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失去初心的年轻人和两位保持初心的中年人

文/寒食君 若是你是微信公众号的深度用户的话,你可能会有和我同样的感受:有趣的好文章彷佛愈来愈少了,取而代之是大可能是没有灵魂的字句堆砌。 今天你推荐大佬我,明天我推荐大佬你,粉丝量蹭蹭上涨,皆大欢喜;今天我转你一篇,明天我转他一篇,评论区连连夸赞,不明因此。 微信公众平台的slogan人人都知道:再小的个体,也有本身的品牌。可是大部分人其实将它理解为:再小的品牌,也可以赚点儿钱。 做为一名读者,最初公众号对我来讲真正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号的背后都是一个个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的人。他们所写的,所表达的,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而如今,好像你们都同样,我甚至分不清谁是谁。 做为一名做者,我也应该扪心自问:本身究竟有多久没有好好去写一篇本身愿意写,别人值得看的文章了?大部分人都不是写做的天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只是极少数,想要写出优质内容,仍是得靠经验的积累,时间的雕琢。可是在自媒体的竞争中,时间也意味着被遗忘,因而写东西对我来讲变成了一种压力。 我写公众号的初衷,就是为了乐趣。只是后来发现原来还能够顺带赚点儿钱,真好。再后来,心态发生了变化。本身奋力埋头去写,不如别人轻轻抬手一推,我本是凡夫俗子,天然难逃投机取巧的诱惑。可是,这让我很累,同样本来使我快乐的事物变成了压迫个人东西。 文章标题中,一位失去初心的年轻人,即是我本身,我想要改变。 再来谈谈两位保持初心的中年人。 第一位你必定认识,“码农翻身”的做者刘欣,按年龄,我应该尊称一声叔。

第一次偶然读到他的文章,是在一个失眠的晚上,见少识窄的我惊叹了。刘欣的文章,是圈内少有的能用故事把技术讲得明白、有趣的。固然,这也不用我多加评价了,你们有目共睹。 更多地,我想聊聊和刘老师的几回交集。 第一次接触,是世界杯期间,我在刘老师的知识星球发了一篇简单的随笔,他看到后,以为不错,因而问我愿不肯意投稿。我内心想的是:这还用问嘛,固然愿意啊。那次,是我人生第一次拿到稿费,刘老师很尊重原创。 第二次,是我在写了一篇文章后,鼓起勇气,主动向他投稿。他仔细看完了全文,并就文章里的技术点,和我认真交流了一番。其中有一些是比较容易忽视的细节,可是刘老师依然严谨细致。这是一种对读者负责的态度。 第三次,我写了一篇文章,比较忐忑地想征询一下前辈的建议,说实话,我这种无名小卒,其实很怕占用前辈的时间。刘老师一如既往地通篇读了,并和我进行了一些方向上的商榷,这是对后辈的指引。 刘欣写公众号多年了,一如既往,你去翻他历年以及近期的文章,看到的始终都是淡定平和地在讲技术。 另外一位,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中年人”,大我十多岁,更像是一位大哥。他就是“大飞码字”的做者飞哥。

第一次读到飞哥的文章,我暗自佩服。对于你们都沉默的话题,他勇于说大实话,并且视角很高,一看就是经验丰富,一路走来的程序员老炮儿。不过没有怎么交流过,由于我只是无名小卒,不敢和高手搭腔。 有一天,我发现飞哥关注了个人公众号,后来,我尝试开知识星球,飞哥竟然加入了。再后来互加了微信,结果才知道微信就是他们开发的。 飞哥写公众号时间比较短,可是每篇都饱含着他的真实经历和经验,但却不是教条,很适合迷茫不知所往的年轻人读。 我发现一个细节,飞哥回复公众号留言,常常是在夜里一二点,应该是白天忙完工做,夜里才有时间写东西和回复读者。再反观本身,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最近,他们也遇到了一些烦恼。好比:被读者不理解甚至责怪、标题取得不够“震惊”就没有人看等等。 我不是什么v,也没有什么流量,我推荐他们的意义,只是想要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跑的勇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再来讲说本身,昨天发了一篇商业互吹,不管是老读者的反馈,仍是阅读数都很差,还面临着不达标重发的窘境,我想我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要自困于此。 从此,我只想写本身真正想要表达的,以及我以为值得被阅读的。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