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获得-《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模块一:人性与稀缺

发刊词经济学之因此有如此魅力,缘由在于它是以研究陌生人互动规律为己任的学问。人的认知和判断,至今主要仍是靠直觉和短距离的人际关系来驱动,但人的身体和际遇,却早就已经暴露在大规模的陌生人的精妙协做之中了。这二者的巨大反差,使得不少聪明绝顶的社会达人,对复杂社会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幼稚的阶段。一我的在他本身的专业领域能够很是成功,但要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还须要学习另一种智慧。
 

人性与稀缺(0-12讲) 

 

1、经济学视角

001讲|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战俘营确定不是什么市场经济,但它里面发生的事情,人们所遵循的行为规律,跟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差异呢?里面的世界是否是很独特呢?
1.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 事实上,一个战俘物质享受水平的显著提升,不是依靠自身攫取生活必需品的能力,而是经过商品和服务交换得以实现的。”
即物质的总量哪怕不发生变化,只要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交易,幸福就可以无中生有地产生。
2.战俘营中的价格与价格变更
有了市场就会有价格,有了价格就会有价格波动。
面包的价格随着稀缺而变化。
3.战俘营里的货币
有了交易就会产生对货币的需求。战俘营用香烟来作货币。
有了货币,就有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他们会把烟重拆,混上一些发丝卷的细一点去交易。
4.战俘营里的通胀与通缩
当发生空袭,生命受到威胁,就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疯狂抽烟。次日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烟就更值钱,一根香烟能够买更多的面包。
当红十字会送来一批新烟,货币流通量增长,一个面包就卖到两根香烟。
5.战俘营里的跨境贸易
英国人喜欢喝茶,战俘营外面的德国人喜欢喝咖啡,这时候英国人就会把他们分配到的咖啡存起来,偷偷把它运到铁丝网外面去,跨过铁丝网,换外面的茶叶,这叫跨境贸易。
6.战俘营里的户籍制度
在这个战俘营里面,德国人对欧洲人还算是比较友善的,那些来自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南斯拉夫的战俘,他们能够在不一样的营房之间走动。德国人最恨英国人和美国人,英国战俘、美国战俘不能处处走动。
这时候,欧洲战俘作生意的机会就更大一点。固然,英国人和美国人若是给点贿赂,也能走动,但毕竟增长了麻烦,增长了障碍。
7.战俘营里的舆论压力
有些人认为交易不透明,有些人认为应该实施基准订价。
8.战俘营中的仇富情绪
有交易就会有信息不对称,有信息不对称就会有中间商。
对中间商广泛存在敌意,认为中间商不老的,巧取豪夺。
 

002讲|马粪争夺案

鼓励创造财富的人,不鼓励对财富作出标志。
“公正的背后实际上是效率的考量。在司法实践里面,各国都有这么一条惯例,就是犯人若是配合司法部门自首认罪,那么他们的量刑就会比较轻。”
只有那些让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只有那些让社会可以存活下来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效率决定了公平。
 

003讲|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比较和选择的学问。
要作出正确选择,你首先得把要比较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天秤两边去对比。经济学则教你,在比较的时候不只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同时也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004讲|经济学不关心阴谋论

经济学家关心的,是那些人们出于良好的愿望而产生的有害的经济政策,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若是你要问,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有什么区别的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经济学家不关心阴谋论,他只关心事与愿违的因果规律。
比方说最低工资的例子,比方说价格管制的例子,美国禁酒的例子,美国禁枪的例子等等。特别有意思的是,有人还讲到,印度曾经为了鼓励你们消灭眼镜蛇,提出了一个悬赏方案,谁杀的眼镜蛇多谁得奖就多,结果眼镜蛇的数目不减反增。为何呢?由于你们都去饲养眼镜蛇去了。
 

2、人的本性

005讲|不肯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阿尔钦则说,首先世界是充满不肯定性的,从统计学的观点看,只要存在不肯定性,我们就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顶多只有一个最优的几率区间。
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一我的,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能不能存活下来,和各类条件、状况的变化有关,而跟人是否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若是一我的不理性的话,他承受的成本、他承受的代价不是那么高的话,人们就宁愿不理性;可是若是他们承担的代价足够高的话,他们就会变得比较理性。
阿尔钦在他1950年的文章里面就有一句警句,他说,"Nothing succeeds like success",译成中文就是“成功是最大的成功”,你真的成功了,说什么都是对的。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了不得的盖茨比》
 

006讲|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斯密的名言咱们都记得:“每个人,不须要本身关心社会福利,他也不知道本身怎么去推进社会的福利。他只须要关心本身,追求他本身的福利就能够了。可是他在追求本身福利的过程当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的努力转变为对公共事业的推进。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他的自私自利推进社会福利的改进。”
人是自私的,但人有同情心。
人的同情心,是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急速降低的。
市场是一个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打交道的地方,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
人际互动二分法: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在小圈子里面,咱们讲的是爱心;在大圈子里面,在陌生人的范围里面,咱们讲的是规则。
 

007讲|铅笔的故事

一支简单的铅笔,在这世界上历来没有人可以掌握生产它的所有知识,它须要成千上万人通力合做,才能生产制造出来。而这些共同合做生产这支铅笔的人,能够互不相识,彼此憎恨,甚至互相敌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合做生产一支铅笔。而当这支铅笔被生产出来以后,咱们每一个人只须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获得它。这个神奇的故事之因此可以发生,是由于有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分工与合做。

 

008讲|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因为存在缺少反馈机制、所托非人、养懒汉效应等问题,行善扶贫效果每每大打折扣,彻底没法到达预期目标。而商业行为,则因为有市场机制发挥做用,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做,因此能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人们的福利。
帮助弱者才叫慈善。
 
 

3、稀缺与选择

009讲|稀缺

咱们把经济学创建在“稀缺”这个前提上,但稀缺并非一个假设。由于只要咱们活在世界上,就必须面对稀缺,稀缺是一个基本的事实。稀缺有两个缘由:
1)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
2)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
 

010讲|选择与歧视

稀缺——东西不够——这时候你就必须作选择,一旦作选择,你就必须有选择的标准,而选择的标准就是区别对待,区别对待就是歧视。
稀缺、选择、区别对待和歧视这四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体的,只要有一个就意味着同时有其余三个。
稀缺必然致使歧视。咱们不该该问要不要歧视,而是要问:应该如何歧视。
好的歧视,不损害优秀者的短时间利益,不损害弱者的长期利益,要给弱者真正自立自强的竞争机会。
 

011讲|凡歧视必得付出代价

歧视的起源:1.偏好;2.信息不对称;
当你不须要支付多少代价的时候,你会纵容本身歧视的习惯;当你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时候,就会节制本身歧视的习惯。
小城镇的歧视比大城市严重,由于在小城市,歧视别人不会有多大的损失。市场竞争越激烈的地方,就是越可以作到豁达开放、兼容并包的地方。
 

012讲|歧视的做用和限制歧视的恶果

每当讲起美国的金融危机,不少人就说:这是市场失败,这是资本主义的失败。不多有人明白,其实真正的缘由,是政府强迫商业银行改变区别对待贷款申请人的标准形成的。这不是市场失败,而是政府失败。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