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链的竞争是惨烈的,这个战场里的玩家要想生存下来,既要有绝活,还得没短板。在构建加密经济网络上,在技术实现和共识协议部分,咱们为你们分享了
CKB 的绝活,即:segmentfault
- 与时俱进的 Cell 模型
- 用 RISC—V 从头造的 CKB-VM 虚拟机
- 突破中本聪共识的新型 NC-Max 共识协议
今天,咱们开进构建加密经济网络的最后一个支柱:经济模型。安全
比特币和以太坊像两座最先出现的虚拟城市。在它们以后,愈来愈多公链试图创建本身的城邦,吸引游民入住。但这些项目没有意识到的是,经济系统的运做真正决定了一个城市长期的繁荣。对经济模型设计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一个城市可否留住本身的居民。橙皮书表示:“Nervos 是咱们看到的最使人惊喜的存在,为公链介绍了另外一种完备的经济学设计思路。”网络
秘猿科技区块链小课堂第 31 期架构
任何一个加密货币项目均可以看做是一个经济体,加密经济机制是经济体的根基和推动体系持续运转的动力。区块链发展到现今这个阶段,人们在共识协议、可扩展性方向都作出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可是在加密经济模型设计方面的创新相对来讲则不那么多见。并发
区块链的世界,既须要计算机专家也须要经济学家,Nervos 加密经济研究小组作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并发布了 Nervos CKB 经济学模型提案,但愿能够抛砖引玉,引发你们的探讨。本文是社区伙伴 Henry 对 CKB 经济模型提案部份内容的解读,同时也欢迎你们进入 Nervos Talk 论坛,加入咱们的讨论当中。
两个重要的方向分布式
在现有的区块链系统中,代币的用途大体能够被分为两个方向:一种是 SoV(Store of Value / 资产存储),另外一种是 MoE(Medium of Exchange / 交易媒介)。性能
SoV 属性的代币,一般会在如下三个维度作出努力:学习
MoE 属性的代币,一般会倾向于在如下三个维度作出努力:区块链
一个方向的经济模型最佳化,不太多是另外一个的最佳化,由于 SoV 和 MoE 具备不一样的系统资源利用方式:交易花费是一瞬间的,并且计算和带宽是可更新的资源,可是保值却须要长期的占用资源。就像咱们买黄金,并非用它来做为交易媒介,而是用来保值。下面咱们先来分析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两个最大加密经济体的经济模型,咱们通过研究发现它们在可持续性上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加密
比特币是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可是它在走 MoE 这条路时,面临着几个问题:
虽然做为 MoE 是比特币最为本质的属性,可是比特币做为一个交易媒介,目前并不那么成功。可是发展到如今,因为先发优点,和通过了十年的验证,比特币慢慢拥有了大范围的矿工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若是一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越高,那么它的价值就会越高——如今的比特币更像一个储值平台而不是交易的中介。
在将来,比特币的出块奖励会持续减半,距离下一次减半还有差很少 400 天,因为稀缺性的增长,比特币的预期价格会持续上涨,这也表明着将来须要投入更多的算力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当比特币的出块奖励不足以弥补矿工的算力投入时,矿工将主要依靠手续费来弥补算力投入的成本;当 2100 万枚比特币都被挖完,矿工则彻底依赖手续费来得到收入。问题是,将比特币做为数字黄金储值平台的人,不太会有大量的交易需求,那么谁来支付矿工所须要的奖励呢?
咱们从比特币区块大小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咱们都知道,比特币的区块大小是一兆,它经过限制区块的大小,从而催生出一个交易拍卖市场。一个区块容纳的交易笔数越多,才有可能促成更高的手续费,矿工的收入也会增多。而这一点也和 SoV 存在悖论。反过来看,若是比特币没有借助它的稀缺性提高它的价格,那么矿工也得不到足够的奖励支撑收益。
比特币有不少个分叉,它们会使得交易手续费更低、交易更快、更加便捷,而这听起来彷佛更像 MoE。咱们拿比特币的两种分叉币 BCH、BSV 来举例。BCH 和 BSV 的区块大小分别是 32MB 和 128MB,因为扩容的缘由,BCH 和 BSV 能够容纳更多的交易,也有更好的交易体验。
虽然它们把比特币的区块大小扩大,可是这不可避免的会引出另一个问题:他们的区块真的可以被填满吗?他们的系统里真的会有这么多的交易吗?
若是没有被填满,这个竞拍市场就失效了,交易手续费也没有办法让矿工获得额外的奖励:在区块大小被限制、稀缺的时候,交易者会设定更高的手续费,来促使本身的交易被打包。当区块大小被放大,变得相对不稀缺时,交易者只须要付哪怕一点点的手续费,他的交易就会被打包。这可能致使交易手续费市场崩溃。
对于矿工来讲,他们最注重的是利益。只要区块不被填满,交易手续费就会愈来愈低,在出块奖励相同的状态下,交易手续费越低的平台,就会慢慢被矿工抛弃,矿工越少的平台,就越不安全。
BCH 和 BSV 看似都在为更便捷的交易作努力,可是咱们一样也看到,越往 MoE 的方向走,那么系统做为 SoV 的价值可能就会越低。这就是分叉币将会遇到的一些困境。
智能合约平台具备保值和执行交易的双重功能。它们与单纯支付网络的不一样之处在于,它们承载的资产不只仅是本身的原生代币,还包括上层应用的资产,例如在 ERC20 智能合约里的加密资产。智能合约平台的经济模型一样也面临着 MoE 和 SoV 取向问题。
以以太坊为表明的智能合约平台,广泛将价值锚定在电费和算力上,同时承载着平台币以及在平台上发行的资产。
咱们拿以太坊来举例,以太坊被称为世界电脑(Word Computer),它是一个分布式的运算平台。若是咱们想要使用以太坊平台进行运算,咱们就须要付给平台执行运算所须要的 Gas 费,也就是咱们日常说的手续费,Gas 费是 ETH 这个代币主要的功能。
以结果来看,Gas 费用对于开发者和用户来讲,都是一种负担。由于手续费的升高不必定会让开发者的收益变高,也不会让使用者的体验变好,因此当 ETH 的价格比较高的时候,会比较常听见开发者或是使用者的抱怨,这个时候,也会有其余智能合约平台跳出来讲:「咱们这边手续费比较便宜!」
对于 ETH 来讲,手续费用可能会成为生态成长的一个阻碍,由于不管是开发者或者使用者,都不但愿 Gas 费用过高。
另外,Gas Fee 的设置,也会让智能合约平台的价值和网络中生态的价值脱节。咱们也能够把以太坊的 Gas 费用看成是电力公司在卖的电费。对一个城市来讲,城市的繁荣与否,并不会对电费形成巨大的影响,电力费用的增加与整个城市的发展不是正相关的。假设智能合约平台上的一只加密猫变得很是贵,它几乎不会影响平台价值的增加,也不会提高矿工的收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矿工在为上层资产价值的增加白白打工,这样的状况,咱们称它为沉重的资产,智能合约平台的矿工承载了更高的资产重量,但并无获得相应的收益。这会致使一个结果:当平台上的资产成长了 100 倍,可是平台自己的安全性不会随之成长 100 倍。
假设智能合约平台上承载的资产价值远大于平台自己的价值,那么攻击者发动算力攻击的动机就升高了。由于以太坊生态的安全是由算力保证的,越高的安全需求,就须要有越多的矿工投入算力来保证。而若是矿工的收益和平台生态的价值不匹配,那安全系数就有可能会下降。
智能合约平台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即便解决了它的性能问题,TPS 能达到 1000 笔/秒,它仍是会面临来自 Layer 2 的竞争(永远都会有更高的 TPS 和更低的手续费)。
相比于智能合约平台,上层开发团队不须要关注平台构建等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它们一般专一于性能的提高,因此它们提供的交易体验,每每会比底层智能合约平台更优惠、更便捷,这无形中成为了智能合约平台的竞争对手,而当 Layer 2 竞争到了更多的交易量时,底层的智能合约平台则损失了若干的手续费用,这个时候,矿工反而由于 Layer 2 的发展而下降了收入。
比特币与智能合约平台,都用了不一样方式来限定平台的资源:比特币限制的区块的大小来限制带宽的使用,智能合约平台透过限制每一个区块的手续费上限来限定计算量。可是大部分的平台都没有对区块链的存储空间作限制,存储空间有保存历史、不可窜改、能够验证等等的功能。
以太坊社区如今就面临着状态爆炸的问题,开发者只须要支付第一次部署合约的手续费,就能够永久的占用空间,终身免费享用全部矿工与存档节点为他保存这些智能合约与其余数据的服务。这样会致使的问题是,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点,矿工的付出会跟不上数据成长的速度,并且矿工的利益也没有跟状态的成长绑定,这会致使系统出现问题。最近有不少关于状态爆炸的讨论,Nervos 架构师 Jan 也专门为此写过一篇文章,来分析区块链与状态爆炸的问题(https://talk.nervos.org/t/top...)。
在一个开放的网络中,每一个参与者的想法与利益驱动都不一样,而这些不一样的想法,也将会决定一个区块链系统最终的走向。
在公链加密经济体系中,通常会存在矿工(Miner)、持币者(Holder)、开发者(Developer)这三个角色,他们都有不一样的诉求,这三个角色会共同创建一个平台,去服务尽量多的用户(User)。
矿工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维护网络的安全性与不可篡改性,那么对于矿工来讲,他们最在乎的是什么?矿工最在乎的是利益,他们在乎本身这个月是否能够回本,今天是否能够回本,这个小时甚至是这一分钟是否能够回本。对于矿工来讲,矿机和电费的成本就是矿工挖矿的成本,他们最关注的是本身正在维护的网络,是否可以让本身得到足够的收益。
持币者但愿本身的投资可以增值(至少保值),他们的诉求是网络的绝对安全性,对于他们来讲,51% 攻击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同时,持币者也是那个最但愿看到生态顺利发展、最有可能支持开发者的角色,由于开发者们的兴起,就表明着会有更多的用户加入,表明着更大的资产增值可能性。
若是有部分矿工是由于预期利益而投入算力到该链,那也能够把他视为是持币者的一种,由于性质跟持币者很是接近,他们都但愿如今的投入能够在将来得到收获,由于整条链的价值提高而获利。
开发者的诉求更加的多样化,他们既想要系统的安全性,也想要更好的生态、更多的用户、更好的开发体验。固然,一个安全性不足的平台,一般没法吸引到最好的开发者。
用户的诉求较为单一,他们看重的是使用体验。在使用 App 或是发送交易时,用户可能不会在乎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或是安全性,由于用户只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曝光在使用场景中。他们在乎的是手续费用,手续费最便宜的地方,就是用户最多的地方。若是某种代币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支付场景,即便它是中心化的,使用者仍是会很是愿意使用,由于体验足够好。
另外,用户的使用体验是不可逆的,就比如说一旦咱们习惯了使用 4K 的屏幕,就很难回到分辨率较差的屏幕使用体验;一旦咱们体验过更快的网络速度,就很难回到过去拨号连网的时代。
加密经济体系中,不一样的角色有不一样的诉求,那么咱们该如何保障这些角色的诉求呢?在设计一个加密经济模型以前,咱们须要回答三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讨,咱们认为一个良性的经济模型设计必须知足如下条件:
当下,加密经济学仍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咱们看到已经有不少团队在这个领域贡献着本身的力量。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会有学者由于加密经济学而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如今投入到加密经济学的研究当中,无疑是一个很是好的选择,由于如今在各社区有着对加密经济学大量的讨论,对于一个想要学习一门新知识的人来讲,和社区伙伴进行大量的探讨,是训练思辨最好的方式。