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故事的主角不是我,是我一个大学同窗,这里称他为X君吧。程序员
两年多前,和X君一大学室友聚会,他说X君刚从某讯离职去了某Y(广州),年薪150万,是离职前年薪的三倍,担任产品总监,如今是名副其实的X总了。编程
2007年入学三峡大学,一个二本院校,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录取分数线离一本差15分(如今三峡大学录取分数线已经高于一本线30多分了,顺便为母校作个广告)。我大学一入学就担任了班级团支部书记,班上同窗们不少事我都得管,因此和他打交道也很多。数据结构
X君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家庭贫困,在学校时评的是A类贫困生,上大学主要靠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喜欢理工科,高中的时候物理竞赛得过奖(具体级别我忘了),上大学前就学过一点C语言。英语不好,毕业时英语四级还没过,当时他想保研,但这个硬性条件没过,只能选择就业了。设计
大学那几年,IT行业不太景气,我记得当时听高年级同窗分享找工做的经历时,他们那一届毕业时从事程序员工做的只有两三个。因此当时咱们整个专业对程序员和IT行业没有太大的憧憬和太多的了解,编程的氛围一点都不浓。blog
可能正是由于这几个缘由吧,X君的表现就相对突出一些了。有C语言基础,喜欢理工科,因此计算机专业课方面接受得比多数人快。开发
大一下学期学C语言的时候,你们都还云里雾里,他就常常能编写一些老师布置的程序了。产品
大二上学期学数据结构时,比较受老师青睐,考试差点满分,有同窗戏称他是老师的关门弟子。基础
学校的电子设计大赛实验室招人(其实主要针对电子专业的),他会去参加并主动设计一些程序。计算机科学
专业课上完后,对于一些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他都很积极,花很多精力去完成。程序
大二大三到了实验室,他常常跟老师一块儿作实际的项目。
大四的时候用本身作过的项目参加“挑战杯”创业比赛,得过金奖。
对于专业课来讲,他实际动手能力算是比较强了吧,整个专业人数将近80人,他的编程水平应该能够排第二,其余班上有一个更厉害的。其它方面也还比较活跃,班上篮球队,辩论队,学校的唱歌比赛,他都喜欢参与,固然这方面成绩很通常。
因为动手能力还不错,大四上学期(2010年下半年)有个老师推荐他去了某风影音作开发,年薪大概6W的样子。同时某讯的校园招聘,本来肯定下来的人毁约了,X君就正好顶上了他的位置,面上了某讯,作产品经理(研发的要求可能过高了),年薪10W。后来X君说,某讯给的钱多,他最后选择了某讯(正常状况下,多数人应该都会选择后者吧)。
就这样他进入了某讯,任职于某Q空间部门。
他说很快他就找到了本身将来10年的发展方向,并且工做很努力。常常加班很厉害,时常晚上八九点了还在开会,工做成绩也很不错,在人才辈出的某讯,他能评上优秀员工,还渐渐在团队中当上了leader。
工做大约两年时,在深圳和女友一块儿买了房子(某讯有免息贷款,再加上收入不错)。
大约再过了两年买了辆大奔(奔弛)。
大约又过了两年,年薪150万被某Y挖走。
如今又过了两年了……是否是应该找机会约他吃个饭了。
读到这里,读者您有什么感想呢?是学编程要趁早?是要有兴趣?是运气很重要?是要早点明确本身的目标?是作程序员没作产品经理挣钱?仍是……
声明:原本想在文中爆一些黑料,吐槽一下,这样有优势又有缺点,人物才更立体。不过考虑到,在这里黑我大学同窗,实在不厚道。原本想描述更多细节的,但还没有征求他的赞成,也不能卖友求荣是吧,因此只简单选取了一些片断来讲,而且我也不合适作评价,我只负责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