬盘的性价比高。磁带机与磁带库是很昂贵的,但一样20T以上的数据量来看磁带仍是比硬盘要便宜。那么随着硬盘 价格的不断降低,业内也在寻找一种硬盘替代磁带的方法,毕竟磁带虽然比较实惠,但其 保存环境较为严格,并且要是摔一下基本上不能用了。这个时候,虚拟带库就产生了, 带库两个字指的就是磁带库,而虚拟二字指的是 虚拟出来的磁带库!也就是说是以其它存储设备作 实际数据存放,但 存储方式是磁带库的备份方式。最开始的时候虚拟带库,是将盘阵与服务器 直连,在应用层安装 虚拟带库软件,将盘阵 虚拟成磁带库设备,那么在应用层备份软件中所 认到的设备就不是盘阵而是磁带库;后来随着 IP SAN的应用,发展成虚拟带库的独立设备,将虚拟带库的软件写入到盘阵或其它非磁带设备的电路板 芯片中,让其它自身提供虚拟磁带库工做模式,而不倚赖于应用层可自成一体。但虚拟带库有一个自然 缺馅,既然是将盘阵作当底层存储设备,那么不能像磁带那样将磁盘取出,虚拟环境看到的是取出,但其实没有。除非虚拟带库 链接真实磁带库才能作真正地底层设备离线。

小提一句:
       原本关于存储分类说到磁带设备应该就说完了,但最近我忽然发现一个作离线的设备用的是虚拟带库的工做方式,能够作到将硬盘像磁带那样 弹出,底层设备也能作到离线二字。特地在结尾小提一句,这个设备叫作 RDXA8:
       这个设备有 8个槽位,里面插入的是笔记本硬盘,只不过外边有一层扛摔的外壳,是 SATA接口。设备的工做模式之一就能够提供 虚拟带库的工做方式,虚拟出8个磁带卡槽、 机器手,但磁带机只能虚拟出 个,可见是作 小数据量离线备份用的。
 
好了,长出一口气,这篇博客可算写完了,呵呵。我算了算时间,从 2013年4月13日早上11点开始写,一直写到了。。。。如今是 2013年4月14日14点34分,基本上用了一个工做日的时间。 硬盘到存储设备的产生,再到 设备接口与应用硬件环境,最后是 存储设备分类,将整个历史源流疏理一遍。其实有不少没说清楚,像硬盘的各类接口、存储设备实际在工做时的数据走向流程,比较深挖的东西没有说到,还有像网络光纤与存储光纤的驱别种类这些也算是没说到的。但初衷还算达到了,我原本想整理的就是存储设备的源流,仍是偏硬件一些;之后有机会会把这篇中提到的不少知识点细化再编写成文。有这方面的高手欢迎指点,余当虚心求教之,谢谢~!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